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短歌行》感情慷慨苍凉,语言自然质朴,音调跌宕悠扬

短歌行(选一首)——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谯,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本是“汉旧歌”(《宋书●乐志》),属《相和歌●平调曲》,古辞巳佚。《乐府解题》据《古诗》“长歌正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语,认为“长歌”、“短歌”当指歌声长短而言。这种说法,仅供参考而巳。《乐府诗集》录曹操《短歌行》二首,这里选析第一首。


曹操擅长借乐府旧题创作乐府新辞,内容多是反映现实生活,抒发个人理想和感喟的。这首《短歌行》就是其中有名的一篇。清人朱嘉微说:“《短歌行》,歌对酒,燕雅也。”(见《乐府广序》)认为它是用于宴会的歌辞。有人根据阮璃《为曹公作书与孙权》一文,判定此诗作于建安十三年(208)征孙权的前夕。至于诗的主题,有人说它如同刘邦的《大风歌》,是表现“思猛士之旨”的(陈沆:《诗比兴笺》)。从诗的内容看,确实抒发了一种渴望招揽贤才,共图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它是一首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的政治抒情诗。若按原来的乐曲,《短歌行》共分“八解”(八个乐章或乐段),我们在此仅按歌辞内容加以分析。从

“对酒当歌”“唯有杜康”,一共八句,主要是渲染诗人的忧愁,说他的忧思无法排遺,只好借酒(杜康)来消愁。诗人为什么发愁呢?诗中没有明说。


从开头四句看,似乎是因时光易逝、年命短促这个问题引起,与《古诗十九首》曾经咏叹过的“忧生之嗟”颇为相似。忧生之嗟从东汉末年以来就在文学上强烈地表现出来了,“人生譬朝露”(秦嘉:《留郡赠妇诗》)、“人命不可延”(赵查:《疾邪诗》)的咏叹,当初是与冲破汉代神学迷信(经学的谶讳迷信和神仙家的长生久视说)的进步思潮相关联的,在当时颇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古诗十九首》发出的忧生之嗟之所以引人注目,就因为它把生命的意义强调到了空前的高度。人们执着于有限之生,珍惜有生之年,究竟是为什么?其中反映出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一种人认为,人既然要死,死后一切皆空,何不及时行乐: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另一种人不同,认为人既然要死,那就应该生得有意义,主张奋发有为,立身扬名: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建安文学骨高气奇,慷慨苍劲,原因之-就在于它用积极的态度,强烈地表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曹操这首《短歌行》,一开头就发出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人生慨叹,但终以周公握发吐哺作结,可谓哀而不伤,读后并不觉得软弱消沉。这是因怀抱不得施展而发出的政治感慨,正如他在《秋胡行》中说的:“不威年往,忧世不治。”他发愁不是因为流年易逝而生起的贪生畏死之想,而是因为结束战乱、统一中国的政治理想未能实现。可见,他在这里抒发的“优思”,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忧世”情怀。从“青青子衿”“鼓瑟吹笙”,一共八句,表现一种求贤如渴的真挚之情。曹操出身庶族地主,陈琳代袁绍写的檄文骂他“赘阉遗丑”,他要在政治上抬头,必然要与世家豪族的代表袁绍等人斗争。


为了在政治上、军事上击败士族地主势力,他采取了一系列比较开明的措施,其中,打破传统的“经明行修”的仕进标准,强调唯才是举,便是一项旨在摧抑士族特权,为庶族寒门开辟政治前途的重要政策。他先后颁发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即使有“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都在选拔之列,这种打破陈规陋习的破天荒之举,正是针对汉末标榜名教的察举制度而制订的。曹操在这几句诗中,通过诗歌的艺术语言,表达了他在求贤令中无法表达的求贤热诚。“青青”二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原意是写一位女子对情侣的思念。曹操征引前两句,略去后两句,换上“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说明他反复低吟,以至如今,就是因为思念贤才,其中,似乎还委婉地流露了这样的情意:即使我暂时不了解你们,你们也可主动向我自荐。


“呦呦”四句,全是《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原话,原是写礼宴嘉宾的欢乐场面,曹操套用其意,大意是说:如果你们能前来辅助我,我将以礼相待。进一步表达了他渴求贤才的恳切心意。从“明明如月”“不可断绝”四句,是写诗人思慕贤才而不可得的调怅心理。“明明如月”流露了对所思贤才的仰慕之情,在曹操心目中,此人有如悬空之月,明鉴宇内。《说文》云:

“掇,拾取也。”明月可望可想,却不可为人所取。这个意象,反映了作者争取贤才的迫切焦虑心情。正因为感到可望而不可即,故有“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的愁绪。由此可以推想,曹操想要争取的贤才在他心中的分量是很重的,有人猜想,这个人可能是荀或。“越陌度阡”等四句是说,往日比较了解的贤者,远道前来辅助自己,彼此推心置腹,感到莫大的快慰。“阡”、“陌”都是田间小道,南北叫“阡”,东西叫“陌”。


应劭《风俗通》引古谚日:“越陌度阡,更为客主。”是说挚友之间彼此过从,曹操化用其义,意为故交中的贤士远道来投。“枉”,枉驾,屈驾;“用梦;以;“存”,存问;这句是说劳您屈驾前来相问。“契阔谈燕”就是“燕谈契阔”,“契阔”即聚散、合离之意,此为偏义复词,单指“阔”,即阔别。“契阔”二句是说,在欢迎故旧的宴会上彼此叙说阔别的情意,重温往日的友谊。“月明星稀”四句是说,那些与自已素无交往的贤士,由于对自己不了解,有可能南奔吴蜀。“三匝”,三周,三圈,“三”是泛言其多,不应理解为实数。“绕树三匝”是用乌鹊择木而栖时的彷徨犹疑之状,比喻南奔的贤士正处于栖遑未定之际,言外之意是说,他们仍有回头为己效力的可能。“山不厌高”四句,是总结性的煞尾,也是本诗主题的深化。说明天下贤士的背向,主要决定于自己对他们的态度。


《管子●形势解》云:“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山不厌高”二句,即由此化用而来,形象地揭示了曹操的宏阔的政治胸怀,表明他对人才的需求远无止境,犹如大海不辞涓流,高山不弃土石一样。《韩诗外传》卷三载周公语:“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周公为了接待贤士,连洗发、吃饭都顾不上,这当然是夸张之辞,但也形象地写出了周公见贤如渴的热诚。在这里,曹操显然是以周公自况的,他要踵武前圣,在政治,上向周公看齐,在用人上向周公学习。他认为,只要具有周公那样宽广的胸襟、握发吐哺的精神,就不愁天下贤才不来归附了。西汉以来,虽然不断有人学写四言雅颂体,但因时代的发展,这种形式板滞、句子短促的诗体很难充分表现丰富生动的社会生活了,故写得好的作品是不多的。


曹操在学习《诗经》民歌和汉乐府民歌的基础上,以其慷慨苍凉的感情,自然质朴的语言,跌宕悠扬的音调,写出了一些如同《短歌行》这样新鲜动人的四言杰作。清人吴乔说:“作四字诗,多受束于《三百篇》句法,不受束者,惟曹孟德耳。”(《围炉诗话》卷二)沈德潜也说:“曹公四言,于《三百篇》外,自开奇响。”(《古诗源》盎五)曹操这首《短歌行》,无论诗的气势和境界,都是一首别具气格,独出新意的四言佳作。

我是“美丽健康人人有责”,执笔走天涯,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解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