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慢与深浅

两位清华妈妈创立、多位育儿专家参与,

“拾(shè)级”出自《礼记》:“拾级聚足,速步以上”

每个孩子都在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拾级成长,

欢迎讲述孩子成长的故事.....(id:bnsjcz)

2019年11月26日,第35届CMO(国家数学奥赛)激情开赛,各大媒体也第一时间推送了竞赛试题。

对于这次竞赛,我的关注点跟别人不同,我不看题目难度,因为看不懂,我主要关注题目的数量,我发现了,每天三道题,两天一共考六道题。

这说明什么?说明优秀的大脑要花很长时间做深入的思考,高手比拼在深不在多。

可是为什么我们这些普通的大脑就要比拼数量呢?

前几天,我家小孩周末有一项作业是做绘制一篇西游记小报。

安静的午后,正是家长打瞌睡、小孩写作业的好时间。只见他完成其他作业之后,翻开西游记的书开始找一个适合绘制的故事。

时间它有脚啊,滴答滴答,等家长大梦初醒的时候,已经两个小时过去了。

我赶紧问他:“小报做完了吗?”

他恍然从书中抬起头来,面前是白纸一张。

毫无意外地,诸如“不知道时间紧张吗?”、“又忘记自己要干什么了”、“不会定上钟吗?”等等的责骂扑面而来,做错了事情的小孩只好讪讪地开始画小报。

到了晚上,总算所有的事情都完成,可以有空听听计算机网课,打开电脑,兴致勃勃地为成为未来的程序猿而努力。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还在学写最基本的代码,却怎么也运行不通过,结果,家长又在旁边喊:“快10点了,准备睡觉吧!”

过了一会看他没有动静,我不得不又催促道:“快点睡觉,听见没有?!”


其实家长也很无奈,我也不想做个惹人厌的唠叨老母亲,可是,初中生的时间确实比较紧张,分给每一项任务的时间不能太多,这导致了好多事情都只能赶紧完成。

木心有一句大家都熟悉的诗句“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我估计从前一晚上也只够做一道题吧。

但是现在不同了,不仅成人每天的大脑在各项并行的手机任务之间来回切换,连小孩子的学习也变得五花八门,各科作业、课外兴趣班、锻炼、小报、演讲PPT等等都像各宫的嫔妃等着被翻牌,但我相信小孩子没有朕心甚慰的快感,因为他们并没有选择的权利,必须雨露均沾。

据说理想的学习方式是长时间深入地钻研某一件事情。哪怕做一个课前五分钟的ppt,从选题,到研究这个题目,到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提炼观点,再到准备熟练,都不是一个晚上能完成的吧!

可是这个快时代容不下慢思考,要学的东西太多,没法花太多时间去研究,当下的学习方式也都变成了快餐式的。


考试科目太多,而且又不是特别难,拉不开差距,差一分就会错失好学校,怎么办?刷题!毕竟考的就是熟练度,只要你大量刷题了就有做对的可能。

于是大家只好靠拼命补习、刷题来追求高分。补习班上,一道例题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不过两分钟,老师就会说:“好,我来讲一下这道题。”

也许本来课下他可以花半个小时找到解决这道题的方法,然而这珍贵的半小时,可以做多少事情啊,怎么可以让他再费时间自己去探索?把方法讲给他然后多练习就好了!

长此以往,他看见考试题目就像看见老熟人,都认识,都会做,心中踌躇满志,自信满满,然而他解决问题的能力到底是高还是低呢?


教育部规定了几十本必读书目,每个学生都要求读。多么合理的要求!读书人都有少年时“书中岁月长”的美好回忆。可是你真的花时间读读试试?读课外书时间略长一点,就要被家长骂:“光知道看小说,谁不爱读小说?别忘了更重要的事情!”

更有甚者,为了应付考试,把必读书目的要点全都提炼出来,浓缩成一篇滴滴香浓的习题集,孩子只看这个习题集就足以应付考试了。

看,这连快餐学习都算不上了,这明明是我奶奶的育儿方法——嚼碎了喂嘛!

在《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一书中,作者提出人类拥有三套脑系统,分别是“思考脑”“反射脑”“存储脑”

“反射脑”速度快,体现了下意识的行为;

“思考脑”是人类进行思考、决策等深度学习时的主要利器,“思考脑”运转的速度很慢,它需要我们持续地投入注意力,保持专注,它一次只能处理一件事情;

“存储脑”将我们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和存储,以备后用。

当孩子学习的时候开始启用“思考脑”,你指望它在短短的半小时到一小时内就能完成准备、启动、加速、马力全开、减速、停止、切换到存储脑?No way!

怎么办?

当前的大环境下,我们都是掉进旋涡随波逐流的蚂蚁,看似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但是,虽然学校不是为自己孩子专门定制的,智慧的老母亲却是量身定制的,我们可以做如下的努力与尝试:

首先要剖析自己的内心,我们到底要的是什么?是考个好的分数,还是孩子的真正能力增长?——这还用问,当然是两者都要!那么拜拜,你可以离开了,你家有牛娃,自然可以兼得,不用听我叨叨。如果你娃跟我家一样普通,那多少得有所妥协,孟子他老人家不是说了吗,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

所以有自知之明的家长会对孩子的成绩有一定的容忍度,既然他能力平平,我就容忍他某些方面不那么优秀,换取他的深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深度思考以知识储备为基础,但却并非需要课内洋洋洒洒所有的知识点,同时课内知识又是不够的,两者是交集的关系。所以家长的关注点不能仅仅停留在学习和成绩上,给他一点自己的时间,允许他自由探索,正所谓万物互联,“从自然中悟道,从社会中学习,从实践中提升。”

要花更多时间在孩子擅长的领域,数学不好的话,那就保持及格就行,语文好就多花时间用来读书创作,或许孩子以后又是一个韩寒或蒋方舟。


还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做集中的训练,俗话说得好:你和学霸的距离就是一个暑假。上个暑假,小黄在网上自学密码学课程,家长并不怪他浪费时间,只是要求他最后要有结果输出。结果,一个暑假之后,小黄写了一篇关于密码学的小论文,稍加修改后在某少年科学杂志发表,论文水平未知,重要的是激励了孩子进一步研究的决心。

网络课程的一个好处是没人挟裹着你,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在如今网络资源泛滥的时代,寻找好资源实在是方便了很多,我们需要的,就是不要迷失了自己

最后,如果各种方式都穷尽了还是不能如愿,实在想要各方面都好,那么就牺牲睡眠时间,头悬梁锥刺股吧,谁让你想要孩子做人上人呢!


欢迎关注"老虎爸妈"公众号(id:laohubama),了解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