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5G形成打劫局面,技术“硬核”即是先手

谈到中美5G实力的竞争,技术本身的“硬核”对比毫无疑问是重中之重,正所谓“根基不稳,大厦不牢”。技术本身的构成也是多维度、多视角的。5G的“硬核”涵盖了无线电频谱(无线信道)、核心专利和5G芯片。

在无线电频谱(无线信道)方面,中美两国采用了截然不同的分配方式。国内频谱由工信部划拨,目前三大运营商已经获得全国范围内5G无线信道中低频段的试验频率使用许可资格;而美国频谱是采用纯市场化的拍卖或者商业并购方式。

典型案例就是Verizon通过两次并购获得全美76%的28GHz频谱。中美的频谱资源分配上一个是政府主导为主,一个是纯市场化竞争方式,抛开方式的合理性不谈,单从效果和效率上看并无明显的孰优孰劣。

核心专利的争夺毫无疑问是这场“军备竞赛”中的必争之地,同时也是一场“加一减一”的游戏。从专利的贡献方来看,通信设备制造商、芯片制造商、通信运营商均在其列,从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ETSI)官方数据来看,5G NR领域华为、爱立信、三星分别以29%、22%、20%的专利占有比例位居Tier 1,其次是夏普、英特尔、和LG,在新核心网领域,华为更是以77%的绝对优势占据榜首,但仅凭如此就宣判华为胜出,可能还为时尚早。

美国高通虽专利数量上无明显优势,但在5G基带和控制上的专利质量优势突出,高通在这个领域的必要标准专利相比华为等中国厂商手中的较高比例非必要专利(即在5G独立或非独立组网中,可被绕过)存在“质”的优势,所以高通在5G手机市场,不管是针对单模或者多模手机可收取价格高昂的专利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