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吶,鬼子就進了中原呀,先炸了盧溝橋,後打開山海關......”聽到這首熟悉的歌就會想起當年日本侵華的種種景象,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幾乎就是日本人的代名詞了!而當時日本人在中國的心中就是“魔鬼”的代名詞,那麼同樣是生而為人,為何日本人就會如此的殘暴不堪,而當時的日本兵大部分都是來自於農村的青壯年,為何他們的心中會如此的殘暴冷血呢?
日本自打明治維新之後開始進入了高速的發展階段,當時的日本貴族已經不存在了,整個國家也開始向工業化發展,但是在當時日本的農村人口還是佔全國總人口的一大部分。當時日本的適齡青年都有義務參軍服兵役,所以在當時日本兵多數都是日本的農村人,那為何“老實樸素”的農村人,在到了中國之後,就像“惡魔”附體一樣,露出了自己殘暴的一面呢?
如果你心細就不難發現,在一些影視劇、小說、甚至是史料中都會有這麼一句話“願為天皇陛下效命”,其實當時日本人在小時候就是軍事化管理,他們的心中天皇陛下就是至高無上的,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為其效命是一件至高無上的事情。曾經一位日本的老兵就說過:“在我們心中,能夠為天皇陛下效命是無比榮幸的!小時候在家裡和學校都是這樣被教育的,因為從小就是軍事化家教育和管理,其實每個人的心裡都是非常狠的,他們都希望能夠有一天在戰場上為天皇陛下而戰,即使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也許正是因為從小的軍事化教育,日本的孩子從小心中就又一種戾氣,這也成為了後來在中國戰場上殘暴無比的一個導火線了吧!
除了從小的軍事化教育,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弱肉強食”,老兵欺負新兵在日本的軍營裡已經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了,長此以往每個人的心裡就會積攢著一種怨氣,而這種怨氣也就撒在了無人的受害者身上,遇到軟如無助的百姓,他們殘暴的一面自然也就暴露了出來。曾經的發現的一個日本士兵的日記中寫道:“對於我們這些新兵而言,敵人不是別人,而是那些已經參軍5年的老兵,或者是那些軍官。”
說了以上原因,其實還有一個最不能被人忽略的原因就是日本人的從眾心理。什麼是從眾心理呢?其實本質就是隨大流。不管是古代的日本還是現代的日本,從眾心理都是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誰要是成為了群體中的一個特殊的存在,那麼肯定會受到其他人的排擠。在日本的軍營中更是如此了,
說了這麼多,其實都是一些表面的現象,歸根結底還是和日本整個國家的本質還有其傳統思想有關係。日本是一個島國,各種資源嚴重睏乏也是不爭的事實,所以日本人常存危機感,而其還有著很高的自殺率,長時間的潛在壓力也會讓情緒不穩定。另一個人方面日本也是一個很高傲的民族,他們的高傲讓他們看不起周邊的國家,以至於將自己“神話”,以為自己是統治世界的霸主。總之各種原因堆加在一起,是日本人和容易情緒化,雖然曾今也是單純的農村人,但是一遇事殘暴的特性也就暴露出來了,不得不說日本真是一個複雜的名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