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講睡前故事,寶寶更愛聽?家長可以試試這5個“技巧”

“在很久很久以前,山的另一邊有幾位勤勞勇敢的小矮人……”相信很多人都曾在童年時期聽過父母給自己講過這樣的睡前故事。而每當回憶起講故事的場景時,我們的內心總會滿溢著溫情與感動。

這也給新手父母們一個適時的提醒:給寶寶講睡前故事,這有助提升親情、培養親密的親子關係。孩子也有交流感情的需要,而親子閱讀恰恰是很好地滿足這一需要的“媒介”之一。除此之外,給寶寶講睡前故事,不光可以讓孩子睡得安心,更能促進寶寶的大腦發育。



那麼我們在給寶寶們講睡前故事的時候都有什麼方法呢?

一、講故事時感情豐富飽滿

研究證明,媽媽的聲音是對低齡寶寶大腦發育最好的刺激。

寶寶成長初期,在視覺與腦力發展並不完善的情況下,聽覺就成了他們最好的瞭解世界、認識事物、與爸爸媽媽培養感情的途徑。因此父母在講故事的過程中,不要只是把這件事作為例行公務,更不要像枯燥的念課文一樣。



寶寶雖然是傾聽者,但他也是感受者和學習者。在講故事時要注意發音正確,吐字清楚,速度適中,語調要抑揚頓挫,有一定的節奏。並且應努力做到繪聲繪色,將故事中人物的動作、思想感情,要通過手勢、聲調和麵部表情表達出來。

在講述人物對話時,要根據故事中人物特有的年齡、身份、性格來變換語氣。這樣可以有效激發孩子們的思考與好奇心,引起孩子們在感情上的共鳴。同時力求渲染妙趣橫生的故事環境,寓情於景,增強故事的趣味性及感染力。



二、選擇溫馨、安詳的故事

在父母“講”和孩子“聽”的過程中,爸爸媽媽與子女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孩子得到了心理和精神上的滿足,從而產生安全感。換言之,睡前故事是保證孩子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營養。

因此,家長應選擇篇幅短小、主題單純、句式簡單、情感濃厚、具有人文關懷的故事書,可以通過講故事引發寶寶的很多情感,例如善良之心、同情之心、共情之心等。因此,選擇溫馨、寧靜的故事可以更好地讓孩子感受與領悟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依存,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讓孩子在一個充滿愛與呵護的環境里長大,他也會擁有一顆純淨善良的心。



三、寶寶對故事內容提問時要有耐心

在講故事時,不要一遍帶過、敷衍了事。而是不同的場景與臺詞都要事無鉅細,儘量用相同的語言多重複幾次,這有利於加深寶寶的印象,而且容易引起寶寶的仿說。

當故事講完,孩子提出再講一遍時,家長一定要不厭其煩,溫柔耐心。因為寶寶一旦提出疑問,就代表他對故事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正是他理解詞彙、記憶故事情節的最佳時間,重複、複述也是是加深孩子記憶最好的辦法。



四、適度對故事進行改編

每個寶寶的性格不同,媽媽們也應該因地制宜,針對寶寶個性選擇故事。如果發現寶寶個性上的不足,可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更適合的故事,潛移默化地引導寶寶個性向良好的方向發展。

如果孩子膽小、容易退縮,就應該多講一些英雄勇士的故事以激勵他;如果孩子無禮霸道,就要多講一些禮讓文明的故事以感化他。同時,對故事的改編也應當與實際發生的事情結合,抓住教育時機。



如果孩子犯了錯誤或者發現他性格上的缺點,直接批評可能會給孩子造成心理負擔,或產生逆反心理,不但沒有起到改正的作用,甚至可能適得其反。

這時如果藉助具有教育功能的故事,就能有效地避免負面影響,讓孩子在輕鬆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比如,孩子在玩耍中搶奪了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媽媽可以選擇給他講孔融讓梨的故事教育他應當謙和有禮。這樣可以使教育起到的積極作用事半功倍。




五、針對故事情節,對寶寶進行提問

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增加互動環節,可以鍛鍊寶寶的邏輯思維能力。在講故事和聽故事的過程中,可以讓孩子與我們進行溝通,是個不錯的親子交流方式。同時也可以養成孩子傾聽別人說話的好習慣,增加他們的詞彙量,對寶寶日後的語言能力也是個不錯的鍛練。

比如我們可以在故事結束後問孩子一些情節與臺詞:“鴨寶寶在哪裡遇見了鴨媽媽呢?”、“鴨媽媽說的第一句話是什麼呢?”孩子會在對情節與臺詞的回憶中增強與鍛鍊記憶力,也在複述與表達中構建自己的思維能力。



同時,媽媽也應當注意觀察孩子聽故事時的反應,通過提問的方式確保寶寶注意力集中

如果發現寶寶的注意力分散,要分析原因:如果因為講述節奏拖沓,下次就應該改變敘事策略,選擇更精簡的故事;如果因為孩子精力不足,就可以用疑問句作為結尾

,激發孩子下次再聽的興趣;如果是有其他原因分散其注意力,可以用語調抑揚頓挫或停頓給孩子聽覺上的刺激,從而聚集他的注意力。




由此可見,給寶寶講故事是一門學問,這其中需要您不停地思考與嘗試。但您會在這個過程中得到親情培養與寶寶人格培養的雙倍收穫,也會成為您與孩子之間不可替代的美好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