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阅读能力只能看名著吗?网络小说不算?

从信息传递的角度说几句。

人类的信息传递效率是很低的。刘慈欣有一部小说《乡村教师》,里面有这么一段:

“他们没有记忆遗传,所有记忆都是后天取得的。”
  “那么,他们的个体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是什么?”
  “极其原始,也十分罕见。他们身体内有一种很薄的器官,这种器官在这个行星以氧氮为主的大气中振动时可产生声波,同时把要传输的信息调制到声波之中,接收方也用一种薄膜器官从声波中接收信息。”
  “这种方式信息传输的速率是多大?”
  “大约每秒1至10比特。”
  “什么?!”旗舰上听到这话的所有人都大笑起来。



  “真的是每秒1至10比特,我们开始也不相信,但反复核实过。”
  “上尉,你是个白痴吗?!”舰队统帅大怒,“你是想告诉我们,一种没有记忆遗传,相互间用声波进行信息交流,并且是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每秒1至10比特的速率进行交流的物种,能创造出5B级文明?!而且这种文明是在没有任何外部高级文明培植的情况下自行进化的?!”


  “但,阁下,确实如此。”
  “但在这种状态下,这个物种根本不可能在每代之间积累和传递知识,而这是文明进化所必需的!”
  “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这类个体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
  “听起来象神话。”


当然这个1-10比特是指语音交流,阅读稍微高点,一般人阅读中文大概是300-500字/分钟。也就是5-8个汉字/秒。按照双字节编码来说,大概就是10-16字节/秒。

如此低的沟通效率,对于社会化生产所需的大量沟通交流和信息传递是非常不利的。怎么提高沟通效率呢?

在电脑中,我们要把大量数据通过低速通信方式传递出去,提高效率的方法是对数据进行压缩。压缩的原理很简单:把重复出现的一段长数据用一个特殊的很短编号代替。这个编号-数据的对应关系称之为字典。

而我们的文明中其实也是用这样的方式提高沟通效率——当我说小明是雷锋的时候,你马上能明白我是说他是一个好人,无需逐一说明小明干过什么好事;或者我说小刚是葛朗台的时候,你就明白我说他很吝啬。当然,前提是你看过关于《雷锋日记》和《欧也妮·葛朗台》——起码是一些有代表性的节选。

各种名著就是我们这个社会对出现过的各种文学著作评价淘汰后留下来的特殊的字典,并且大部分人都阅读过,知识体系中有这么一个通用词库。如果你没看过,别人和你沟通就不得不用最低下最原始的方式:我要逐一告诉你小明什么时候做过哪些好人好事,小刚什么时候做过哪些抠门的事情,来让你明白这两个人的性格特征。

如果你把看应该用来阅读名著的时间用来阅读网络小说,网络小说动则几十数百万字,但在其经过时间洗练成为名著被广泛阅读前,你想用里面的一个角色一段情节,几句话几秒钟来表达某种意思,不好意思,我没看过这本小说。要么你等我花一两个礼拜先看一遍才能理解你想表达的意思,要么你用更累赘的方式花上几分钟甚至一小时表达一遍。

如果你有过和三四岁的小朋友打交道的经验,你就应该经历过这种情景:你随便说一个新词他就会问这是什么或者什么意思,需要你用更平实的语言去解释一遍,甚至解释过程中又出现了他没有听过的新鲜的词语,他又问这是什么意思…你就会明白这种沟通方式有多么低效麻烦。如果一个成年人,除了语文课本上的那些课文,课外阅读只看过一些小众的网络小说没阅读过任何名著,那么和他沟通也就比三四岁的小朋友好些有限。当然,对小朋友大家都会比较有耐性,而对一个成年人嘛,别人觉得和你每次沟通都很麻烦的话,通常逐渐就不愿意和你沟通了——

你就逐渐的被这个社会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