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疫”为机 花都炭步春耕生产如火如荼

信息时报讯(记者 崔小远 通讯员 花宣 苏冬丽)“危”和“机”同生并存。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花都区炭步镇近期抢抓机遇,化“疫”为机,在持续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抓紧抓好春耕生产。田野里,拖拉机轰鸣,村民翻犁土地,施肥灌水,种植芋头、葱蒜、青瓜、蔬菜,目前,全镇春耕生产如火如荼,田野上呈现出一幅幅生机勃勃的春耕图景。

抢占先机

春耕不误农时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农地里,耕作的农民就是最先感到春天到来的那一拨人。从2月开始,该镇文二村的村民抢先机,铆足劲开展春耕生产,农田到处一片忙碌的景象。

文二村农户主要种植芋头和葱蒜这两种农作物,其中文岗槟榔芋头是广东名特产品,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一项特色农业。春耕开展以来,文二村农户抓紧时间耕田犁地,适时播种耕作,目前文二村的180亩芋头已经全部完成播种,在复耕复产中抢占先机。

“我们村的芋头都已经种下,现在大家忙着为田间的芋头除草、施肥、浇水。”文二村第六经济合作社社长介绍,芋头的生长周期长,每年2月、3月播种,到11月份才有收获,当前春耕生产已经积极有序开展,年底的收成在望。

通菜西洋菜轮作

多元化种植促春耕

春耕时节,走在文一村的农田上,随处可见农户们忙碌耕种的身影。在一片菜地里,农户黄叔的女儿穿着雨鞋,戴着手套,把割好的通菜种集中放在一个泡沫箱里,弯着腰一根根地将通菜种插到田地里。

“我承包了十来亩地种菜,春季种植通菜,冬季种植西洋菜,复种轮作。”因为疫情影响,黄叔去年底种植的西洋菜滞销,所以今年初他早早就开始种上通菜。冬季的西洋菜收成了,春季就接着种植通菜。这种种菜模式就是通菜、西洋菜轮作模式,不仅有利于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和防治病、虫、草害,还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最终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现在通菜很畅销,我们这一片西洋菜出了,马上就会种上通菜。我水种的通菜,从插苗到收成仅仅需要二十多天,生长周期快,菜色翠绿,口感鲜美,很受欢迎。”黄叔说。

地膜覆盖栽培

为春耕注入“膜”力

四月的唐美村,阳光朗润,绿油油的文岗芋头苗正在茁壮成长。“这是塑料薄膜,我这片地都使用地膜覆盖种植芋头,这是我的首创。今年,我使用这种新技术种植芋头,芋头种植省力高效,种出来的芋头苗比露地种植的芋头苗粗壮很多,长势喜人。”唐美村芋头种植大户庾庆鹏说。

庾庆鹏是唐美村的种植大户,他承包村里的田地,种植了约30亩的文岗芋头和水稻。据庾庆鹏介绍,地膜覆盖种植芋头,首先要平整土地,疏松土质,灌水施肥,为耕作做好准备。在播种芋头仔后,要做多一道工序就是覆盖地膜,地膜要选用幅宽1米的耐用地膜,必须拉紧铺平无皱折,并与地面紧贴盖严,保证覆盖质量。待芋头苗基本出齐时,要及时在塑料薄膜上打孔,开口放苗,保证芋头苗正常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