云南怒江:“耍赖”又当了3年古登乡佑雅村第一书记的此有迪


他曾担任过银行县级支行行长、州级分行监察室主任,脱贫攻坚开始后,他舍弃安逸的家庭生活,主动请缨,投身基层承担起驻村帮扶工作,成为贫困群众最为信赖的“阿此书记”,他就是农业银行怒江分行派驻古登乡佑雅村的扶贫干部,担任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的此有迪。



古登乡扶贫工作队大队长周捌迪早就希望我们能够好好采访报道一下“阿此书记”,他给我们看了一封村民自发写给驻村工作队的感谢信,说佑雅村驻村工作队心系贫困群众,带领他们强基础、兴产业、挪穷窝、拔穷根,赢得了群众的尊重与爱戴。


为了便于采访跟此有迪书记有过几次电话联系,真正见面时他的形象还是有些出乎我们的想象:身材矮小,皮肤黝黑,嘴唇干裂,完全没有银行白领的样子。他说,已经在村里工作5年了,已经完全融入到这个村子,自己就是一个村民,和村里的群众没有两样。



此有迪是2015年9月到佑雅村的,他说当初行里的领导考虑到他懂傈僳语便于开展工作,就找他商量。此有迪说,他本人也出身农村,对农村有一种自然的亲切感,就非常愉快地接受了驻村任务。



古登乡佑雅村第一书记 此有迪:脱贫攻坚是政治任务,惠及到广大贫困群众,这一项工作也很有意义,这是一个民心工程,所以我也觉得值得辛苦,也很乐意做这项工作。



按照规定驻村工作队员是两年一换,驻村期满后行里已经选定好了接替人员,但此有迪却“耍赖”,要求继续驻村,并且一驻又是三年。



此有迪:跟佑雅村的贫困群众产生了一定的感情,最后的脱贫期限越来越近,因为脱贫攻坚工作前后具有连贯性,如果中途换人的话得重新熟悉村情民意。



勤走访 深调研

理清发展思路


佑雅村是一个集条件性、素质性、民族性和区域性贫困为一体的典型集中整体连片特困村。此有迪说,出身于农村的他对农村群众的疾苦有所了解,但佑雅村的贫困程度还是大大超出了他的想象。村里没有像样的支柱产业,大部分自然村还没通公路,就连村委会院坝也是杂草丛生,垃圾满天飞,不通水,用电不保障。而村民们住的是千脚落地房,吃的是包谷稀饭。最要命的是村里的群众大都没有自己要脱贫的观念。



所有都是困难,此有迪觉得身上的责任很重大。上任伊始他就团结村干部,帮助他们纠正为民意识淡薄的问题,组织村干部和其他工作队员制定了脱贫攻坚规划。我们看到在会议室的墙上挂着一张巨大的“佑雅村脱贫攻坚作战图”,内容除了佑雅村贫情简介、贫困村出列11项指标达标情况,还有人均收入、住房、教育、医疗等各项贫困户脱贫退出指标达标情况。此有迪说,为了做到精准,他们采用挂图作战销号管理的方式对全村12个村民小组334户贫困群众进行动态管理,督促工作队和挂联帮扶人员尽心履职,帮助贫困群众脱贫摘帽。



此有迪:已完成的在相应的地方打钩,还没有完成的,还需要做的给它反映在里面,根据这一个图我们进行查缺补漏,最终逐项逐项把它做到位。



此有迪介绍说,经过党和国家的大力帮扶,全村334户贫困仅有12户因病或因学致贫的群众没有脱贫。目前他们已经把这12户已被纳入社会兜底帮扶对象,采取民政救助和帮扶单位资助等方式确保如期脱贫。



补齐短板 谋发展



佑雅村的群众大都以种植玉米为主要家庭经营方式,少部分养了山羊或者黄牛但不成规模,要帮助他们真正富起来必须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此有迪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积极争取重楼、酸木瓜、茶树、芭蕉芋等种植和中华蜂养殖等扶贫项目,但群众受传统思想影响抱残守旧,不愿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工作队员们不断宣传、动员他们,想方设法激起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



此有迪:组织村干部、村民代表到外地取经,现场学习,他们的观念思想就能慢慢地改变过来。



思想做通了,项目就很快推进了。截至目前,佑雅村已完成花椒种植2000亩、酸木瓜种植460亩、优质茶树种植1000亩、重楼示范种植10亩、芭蕉芋种植350亩、核桃提质增效1200亩,中蜂养殖150箱。此有迪说,目前这些特色产业大部分还没有效益,但再过几年将是群众增收致富的好项目。




围绕中心工作

破解脱贫攻坚难题



易地扶贫搬迁是帮助山区贫困群众改善生存环境和居住条件,从根本改变他们的贫穷状况的举措。通过前期的宣传动员佑雅村共有221户841名群众签订了搬迁协议,但到安置点建设完成,政府即将组织群众搬迁的时候有很大一部分群众意愿有了反复。




此有迪:不愿意搬,提出搬迁以后,旧房要拆除,反正各种各样的困难都遇到了。



那段时间,此有迪他们每天都徒步数十公里,进村入户,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给群众讲政策、谈未来。有时因为群众白天要干活,动员工作只能在晚上进行,于是他们就打着电筒到农户家,在农户的火塘边和他们促膝长谈,想方设法帮他们解开心头的疙瘩。2019年11月30日,225户群众搬出了大山,告别了祖祖辈辈居住的千脚落地房,搬迁到交通便利,生活条件优越的城墙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佑雅村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年,受陈旧思想观念影响,很多家长都不支持孩子到校学习,甚至有的女孩子辍学后十五六岁就嫁人了。看到这些情况此有迪心里十分难受,他知道只有教育才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因此他把控辍保学当成工作队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只要听说哪家的孩子失学了他就第一时间赶到他家进行劝返。


此有迪:我们就是一户一户,一个一个学生的宣传、教育、动员、劝返。



此有迪说,极个别家长看到他们来动员孩子返校就不给他们好脸色,但他们还是耐着性子说服。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家长们真正理解送孩子就学的重要性,及时把孩子送回学校。


此有迪:现在这些家长比以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了。



现在佑雅村辍学学生已经全部返校就读,失学率为零。



外出务工是贫困群众增加经济收入、实现脱贫致富最快捷的方式,也是他们开拓眼界、增长见识最直接的途径。但部分贫困群众由于文化层次低和“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稻草窝”的陈旧思想影响,就是不愿走出去。为此,此有迪他们也是操碎了心,不断的说服动员,牵线搭桥,终于有人尝试到外面务工。随着在外务工挣到了钱的消息传回来,别的群众也动心了。



此有迪:通过我们几年不断地发动,到2019年底的时候外出务工的人达到了555人。



此有迪说,现在村民们再也不需要工作队动员,年一过大家就三五成群地结伴外出动工。外出务工已经成了佑雅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个别家庭务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百分之七八十,2019年全村劳务总收入达700多万元。


几多辛苦酸甜苦辣成笑谈



驻村搞扶贫是非常艰辛的,驻村工作队队员赵冬至在2019年4月来到村里。他说,一到村里工作他就被此有迪与贫困群众的深情厚谊感动到了。



古登乡佑雅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员 赵冬至:老百姓有事情都喜欢找他交流一下或者是谈一谈想法等等,有啥发展的思路或者有什么困难也喜欢找他帮忙指导。


赵冬至说,老百姓把此有迪书记当成知心人,根本原因就是他工作务实,认真负责。他告诉记者,在他记忆中此有迪从来没请过一次事假,唯一的一次病假也是重感冒拖了几天后,实在坚持不住才请的。



赵冬至:请了一天的假,来到六库输一天液,回来后又立即投入到工作中。



赵冬至说,此有迪书记忘我工作热情,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工作作风让所有队员折服,大家纷纷向他看齐。



赵冬至:他都能够这样很严格的要求自己,我们也就跟上了,可以说整个工作队的工作做到有序推进,一盘棋地把各项脱贫攻坚工作做好。



古登乡驻村扶贫工作队大队长周捌迪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他说,去年乡里召开一个很重要的会议,那时候美丽公路正在建设,路况十分糟糕。为了准时参会,此有迪书记早早的就开着车从村里往乡里赶。但不幸被一辆对头车碰撞,事故造成车子一定程度损坏,此书记头部受伤。因为伤情不是很严重,他就和对方私了后继续开车赶到乡里,准时参加了会议。



周捌迪:我看到后我都相当心疼,后面我告诉他,你赶快去看医生,不要参加会议了,他说没有问题,我要参加会议的,他一直坚持到会议开完才去医院。



周捌迪说,此有迪到医院简单检查包扎后,拿了一些消炎化瘀的药后第二天又回到村里工作。


周捌迪:受伤后都没有休息过,他仍然回来村里开展工作,所以这样的第一书记确实是非常难得,作为一名大队长来说非常自豪的。



在村里工作,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憋屈。工作队员周利华说佑雅村一组、二组之间有一片集体林地因为界限不清,导致两个组多次冲突。此有迪书记和村干部多次调解,但问题还是没有很好的解决,这让其中的一个小组长迁怒到此书记身上,对他说了一些过激的言语。



古登乡佑雅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员 周利华:我们队长没把这些过激的言语放在心上,反倒和他认真地沟通、交流。



人心都是肉长的,多次沟通后,问题终于得到妥善解决,那个小组长也被此书记的公平正直感动。



周利华:

在后面的工作当中也是积极地做好易地搬迁宣传、拆旧复垦的工作。


贫困山村旧貌换新颜



此有迪说,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村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共同努力下,佑雅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600多人通过各种技能培训掌握了一技之长,提高就业的技能,增强就业的竞争力;555人到珠海等发达地区务工,191人获得了公益性岗位增加了收入;所有的村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农危改、美丽宜居等工程改善了住房条件,住上了稳固舒适的房子;花椒、酸木瓜、茶树、中蜂等一大批特色产业已经初步形成规模;失学学生全部返校就读;通村公路作了硬化,危险路段安放了防护设施,沿线种植了叶子花、竹子和格桑花;村委会建设了厨房、厕所、洗澡室等,并做了墙体文化,彻底改变了村委会环境;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成为村里各项事业的坚强的战斗堡垒。全村的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58.46%下降到2.09%,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4000多元增加到2019年末的7000多元。此有迪说,更可喜的是现在村民的精神状态发生了巨大变化。



此有迪:通过不断地培训宣传以后,他们的人居环境、穿着、生活习俗这些都有改变。


特殊的一封信



2019年10月19日,村民味花才给驻村扶贫工作队写了一封感谢信。信中回顾了这些年工作队员们历尽艰辛为全村群众脱贫摘帽作出的点点滴滴,表达了对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感激之情。信中有一段话是这么写的:“我们家下一步将要搬迁到上江镇城墙坝易地扶贫搬迁点,我相信有党中央的好政策,有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有怒江州农行、泸水市环保局挂联单位的支持,我们有信心通过努力,我们的生活一定会一天比一天好,衷心感谢每一位为我们付出辛劳和汗水的挂联单位和驻村工作队员。”



味花才给工作队写感谢信的事被其他村民知道后,大家纷纷在信的下方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并按上了红红的手印。此有迪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群众在发展中得到了实惠,自然从内心深处有了对党和政府的感恩。



此有迪:我认为这封信是老百姓对党委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感激,对全体驻村工作队员辛勤付出的认可,更是对我们的一种鞭策。


此有迪说,佑雅村在去年就已经脱贫出列,但群众的脱贫质量还很低,离小康还有很长的距离。在今后的的工作中他们一定继续努力前行,与佑雅村广大村民一道努力奋斗,使老乡们的的日子越过越好。



原标题:“耍赖”又当了3年古登乡佑雅村第一书记的此有迪

审核:祝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