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入地”高科技手段监测地灾隐患点

4 月 14 日,记者从兰州市自然资源局了解到,我市通过新科技手段的应用,及时发现一起地质灾害险情,管理部门迅速组织开展应对处置,充分显现了科技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支撑作用。

近日,根据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ALOS-2 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数据 SBAS-InSAR 时序形变监测成果,发现我市皋兰县忠和镇北龙口建材市场东侧山坡存在变形迹象。接到险情通报后,市自然资源局有关科室和单位、皋兰县自然资源局、皋兰县南北两山绿化指挥部、忠和镇政府相关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赶赴现场进行了实地调查,在该处共发现两处不稳定斜坡,经现场调查初步判断,该不稳定斜坡主要威胁对象为普兰太电光源有限责任公司绿化站办公楼两栋以及坡脚的机械加工厂。

根据现场分析研究,管理部门迅速组织开展应对处置,鉴于该斜坡变形迹象和滑坡前兆较为明显,应在专业单位进行认真调查的基础上,由皋兰县及时划定为地质灾害危险区,并在边界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由皋兰县自然资源局在技术支撑单位应急调查的基础上,向忠和镇政府和责任单位下达灾害隐患告知书,由其对威胁范围的群众进行疏散撤离,并安排专门人员 24 小时不间断进行巡查、简易监测;由责任单位应尽快委托专业单位对该险情地段立即开展应急勘查,查明不稳定斜坡的稳定性及发展趋势。

市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处地质灾害险情点位置较为偏远,形成及发育非常隐蔽,本次依靠高科技的 SBAS-InSAR 时序形变系统,通过新科技手段的应用,专业单位发现险情后及时通报,管理部门迅速组织开展应对处置,充分显现了科技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支撑作用。下一步,我市将坚持 " 群测群防与科技手段并重 " 的原则,加大高科技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监测预警工作水平,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