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苹果》:美丽的少女美杜莎

尤多拉·韦尔蒂被人们誉为美国短篇小说大师,人们常把她和俄罗斯作家契柯夫相提并论。她曾经获得欧·亨利短篇小说奖和普利策小说奖,1998年,美国图书馆选编的代表美国文学最高成就的《美国文学巨人作品》系列书籍收入了韦尔蒂的作品。这打破了过去这套丛书只选已去世作家作品的规矩,在美国文学界引起了轰动。

尤多拉·韦尔蒂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女性主义色彩,主人公多为女性,且大多以表现女性在新旧秩序的、传统与变革中的矛盾,在理想和现实矛盾中的抗争并努力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反抗父权社会的不公正待遇为主题。她本人最喜欢的作品是1949年出版的小说《金苹果》。

该书是由七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故事组成,在密西西比河畔小镇摩根纳,有一群富有传奇色彩的乡民:抛妻弃子、制造自杀假象离家出走,却又常以不同姿态出现在邻里面前的麦克莱恩先生;富有音乐才华、最终却与疼爱自己的钢琴教师反目成仇的女孩维尔吉;勇救落水少女但遭人嫌弃的少年救生员洛克;还有麦 克莱恩先生业已成年的双胞胎儿子,一个陷入失独引发的家庭巨变之中,一个则需要面对妻子出轨的尴尬。当年迈的麦克莱恩终于返乡,年届四十的维尔吉却刚刚开始漂泊。

这些故事借助对古希腊神话的提示,展现了当代人的追求和幻灭。但与福克纳不同的是,韦尔蒂没有突出蓄奴罪恶带来的历史诅咒和悲剧。出现在她作品中的,是朋友的闲谈、家人的口角、私人的经历,是平凡而又富于戏剧性的日常生活。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在本书的高潮故事“漂泊者”的结尾部分,她却着重描写了一幅血淋淋的画面“珀尔修斯杀死美杜莎”。

维吉在多年后回忆起:“埃斯霍特小姐的四周墙上挂着她从欧洲带过来的画,其中有一幅带有一些威胁性,它刚好挂在字典的上方,而且画面就像那本书面的颜色那样暗。画面上展现的是珀尔修斯高举着美杜莎的头颅。显然这幅画是埃斯霍特小姐的骄傲。四周画框上镶嵌了珐琅花边,维吉当年就把它从画框上刮掉了。她所记住的就是那个高举着头颅的手臂,非常夸张。”

这幅血腥的画面看上去似乎与整本书中平凡的日常生活格格不入。那么作者是想借助这幅画来表达什么意图,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本文从杀死美杜莎这幅画入手,通过其所表现的内容来阐释其内涵,从而进一步揭示韦尔蒂作品中的女性主义色彩。

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英雄珀尔修斯是达那厄与宙斯所生的儿子。当他长大之后,他的后父就鼓励他做一些可以使他获得荣誉的探险。于是,他决定去寻找蛇发女妖美杜莎并将她的头割下带回来。

在众神的帮助下珀尔修斯得到了许多利器宝物,他来到蛇发女妖美杜莎的老窝并斩下了女妖的那颗盘绕着许多毒蛇的头,交给了雅典娜。埃斯霍特小姐墙上的那幅画表现的就是砍下美杜莎头颅的这位希腊英雄。珀尔修斯左手高举着血淋淋的美杜莎的头,右手持刀,左腿弯曲,脚下踏着敌人的身体。

那么这幅画的用意是什么呢?画中的人物是影射小说中的哪个人呢?让我们再重新分析一下美杜莎。根据奥维德的《变形记》描写,相传美杜莎原本是个十分美丽的少女,长着一头披肩的秀发。

可不幸的是她在雅典娜神庙中被海神波塞冬强奸,雅典娜认为这一行为亵渎了她,于是施展法术,把美杜莎的那头秀发变成了无数条嘶嘶叫的毒蛇。从美杜莎不幸的遭遇上我们不禁联想到埃斯霍特小姐,她简直就是美杜莎的翻版。

在《金苹果》的第二个故事“六月的音乐演奏会”中我们知道埃斯霍特小姐是一个德国人,在同母亲移居到美国南部的这个小镇后,埃斯霍特小姐就租用了斯诺蒂·麦卡雷恩家的楼下,一直靠教授音乐为生。

小说中虽然没有埃斯霍特小姐的内心独白,但是从邻里的闲谈中我们却能够清晰地认识并了解这位女教师。作为一个外乡人,由于信仰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她已经被当地人“异化”了。她不会同别人进行感情交流,也不能建立起正常的人际关系,人们对待她也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然而她却依然渴望生活,渴望与别人一道生活,渴望爱。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造成了她的孤独和怪异。

但是命运却丝毫不眷顾这个可怜的女人,小镇上唯一能让她感受到些许温暖的知音西萨姆先生的突然死亡让她对生活感到了绝望。更可悲的是埃斯霍特小姐被一个喝醉的黑鬼强奸了,镇上的人们不但不同情受害者,反倒希望她尽快搬走。

但是埃斯霍特小姐性格坚强,仍旧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对事业执著追求。但是学生的一个个减少直至没有最终切断了她的收入来源,尤其是她最心爱的学生维吉的退学使她在事业上的唯一希望也破灭了。

生活的不如意,事业上的失败,终于把埃斯霍特小姐逼上了绝路,像故事开头描述的那样上演了一幕活生生的人间悲剧。穷困潦倒的埃斯霍特小姐又回到了斯诺蒂的房子,她触景生情,这里曾经有她的事业和激情,可是现在一切都结束了。当她演奏完人生的最后一曲《献给艾丽斯》后,埃斯霍特小姐把自己连同这所房子付之一炬。

虽然这场火被及时地扑灭了,但是埃斯霍特小姐也去了她唯一能去的地方“杰克逊疯人院”,并最终死在那里,结束了她这一生悲惨的命运。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位独立自强的女艺术家变成了疯子呢?从表面上看,埃斯霍特小姐这个外乡人始终没能够融入到小镇的圈子里去,在小镇人的眼中她就像一个怪物。

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例如埃斯霍特小姐是个老处女;信仰的宗教也是别人没听说过的“路德教派”;不许别人称呼她的名字;吃的东西也是怪怪的。此外,正在进行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使得人们排斥这个德国女人。再加上小镇上的居民顽固守旧的生活方式,愚昧无知而且还狭隘庸俗,对外来事物充满抵触和怀疑,从而使埃斯霍特小姐由一位独立自强的女艺术家一步步变成了纵火的疯子。

但是这些都是表面原因,作品实际上向我们揭示了更深层的社会根源,这个根源就是父权社会对女性的迫害,小说着重描写了女性在社会中生存的艰难,以此来激发女性意识。从小说中人物的刻画和故事情节的描述来看,我们很容易就会联想到早期的欧美女性主义作家们,因为在她们的作品中疯女人是经常出现的人物。

女性主义是60年代后期在解构主义的潮流中兴起的又一影响深远的流派。他以女性作家及其作品为研究对象,涉及了广泛的文化领域,其源头可以追溯到英国作家兼女性主义理论家和女性主义批评的先驱弗吉尼亚·伍尔夫和法国的西蒙·德·波伏瓦。

伍尔夫在女权思想尚未达到自觉阶段时,首先洞察男性文学中对女性形象的臆想、歪曲和性别歧视,开启了对女性文学创作传统的追寻。埃斯霍特小姐的悲剧就在于,在强大的父权社会中,她是那么认真而执著地追求着生活和事业的轨迹,然而她一次又一次地陷入绝境。

在女性主义者看来,埃斯霍特小姐正是在疯狂与死亡之火中抗议父权社会对自己的迫害,不管是以受害者形象出现,还是以破坏者形象出现,或者二者兼有,在埃斯霍特小姐的身上隐喻着作者对父权文化的抨击,使作品具有鲜明的女性主义色彩,而这一女性形象也引起广大读者的无限同情。

虽然埃斯霍特小姐的遭遇让我们想起了可怜的美杜莎,但是从她在墙上挂这幅画的本意来分析却并非如此,可是当时只有十三岁的维吉还理解不了自己的音乐老师。

虽然维吉出身贫寒,但却极有音乐天赋,而且个性独立,像个男孩子一样充满了野性和叛逆性。她拒绝做一个“循规蹈矩”的南方女孩,既然不符合父权社会的“规范”,就势必要遭到排斥。

在小镇人的心目中总是把她同埃斯霍特小姐联系在一起。他们不希望维吉获得成功,正如不希望埃斯霍特小姐具有影响力一样。十四岁时,她放弃了学习音乐,到电影院去赚钱,而且正如她的音乐天赋一样,维吉在性的方面仿佛一夜之间就成熟了起来。她的身边永远不乏追随的情人,成为父权社会的“祸水”。

独立并充满叛逆的个性使得她总想要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可是在外漂泊了一些年后维吉又回到了小镇来陪伴她的母亲,这也反映出女性在社会的转型时期自己的困惑。

但是经过近30年的生活磨砺之后,维吉终于明白她对埃斯霍特小姐的感情其实并不是恨,而是近乎于爱。这时她才理解为什么埃斯霍特小姐要在墙上挂这幅杀死美杜莎的画。

在古希腊神话中,当美杜莎被杀死之后,从她的血液里立即跃出飞马珀伽索斯,它是美杜莎和波塞冬的后代,继承了美杜莎的力量,后被雅典娜驯服,送给了缪斯(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中执掌诗歌、音乐和其他文艺的女神)当坐骑。

直到这时读者才明白埃斯霍特小姐的本意,是希望她能够集珀尔修斯和美杜莎的力量于一身,暗示着一方面她想要继承珀尔修斯的勇敢,可以直面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压力;另一方面她也希望继承珀伽索斯(象征着艺术力量的代表)的力量来继续她的艺术事业。

所以我们不难看出,实际上埃斯霍特小姐是想用这幅画来激励自己,不仅在生活上而且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从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出韦尔蒂的创作深受弗尼吉亚·伍尔夫所倡导的一种“双性同体”的女性价值观的影响。

“双性同体”又称“雌雄同体”,即认为“在我们之中每个人都有两个力量支配一切,一个男性的力量,一个女性的力量最正常、最适宜的情况就是在这两个力量在一起和谐生活的时候”。

埃斯霍特小姐起初还能够保持两种力量的平衡,然而在失去所有学生后,她的事业就完全垮了,这两种力量就失去了和谐,最终导致埃斯霍特小姐变疯。维吉终于理解了埃斯霍特小姐的用意,她是新女性的代表,她相信美杜莎和珀尔修斯一样伟大,新的传统一定会取替旧的传统。

她最终找回了自我,母亲的去世使她恢复了自由,她选择了离开小镇,去开创真正属于自己的未来。

从《金苹果》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韦尔蒂继承了早期欧美女作家的传统,尤其是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独立自强的女艺术家埃斯霍特小姐,在父权制度的迫害下变成 了纵火的“美杜莎”,以及她最后的惨死引起了读者的同情。

另一方面韦尔蒂也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新的视野,使我们认识到女性的力量应该等同于男性的力量,以维吉为代表的新女性正在打破旧的传统,重新塑造女性形象,而且女性的斗争将会作为女性历史的一部分永远进行下去。

“金苹果”典出希腊神话:女神阿塔兰忒善跑,声言嫁给跑赢自己的人,追求者希波墨涅斯求助于爱神阿佛洛狄忒,得到三只金苹果。赛跑时他陆续扔出苹果,使阿塔兰忒停下捡拾,从而赢得比赛。但事后他忘记答谢阿佛洛狄忒,后者遂设局令两人被罚变为一对拉车的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