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黄冈之困—怎么走出自己的道路

黄冈的名头想必更多是高考神话的标签,但是近些年高考神话似乎有些色彩暗然了,其实也折射出黄冈的经济陷入困境了!

全市810万人口,一万多平方公里的面积,经济总量却只能排到全省第五,而人均GDP仅3万出头,全省倒数!

而黄冈的官方介绍荣誉里更多是一些与经济实力没有太大关联性的称号,或许只有增加这些才能遮掩其地广人多却贫困的内在吧!

2007年首届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第五名,2012年入选“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2013年荣获“荆楚诗词之市”荣誉称号,2013年荣获“中国书法城”荣誉称号。

对于黄冈的今日,主要是以下的困境:

人才之困:虽多却在出走!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中国城市化发展日益失衡的今天,中国很多城市正在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人口流失!

有时候,我们经常会跟人们开玩笑说“”要出人头地,要走出去”。黄冈的人口持续流出,可想而出这些流出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也是黄冈所需要的!

地理之困:明明是农业大市,却山脉横亘!

黄冈地处大别山和长江之间,地形高山、丘陵、岗地、平原兼而有之,地形地貌复杂,可耕种面积少,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再加上人口外流严重,农村劳动力不足,导致一些土地被撂荒,所以农业产值呈下降趋势!

环境之困:交通设施冠绝湖北,却拒人千里!

境内依傍一条黄金水道(长江),紧临两座机场(武汉天河机场、九江机场),贯通四条铁路(京九铁路、武麻联络线、合九铁路、沪汉蓉快速铁路武合段),飞架六座长江大桥(鄂黄大桥、黄石大桥、九江大桥、鄂东大桥和正在建设的九江二桥和黄冈长江大桥),纵横七条高速公路(沪渝高速、福银高速、大广高速、武英高速、武麻高速以及在建的麻竹高速、黄鄂高速),是集革命老区、山区、库区一体的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地区,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东大门,素有“湖北东大门”之称,有着十分突出的交通区位优势。

但是黄州几座大桥收费站(主要是鄂黄大桥,江北一级,下巴河大桥等)却呈现出围城之势,一副誓要把外人拒之门外的姿态,体现不出基础设施优势来,导致黄州招商也不见任何起色。

方法之困:经济产业结构单一,无法与时俱进!

不少人认为,一个地区产业结构是否合理,主要看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是否超过50%;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高,产业结构就越合理。

黄冈因为不在湖北冶金、汽车和化工三大工业经济带上,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湖北的发展盲区,工业水平相当底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黄冈的工业都不是农业的对手,直到2007年黄冈的工业才真正开始发力,并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平均仅年,直到2009黄冈的工业产值才勉强超过了第一产业。

黄冈应该奋起直追,加大工业企业引进力度,持续发展旅游业优势,完善旅游业!

作为革命老区,红色的土地,曾几何时的文人骚客,科学巨匠,红色将军都在此!希望黄冈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城市支点,继承传统与展望未来,摒弃狭隘,积极拥抱提升人民幸福感的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