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科技局:科技支撑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4月3日,科技局就主动上门跟我们对接,要我们把目前有关疫情防控、流行病学特征研究遇上的的问题和困难都说一说,让我们尽管放开手脚去干,他们将在市级财政科研经费中优先给予我们支持。”市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科科长朱韩武告诉记者。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通过精准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疫情研判,市疾控中心承担着为全市疫情防控决策部署提供依据的重要职责。要提前布局谋篇,靠的就是科研攻关实力。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市科技局抢抓政策红利,研究落实国家、省、市应对疫情影响“干货”政策清单,深入企业、医疗单位开展摸底调研,积极将省市政策转化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真金白银”和关爱医护人员的硬核力量。

“2020—2022年,市本级财政科研经费中每年安排40%用于支持医卫人员实施医疗临床技术攻关项目。今年,我们计划在2020年重点研发计划中,支持10个医卫人员开展的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的项目,经费100万元;在2020年科技创新能力培育计划中,支持100个医卫人员开展的临床医疗技术攻关项目,经费200万元。”市科技局副局长黄毓玲介绍。这其中就包括将优先支持市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科的流行病学特征科研项目和郴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在治疗新冠肺炎患者过程中开展的科研攻关项目。“通过该项目的研究,我们不仅要带出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科学严谨的流行病学调查队伍,更要致力于为政府做好包括新冠肺炎在内的更多突发疾病防控策略,切实保障居民健康。”朱韩武说。

和朱韩武一样兴奋的还有郴州市第一医院3D打印中心主任何玉成。疫情期间,该中心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了湖南省首个新冠病毒感染的肺部模型。和CT影像相比,3D立体模型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病情分布范围和病灶的累积程度。“目前医疗用3D打印机已经应用于骨科、口腔科、脊柱外科、神经外科等多个科室,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精细的医疗服务。”何玉成介绍说,通过他们的肿瘤粒子植入应用,大大提高了肿瘤治疗的精准度,这项技术走在了全国前列。目前,他们和中南大学合作开发3D打印相关软件,正致力于将3D打印技术应用到更多医疗领域,推动经验医疗迈向精准医疗。科研项目的支持,无疑给他们的前进装上了助推器。

与此同时,市科技局还积极利用政策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依据省科技厅省财政厅下发的《关于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专题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他们一方面及时转发通知到各医疗机构、生产企业,另一方面积极组织楼友会、中林科技、桂阳农淘星创天地、安仁县生平米业、湘众药业等9家企业参加2020年度中央引导地方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评审。经过指导企业网上申报并予以推荐,共为9家企业争取到480万元的资金支持。其中,楼友会众创空间和湖南中林科技企业孵化器分别获得50万元和80万元支持。“这笔资金的到位,无疑是一场‘及时雨’。”楼友会郴州项目首席运营官陈佳说。通过切实落实《关于支持郴州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若干政策》,市科技局正积极与省科技厅衔接汇报,力争4月份1亿元示范区建设项目资金拨付到企业,使企业尽快启动项目实施,为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和示范区建设提供资金和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