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被「训诫」的麻将

文 / 赵家鹏

一场「三缺一」的麻将,引起了一场风波。

2月14日,有微博爆料了一条视频。一位戴着红袖箍的防疫人员闯入一户人家。屋内带着口罩的一家三口正在打麻将,该防疫人员不由分说摔砸了麻将,由此引起冲突。随后闯入的执法人员,控制住了情绪激动的屋主。最后,执法人员在户外砸毁了麻将桌。

视频中,被控制的男子反问了一句:一家人吃饭也要隔离吗?

没有人给他回答。更多的质疑出现在社交媒体上,有人问,在家打麻将有罪过吗?

爆料者说,这件事发生在湖北孝感。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孝感是除武汉外,确诊病例最多的地区。截止2月15日,累计已报告3201例。

为了防止疫情扩散,当地下达了严格的防治管控措施,要求做到「足不出户、人不出村」。

禁止聚集打麻将,便是其中的一条具体落实措施。2月9日,孝感市召开第五场新闻发布会,对外公布了开展整治麻将的「三强化」行动。如,组织了全市1100多警力,到2500个行政村和社区开展「敲门行动」,加大对打麻将重点村组、家庭的巡查力度。从1月20日到2月8日,该市关停了麻将馆1000余家,基本杜绝了聚集性、营利性娱乐活动。

为了显示决心,2月12日,当地警方集中销毁了一批疫情期间收缴的麻将桌、麻将等赌具。销毁现场,30台麻将桌被挖掘机碾压粉碎。受访民警称,要以此告诫群众在疫情期不聚集、不打牌。

孝感市的做法并不独特。自从疫情爆发以来,多地已开展了整治以麻将为代表的聚集性娱乐的措施。从初衷和效果上来说,这是一件好事。疫情凶猛,减少接触,有利于控制病毒传播。

但一件好事执行下来,却让人觉出了别扭的味道。

「入户打砸麻将」的第二天,2月15日,另一条视频在社交媒体被曝出。该条微博说,孝感市下辖的安陆市洑水镇,一家四口因在家打扑克,而被训诫,公开发表认错宣言。

微博流传的一条视频 ,在湖北孝感,一家四口因在家打牌,而被训诫,并公开道歉。

如果信息是确切的,那么问题就来了。

从麻将到扑克,执法的范围扩大了,但从逻辑上也说得过去,可是,一家四口聚在家里,也不行吗?为什么要被公开训诫?另外,他们是被举报的,还是被闯入家门纠查的?无论是哪一种方式,似乎都有些让人不寒而栗。

微博上,有一篇评论文章,点出了题义:

我们知道,在法治社会,公民住宅不受侵犯是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这里的家,其实包括自由产权,也包括租住物业。据这些天媒体报道,新冠肺炎疫情下,尽管政府明令不允许随意限制居民进出小区,但一些城市的不少小区,仍推行不准租户进入的政策,导致不少人有家不能回。」

这篇文章的题目为《家是城堡》。什么样的家是城堡?

风可入,雨可入,病毒可以入,国王不能入。即使是像今天这样的紧急时刻,法律的底线也不可逾越。

在这方面,上海市就做得不错。

今天上午,上海举行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有记者提问:在防控时,部分小区采取了临时封闭等防控措施,是否有法可依?

上海司法局的一位巡视员表示,封闭式管理并不是隔绝,也不是封锁,而是一种有效、可控的管控措施。

但这种授权并不意味着没有边界,这些疫情防控措施应当由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等法定主体实施,要遵循比例原则和最小利益侵害原则,措施要与疫情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的性质、程度和范围相适应,既不能反应迟缓,也不能反应过度,要尽可能选择有利于最大程度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的措施。」

上海市的表态值得点赞。其中,特别令人赞许的一点是,它给出了依法防疫的「边界」。

疫情所带来的整体性休克,让我们有意无意遗忘了这样的「边界」。

此前,我们大都被「村委会大喇叭防疫」的视频震撼过,但我们可能当时也都不太在意,在具体执行中,无论是村委会还是居委会,他们都不是一级行政组织,并没有执法权。

但在具体执行中,我们还是看到了许多类似的逾越案例,比如,当宠物可能传染病毒的谣言来临后,有的社区擅自闯入了居民家中,处置猫狗,比如,有的村委会擅自对村民实行强制措施。比如,还有地方出现了砸菜场和侮辱不戴口罩老人的情况。

微博曝光,宠物主人因工作关系被隔离观察,家中饲养的猫,却因「宠物传染病毒」的谣言,被社区工作人员深埋

这些村委会居委会「无所不能」的背后,其实是基层治理上的痼疾。它并非一日之寒,只不过疫情到来后,问题被放大。

如上所述,村委会居委会并非一级行政组织,但在过去一些年,随着社会转型,政府大量社会职能下沉,村委会居委会承接了大量政府交办的任务和行政性事务,普遍出现了行政化倾向,成为了基层政府的延伸。

有人统计过,目前,居委会工作中大部分都是政府下达的任务,从居家养老到社会治安,承担的事项超过百余项,有的地方甚至多达270多项。平时,还要上报各类信息。这导致了此类机构的职能不清以及治理能力低下。

与此同时,「村口大爷」和「居委会大妈」一直是此类机构给人的刻板印象。与繁琐的工作相对照,村委会居委会的经济来源有限,上升空间有限,直接导致了其人员构成的水平不高。年轻的大学生,很少愿意窝在这里。

但这些地方恰恰是中国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最基层的信息从这里汇集,然后一层一层向上游动。如何理顺这些「毛细血管」,恰是一个国家治理能力的体现。

一场疫情,就是一场治理大考。关于如何处置当前的局面,其实答案早就有了。「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

但愿这样的话,能够真正被基层治理者听到和听懂。基层治理,不意味着人微言轻,它的参与者决定着每一个活生生的人、每一个具体的家庭的幸福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