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在中学时期非常讨厌孔子,大学越读越觉得孔子值得尊敬?

ft2883407


因为孔子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颇为深远,他的道理有很多在中国至今的社会中也是实用的,到了大学你就越来越接近现实社会了,你在中学时期讨厌孔子也可以理解,就像小孩看不懂大人之间的那种客套一样,觉得那些东西很假,甚至是很虚伪,但长大你就会渐渐的明白,那些大人之间礼节的存在是合理的,“来而不往非礼也”就是儒家的说法,孔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同时也可以看做是儒家的一个标志符号,现在见到的他的很多东西都是和这些礼节相似的,都是这个社会中能够让你为人处世更合理合规的道理,所以你上大学之后会感到尊敬,就说明你开始渐渐的明白事理了。



南柯故事谷


这个问题我简单点回答,中学时期厌孔子是因为要背诵默写《论语》,不会背要被孔子的传人留下来,挨饿,挨批,甚至于挨罚,那时候,学生的我对孔老夫子恨得咬牙切齿。长大了,我从教,切身体验,深知当年孔子为人师的不易,也深知教化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尊敬之情油然而升,就这么简单(哈哈)




坐觀風雲起


一般情况,在中学都比较叛逆,对于孔老夫子,会误以为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老好人”,而读到大学,通读《论语》和孔子的言行,发现其实孔子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老实人”。

比如,以德报怨。我中学时一直以为是孔子的主张,用无比宽容的心态对待超级大坏人,我觉得这有点太圣人了,不是特别赞同。(间接原因)

直到在大学读了《论语》,才知道原文是: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抱怨,以德报德。”

孔子的观点就比较坏了。用善良回报恶行,那么用什么可以回报善行嘞?要以直接的方式对待恶行,用善良回报善行。

另一方面,在中学,孔子言行汇集的《论语》要求背诵并且是考试知识点,这恐怕也容易招来非议(直接原因)。

而在大学,读《论语》和孔子可以学到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并不必听信方家权威的回答,内心相对舒服一点,所以对于孔子箴言,我们便容易越来越接受,并且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