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么入坑摩托的? (好文!)

我会努力控制文字的篇幅,因为我与我的摩托之间有很多很多的故事,几千个汉字根本讲不完。不过,我这段故事没有什么历史,最早只能“追溯”到2013年……

● 从不懂摩托,到成为一个摩托车主,我只用了几个小时……

2013年以前,唯一一次接触摩托是骑着哥们的小踏板溜了几十米,仅此而已。那次,摩托车没有给我任何感觉,好的坏的都没有。之所以没有机会接触摩托车,跟我父亲有很大关系。记得小时候每次在街上遇见摩托车,父亲都会用很鄙视的语气挖苦它们,嫌它们噪音大、尾气臭,还说“第一批买摩托的人都死差不多了”。我那时候什么都不懂,当然听爹的。时间长了,我也对摩托车抱有反感情绪。(摩托车在美国也经历过类似的阶段,那时人们把骑摩托车的人看作坏人,不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
/
/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汽车的喜爱渐浓,也开始慢慢发现原来摩托车并非印象中那般一无是处。不过,我一直也没有购买一辆摩托车的想法,直到2013年5月21日。那天上午,我看到比亚乔City Fly125,于是坐上试了一下,下班前就决定拿下。不到一天时间,手里握着钥匙,我已经成了一辆摩托车的车主。

冲动买下这台摩托的最大原因是:上班太堵。最开始它对我来说仅仅是一种代步工具那么简单,渐渐的,我发现自己开始喜欢摩托车。接触机车文化之后,我也开始意识到,原来骑机车可以很优雅,大部分骑士其实很守规矩,他们甚至比开汽车的人更加遵守交通规则。于是,我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从抵触这个圈子,到庆幸自己成为这个圈子中的一员。

骑了踏板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并没有换“挂挡车”的想法。突然有一天,一个以前从来不玩摩托车的同学告诉我,他买了一辆川崎的Z250。当时,编辑部里正刮起一阵摩托车风,我每天都从评测导购组摩托车大拿@李伟龙那里获取摩托车知识。虽然只有少数几个同事已经买车,但大家每天都在聊摩托。因此,听到同学买Z250的消息,我非常兴奋,跑去找他看车。这一看不要紧,我直接“中毒”了。

/
/
/


那天在地库看到Z250(就是我同学的那台),第一感觉是:好帅。只摸过一次挂挡车的我要求试驾。没想到这台车如此容易驾驭,离合、油门、挡位都特别顺,上手毫无难度。对于本来就喜欢开手动挡汽车的我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全新的挑战。那次简单的试驾已经足够让我爱上这台摩托车,于是唯一的问题就只剩下钱了。

● 贷款买车

Z250是官方正式引入国内的车型,全国统一售价3.8万元,算上购置税、交强险和上牌照等费用之后的落地价格接近4.3万元。这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数字,面对心爱的Z250,我犯了难。

有一次去川崎北京经销商看车,突然发现某大银行在他们店里有个金融产品,在审核资产和偿还能力之后,可以为购买川崎车的客户办理一张信用卡,直接刷卡买车,0利息,一年期的手续费是4%。这比直接用信用卡刷卡消费再办分期的那7-8%的利息要划算多了。于是我开始准备资料,大约一周后,信用卡寄到,当天我就把车提了回来。

/
/
/


● 近乎冲动式的消费,结果却令人满意

在购买Z250之前,不少同事劝我买黄龙600或者春风650,原因只有一个,他们觉得250动力太差:“250骑不到一个月你就烦了。”不过,截止到目前我已经骑了2个月,1000公里,觉得一切都挺好的。

既然说了动力,就一口气说完吧。我觉得对于摩托车的新手来说,250的动力只多不少。Z250用的是直列双缸四冲水冷8气门发动机,DOHC结构,排量249cc,压缩比11.3:1,最大功率27马力/11000rpm,最大扭矩20牛·米/8500rpm。别看数据很“袖珍”,它只有168kg重,加上已经胖到80kg的我,也不到250kg,约合108马力/吨。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拿我平时开的GLK300比:231马力(中期改款后为245马力)、1830kg+80kg,约合120马力/吨。也就是说,Z250的动力没比GLK300差多少。别忘了,摩托车的速度感直接得多,所以对于新手来说,它还是很刺激的。

/
/
/


城市驾驶,把转速保持在4000-6000rpm就够用。这台车的全部动力要在很高的转速下才能发挥,从6000-10000rpm,动力持续攀升,后劲是有的。不过我没试过几次,毕竟还没出磨合呢。高转时发动机的声音还算好听,起码不杂乱,原厂排气基本上没声儿,这样挺好,不扰民。(如果摩托声音太小,可以改装排气以使车辆在马路上的识别率更高,提高安全性。)

当然,250终究是250。我已经开始盘算着下一台车——川崎ZX-6R。那是一台131马力的速度机器,一台算得上“合格”的川崎。但是我不确定自己是否有能力驾驭它。为了自己的安全和钱包,我觉得我还是应该继续用Z250练手,直到我觉得它已经慢得不能再慢。

对于准备购买Z250的朋友,我有一个建议,如果也喜欢Ninja250的外型,我建议加4000元选择它,因为它有ABS。它俩的车架是一样的,骑行姿势也很像。Ninja250有跑车的外型,多了前面的包围,贵4000元应该说比较合理。同事洪琦骑的就是Ninja250,大家可以看看他的介绍。

/
/
/


● 第一次跑山,第一次摔车

身边许多车友告诉我,摔车是早晚的事。我很庆幸,我摔在对面没有悬崖的山路上,而且当时车速不高。事情的经过大概是这样的:那天我随同事一行7人进山骑行,@闫闯带队,压住车速。第一段路,我发现自己适应得很快,推胎、压弯一气呵成。在一些急弯中,我甚至尝试了侧挂,尽管技术要领可能不那么标准,但感觉很棒,很稳,比使用其它姿势的心理压力更小。于是,“野大胆儿”的我开始了更极限的尝试……

第二段路,我申请排在第二位,跟着闫闯骑。确定前方无车时,我们以更高的速度过弯,我感觉自己已经压过了45°,这对我来说是新的高度。我非常兴奋,并且一个弯比一个弯有感觉

于是,我先骑了一圈探路,没问题。绕到弯道那头,我开始加速。进弯前降至2挡,我瞄了一眼仪表:7000rpm。推胎、侧挂进弯、HOLD住油门,一切都跟之前一样。刚刚进弯不久,我惊奇地发现:怎么回事?车怎么离我越来越远?我花了大概1秒钟才意识到,自己和车已经分开,在路面上滑行。接着,我首先想到的是:“我去,这回丢人了。”这是个上坡弯,“我们”滑了有10米左右便停了下来。我爬起来,动动身子:嗯,没事。再看远处拍摄的李伟龙,他在和那边的几人打招呼,示意大家快点过来帮忙。

/
/
/

后来,我有了如下总结。首先,摔车的直接原因是,上坡弯车辆自然减速,而我仅仅是HOLD住油门,因此车速开始降低,离心力减弱,于是它就那么“慢慢的”倒了下去。其次,“心太急”是我的个人原因。出于掌握新技巧的兴奋和得瑟心理,我在驾驶经验不够丰富时便大胆尝试较高难度的动作,这让摔车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必然。

正如前面所说,我也是幸运的,在损失很小的前提下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即便摔车前后我都没有感到害怕,但这次经历却让我对自己的摩托车,对我行驶的道路有了深深的敬畏。我想,这种敬畏会一直伴随着我,它不会消减我对摩托的热爱,而是让我在骑行的过程中对自己、对摩托车、对周遭事物更加尊重。

● 我正在进步,并且为能骑摩托车而感到幸福

到现在为止,每天下班,如果回家不需要用汽车,我都会感觉兴奋——因为我可以骑摩托车回家了。也许穿着厚厚的骑行服会很热,也许骑行姿势远不如坐在汽车里那么舒服,但骑车带来的幸福感超越了一切,这是没碰过摩托车的我永远也体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