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观,看我国现行教育的“儿童为中心”理念

导语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约翰杜威不仅仅在哲学领域具有着极其巨大的影响,更在教育领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育教学体系。杜威主张“教育就是生长”,“教育就是生活”,“学校就是社会”等等各方面,重视教育和生活,学校和整个社会的联系,强调教育在现实当中的实用性和生活性。并且反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及形式主义与机械灌输形式的影响。

杜威的教育思想不仅仅给美国的教育是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给我国的教育界的教育学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为人们在处理教育问题时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

1.杜威实用主义教育观传入中国的历程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我国的传播大致有着三个历史阶段。早期对于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的引入与五四前后的广泛传播,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的逐渐失落的状态。发源于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于我国而言,从刚开始就是外来事物。之所以能够与中国具有着如此强大的关联,也具有着一定的社会背景。

在北美地区盛行的实用主义哲学,从最初的皮尔士到詹姆士,再到巅峰时期的杜威,不仅仅在哲学界引起了广泛影响,也在教育界形成了实用主义教育的新一轮的传统。在当时,美国所面临的社会局势,以及传统的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育模式的力不从心,使得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这一历史节点上显现出来。

这一教育思想充分的反思了从古希腊到近代欧洲的所有教育思想根植于现代的民主、科学、时代背景当中所表现的对于现代教育的反思观念与理想。不仅仅在美国一个地方具有着现实意义,而更为重要的在诸如民主教育,生活教育等方面。形成了现实的普世意义。

而在后期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其他国度的流传也证明了这一观点。最早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进入中国时就已经程度上,代表了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当中的教育要求。在那一时期,民主观念在民众当中广泛的传播,另一方面教育又成为了现实的拯救国民的方式。这就在现实的人才培养当中,不仅仅继承传统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在现代化教育浪潮当中,寻找更为有效的新时代人才,在这一节点上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就成为了在这一节点上最为重要的思潮。

而在那一段时期,公派留学生团体也对实用主义哲学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解,也为杜威教育思想的传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进入我国之后,例如影响巨大的《教育杂志》,和浙江的《教育潮》杂志,北京的《晨报》杂志等等都成为了宣传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的阵地。

最后甚至在教育部的会议上也开始宣传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而杜威来华讲学时期也标志着。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传播高潮。并且在系列演讲当中,关于教育的也占了大多数。因此对我国的影响也是极为的巨大。

2.陶行知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借鉴

虽然在这之后这一思潮逐渐的衰落,但是在整个我国教育理论发展改革进程当中,实用主义教育思想透彻在每一个过程当中。例如在我国最为著名的中国教育家,像陶行知就对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贯彻到底。

陶行知是外派留学学生当中的代表。曾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师范学院学习过,受当时的杜威思想影响极大。在归国之后就投身于教育行业。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于陶行知的教育实践与教育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陶行知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与中国的,实际状况相结合。经过了。改造与创新形成了“生活教育”的理论。主张在教育当中去生活,在生活当中去教育,社会就是另一所学校,教育与和学习要联合起来这些观点。

在这些中国最具著名的教育家们看来,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中国传统教育理论结合之下就可以显现出更为适应于中国本土的教育体制。

在教材与教学方法当中,很多地方贯彻者实用主义教育方法。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自学精神的培养等各方面都有具体的论述。因此长期以来,对这一教育理念的认识。停留在有限制性的阶段。而并没有达到更为深刻的阶段。

3.教育就是生长,教育就是生活

杜威关于教育的观点,如果简单概括就是“教育就是生长,教育就是生活”。杜威从生物学学出发,认为儿童的心理内容基本就是以人类的本能活动为核心的一些习惯,情绪,冲动,智慧等天生的机能发育发展,因此他指出,教育其实就是生长,除了生长本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

教育就是生活。在他看来,学校不能脱离小孩子的教育与生活存在教育的所有开展的过程与目的都是眼前的生活本身。学校的教育应该和现实的生活情境相结合,并且作为其主要内容。而不能把未来的一些事物与大人的经验强加给儿童。忽视儿童的需求。就会陷入教育的盲目境地,并且是儿童服从于教育,而并不是教育服务于儿童。

因此从这一论点出发,杜威提出了所有的学校教育基本原则,“学校就是社会”,他要求把学校办成和现实的社会制度本身相符合的环境,以便于培养能够适应现时的社会生活当中的人。从获取使用知识角度,杜威把教育的本质看作是人的经验改造和重新的组织。

在教育的现实过程当中,不应该是直接把科学知识教给儿童,而是让儿童在教育活动当中现实的去接触这些经验,并且去取得经验并且杜威认为,教育本身是无目的的,教育只是一个过程。

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目的,而并没有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这一过程目的其实就是指在教育过程当中,将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一些经验性的事物,去符合与儿童的天性,把那些外在的社会性的内容过早地强加给儿童,这些都是作为一种虚幻的目的存在,因此不应该介入真实的教育过程当中,在否定教育的虚幻目的的基础上,是对于学生的活动的情境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规定。将儿童作为教育的中心,而不以其他目的作为中心。

他强调,儿童应该回到实际的生活过程当中去学习,学生需要去为解决现实的实际问题去搜集相关的资料、确定问题的本身所在、明确问题、提出假设、进而去解决问题等等。这就是杜威所提出的“五步教学法”。

他并且指出,儿童是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不应该做那些以成人作为目的性手段的教材,而更应该寻求以实际的形象操作为主的教材。因此他认为儿童更应该是教育的首要存在,儿童是起点,是教育的中心,并且也是教育的目的。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念在中国的意义

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对于现今的教育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作用。他在学校教育过程当中也和实际生活相脱离的方面,例如像教育的内容脱离于实际的内容,教学内容更为的成人化等等。

因此在杜威这里,很多的教育必须去利用良好的社会资源,敢于创新,学会让儿童去真正的接触现实问题,寻找在教学的方法上重视儿童本身的主体共性,学会引导儿童在实践当中学习,注重每一位学生本身的学习兴趣。师生共同制定一定的教育计划等等,来实现学生也不应该作为一种被动接受知识身份来存在,而更是在教与学这一过程当中存在。

总之,在现今的教育过程当中,以学生为主,以儿童为主是最为根本的一个问题,也是在未来的当中,最为需要透彻的基本立场。

参考文献:

[1]周益发,周汉林.再谈杜威的教育思想——探讨“从做中学”的教育原则[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8):152+156.

[2]李明月,李德才.从实用主义教育到“生活教育”——杜威与陶行知教育理论之比较[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06):47-50.

[3]崔国富,朱美英.“从做中学”与教育的生存论解读——杜威实用主义生存论学习与教育思想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5(04):15-19.

[4]马志芳.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的影响[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

[5]杨光富.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研究的里程碑——《现代教育的探索——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评介[J].外国教育研究,2003(05):63-64.

[6]元青.杜威的中国之行及其影响[J].近代史研究,2001(02):130-1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