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重量”——余华《活着》

鲁迅先生曾写到“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借种子的力量来说明生命力是不可抗拒的。生命的好处在于必须时得到了无限的扩张,变成了不可抗拒的顽强、旷野、荒原、燃烧,不向世界低头。”一颗任人践踏的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棵小草以顽强的生命力展现着无畏的精神,也许这就是活着的重量。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活着本身很艰难,延续生命就得艰难的活着,正因为异常艰难,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义。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


《活着》展现了一个又一个人的死亡过程,掀起一波又一波无边无际的苦难波浪,表现了一种面对死亡过程的可能的态度。《活着》讲述了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余华先生用浅显的文字,平淡的话语书写了福贵悲惨的一生。为读者讲述一个与命运的互相感激、互相仇恨的关系,讲述虽然命运让人感到无奈与沉重,但是要有忍受苦难活着的勇气,讲述眼泪所具有的宽广。作者用冷漠惨淡的笔调画就了一副悲惨的图画,动荡的政局造就了时代的悲剧。主人公福贵,原本一个浪荡少爷,在经历了亲人的死亡后变成了一无所有的孤家老人。而这悲惨的一生却成为了福贵人性复苏的过程。艰难地活着体现了福贵对生命的依恋和想要生存下去的愿望,那种乐观坚、宁静深邃的生命的力量令人感叹。透过人的外在价值,回到人本身。故事的最后说福贵老人与老牛相依为命,其实是老人不曾失去自己,不曾在被剥夺到一无所有时放弃生命,放弃活着的希望。人心是最可贵的,也是最后你能自己保有的,能在心伤痕累累的情况下却绝不放弃,这本身就是一种高尚。懂得死亡才能对一切泰然处之,知晓生命中的得失,才能体会死亡的尊严、对生命的渴望,这昭示着生命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