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切的根源

读《曾国藩传》第十一章:太平天国最后的战役

努力了不一定有结果,甚至会遇到很多的苦难,但问心无愧是我们唯一稳得的报酬。

01 你怎么待人,别人就怎么待你

拿下安庆之后,湘军的下一个首要目标自然就是太平天国的首都南京。这将是太平天国战争最后也最重要的一次攻坚战。

而这最重要的一战,曾国藩安排给了自己的弟弟曾国荃。

曾国藩的用人之意路人皆知,就是为了让弟弟再添新功、得大功。

曾国藩对家族子弟的照顾和提携让其他功臣不免心里不爽,所以多隆阿撂挑子了。上次安庆之战之后,因为功高赏薄,他已经心凉了,加之他又是旗人,对汉人本来就看不起,何况曾国荃仗着哥哥的权势,飞扬跋扈,颇难相处。后来借机西北军事紧急,他自请远走陕西。

维系湘军集团的,就是两个字—恩与义。义,是情谊,你无情,也休怪别人无义了。

这里给我们敲一个警钟,对功臣一定要大加奖赏,对亲人旧部大的重用尤要慎重。一个军队很重要的就是军心,一个团队很重要的就是士气,如果一个重要岗位上的负责人不能很好的贯彻计划,不能很好的团结部下,不能与其他负责人协作行动,则很容易对团队造成大损失。

作为领导,要并且私念,让努力的人得到该得的回报。


02 一切的事情都是为了成全我的

曾国藩在弟弟受困之际,重臣多隆阿离他而去之后,财政窘困之时,现在江西的沈葆桢又截留军饷,让他无比愤怒和纠缠。

但曾国藩的反思却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他想到:如果怒他人之拂逆,必欲使之顺从,就会采取霸道手段,诛除异己。时间长了,就会成为不可一世的权臣,给自己带来祸患。如果在他人的反对面前能够动心忍性,修炼自己的心性,委曲求全,而且还以没有“对立面”而忧心,这才是圣贤的用心。所以我正可以借这个不顺心的事来磨砺我的心性。

曾国藩在面对困难阻碍时,他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认为这一切的到来都是为了磨炼自己,成就自己的。因此后来他的应对非常理智平和。

我们在人生中遇到艰难困苦时,也当学曾国藩的积极心态,没有什么事情不会过去,这一切的发生都是为了成就我们自己的。

03 尽人事,知天命

曾国藩知道他左右不了恩将仇报的沈葆桢的停饷,也左右不了朝廷和事佬的决定,他所能做的就是不断鼓励和开导弟弟,同时为自己想未来的出路。

放宽心胸,不把得失看得那样重,天下气运,自有天意做主,像攻下南京城这样的重要的历史节点,时间是掌握在上天手里,而不是他们兄弟手里。

太平天国何时能平,属于太大尺度的事件,不是某一个人甚至某一个集团能够决定的。

因此,只要尽了人事,就可以心地坦然。

吴军老师在《格局》里面说道:人贵在自知,知道自己的长处,知道自己能力的边界,在这个边界内最大化自己的收益,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至于结果是好是坏,不妨泰然处之。尽人事,听天命。”

著名哲学家康德最赞同和敬畏两种东西,一是头顶上的星空,二是心中的道德律。星空是我们不能支配的客观力量,而道德律则是我们能支配的。

很多时候,努力未必能有回报,但是不努力一定会后悔,最后问心无愧是我们唯一稳得的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