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工筆畫畫家金納作品欣賞

金納在當代中國工筆畫領域是一位很有成就很有分量的畫家,雖然她不刻意宣傳自己,靜靜地畫自己的畫,安心地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書育人,但她的作品是令人注目的,風格是突出的,她屬於那種靠作品說活的畫家。

其作品氣質、藝術格調上,強調“野逸”多於“富貴”,並把西畫的元素融入工筆畫創作,形成了工筆花鳥畫獨具特色的藝術語言和新的藝術面貌,構成了其工筆花鳥畫的風格特色,得到學術界的肯定。

金納:

滿族,1969年生於北京,現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研究生導師。第十屆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第十一屆北京市政協委員,第九屆北京市青年聯合會委員,北京市工筆畫學會理事。

1989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附中,1993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1991年《夏夢》獲中日一衣帶水中國畫大獎賽金獎,併入選全國首屆花鳥畫展。1993年《麗人》獲全國教師書畫展三等獎。1994年《幽谷佳人》入選第8屆全國美展 《金色版納又一春》入選第3屆全國 美展 。

金納的藝術成長環境得天獨厚,良好的家庭薰陶、父親的言傳身教、美術學院的專業教育、子承父業的藝術道路,以及再執藝術教鞭的職業選擇,藝術之路一片坦途與光明,也鑄就了金納爽朗大度、坦蕩寬厚的性格。

在創作中,她專業方向為中國花鳥畫,主攻工筆花鳥畫的教學和研究,在繼承宋元重彩繪畫的優秀傳統基礎上,注重從審美精神到筆墨技法上深入精研。

在教學中,遵循從臨摹、寫生到創作的教學規律。通過臨摹,精研傳統;通過寫生,昇華感受;通過創作,營造意境。鼓勵學生表現新題材、嘗試新材料。主張在白描臨摹中加入寫生訓練,既培養學生的筆墨造型能力,又提高學生的構圖能力,為創作打下厚實的生活基礎。

在25年的教學實踐中,形成了一整套適於花鳥畫創作的教學體系。近年來,源於個人對現代花鳥畫大家田世光、俞致貞花鳥畫教學與創作的梳理,又將現代花鳥畫的臨摹、賞析引進教學中,包括於非闇、田世光、俞致貞、潘天壽、王雪濤、郭味蕖等大家。

她的現代花鳥畫,無論是表現題材、技法,都與古人的花鳥畫面貌拉開了距離,尤其是在表現新思想、新境界與時代精神上,值得當代花鳥畫家借鑑與學習。

金納:中國花鳥畫在歷經宋元明清的輝煌之後,作為一個古老的畫種延續至今,尤其近幾十年的發展呈出現繁榮的景象。但是,當代花鳥畫在精神內涵和筆墨情趣上已於傳統漸行漸遠,大量內容空泛、表現語言貧乏的作品制約了當代花鳥畫的發展。

因此,如何能夠迴歸傳統,繼承傳統精華,創作出既符合時代審美要求,又有一定精神內涵的作品,是擺在每個畫家面前的問題,更是學院派教學中急需探索和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

歷史證明,中國花鳥畫的發展,必須依賴以下兩個方面:其一,對傳統的研習;其二,在不斷的藝術實踐中,逐漸形成個人風貌。前者是學習中國畫的必經之路,後者是推動中國畫不斷髮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