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小萌新”的基层历练路

  2018年8月,懵懵懂懂的我踏入了选调生的队伍,怀揣梦想,壮志凌云,立志“要把自己的人生规划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结合,一切为人民”。我被分配到了中都镇,成了一名基层干部。

  别人问我当基层干部苦不苦、亏不亏?哪有不吃苦不吃亏的基层干部啊?忆往昔的“独上高楼”,立下誓言选择了这份伟大的事业,纵然现当下的“衣带渐宽”“人憔悴”,兜里装着多少辛酸泪,多少难言隐,但无论如何,也要把群众的事情要办好,把组织交办的任务要完成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抗压除困,持续奋斗,勇往直前。看明朝,过“五关斩六将”后,暮然回首,更见“灯火阑珊”。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吃苦吃亏”中,我在沉淀。“吃苦”是大幸福。“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在基层,啃得都是硬骨、过得都是险滩、涉的都是激流。“吃苦”是在“8.16”洪灾时,才踏入工作岗位不到半月的我,哪里需要就往哪里‘钻’,收集灾情、保障后勤、记会议记录等等,“我还有什么能够做的?”“我可以”,“我来吧”,“不用休息,我还能够坚持”,三天两夜没有休息的坚持,没有疲惫,只有希望,再坚持一点,再努力一点,仿佛多打一个电话就能多救一个生命,早一分把灾情报送就能多挽救一点的损失,再苦再累都值。“8.16”洪灾中都镇有序组织抢险救灾工作,成功转移群众1517人,有效确保了该1517名群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轻了他们的财产损失,这是幸福的芬芳。“吃苦”是在决胜决战脱贫攻坚时,白天顶烈日,冒风雨、踏泥泞,走村入户,户户见面,家家排查,“种李子2000元毛收入1396元,残疾人补助1800元,养老金2406元,耕地补贴304元…”“住房安全不?鉴定没有?家里电视看得起不?……”无数次的面对面交流、无数次反悔后的耐心劝说、无数次扶贫增收的尝试,想方设法建好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晚上,加班开展镇上业务工作,核对“贫困户收入核算表”、上报“村级党组织运行台账”、草拟政府工作报告、准备党代会资料等,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包子店都开门了。中都镇贫困户于2019年全部如期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这是幸福的芬芳。“吃苦”是在疫情防控中,以笔为矛战疫情,以文为鼓擂斗志,“文化中都,每天凌晨发布”,自1月24日(大年三十)起撰写稿件、审核修改、广泛收集照片、精修照片、文化中都编辑排版、修改发布,因为微信公众平台每天只能发一次,为了第一时间推送信息,为了能多推一个一线的防疫干部,每天都是加班到凌晨。同时,还和村干部一道走村入户开展排查、对湖北返乡人员进行监测、赶场劝导,咬了牙、拼了命誓死守护这一片净土。截至目前,中都镇无一例确诊和疑似病例,没有发生一起社会不良事件,这是幸福的芬芳。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吃苦吃亏中,我在成长。“吃亏”是大境界。人的格局往往是委屈撑大的,人的境界常常是磨难铸就的。“吃亏“是让自己多等一分钟,群众少跑一次腿的温情等待;“吃亏”是说真话办实事,坚持正义,认真的态度却被别人嘲讽排挤后的执着坚持;“吃亏”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无私奉献;“吃亏”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在一次又一次的"吃亏"之中,我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大家的肯定,“知道你一直都在努力,很用心,看得见你的进步”,2019年年度考核的“优秀”更是激励着我不断向前,“还要更加努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怕“吃亏”,算“大账”,不算“小账”,用心用情用力干事创业。“吃亏”是福,牺牲的是个人利益,成就的是党的事业,谋的是人民群众的幸福!

  说实话,在基层很苦、很累,加不完的班,干不完的工作,在无数次偷着哭,在我“拼搏到无能为力,努力到感动自己”、“坚持到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雪花村申奶奶的一双感恩的棉鞋让我看到了最初“独上高楼”的自己,“要把自己的人生规划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结合,一切为人民”。

  渐渐收起小情绪,在人民群众面前,在组织交办的任务面前,做个钢铁战士,和自己叫劲,向吃劲的工作叫板,“能吃苦”、“敢吃亏”,争取到吃劲的岗位磨砺,鼓足一股子拼劲、韧劲、闯劲、干劲,用真本事和硬实力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人民放心上,把担当落到实处。在一年多的基层历练里,我从一个压力大受了委屈会哭的小姑娘,到苦难面前咬牙坚持的青年干部,我始终记得“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我始终坚信,在“吃苦吃亏”中,一定能成长,一定能成才,一定能破茧成蝶,成为利国利民的栋梁之才。

(福建省2018年选调生 郑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