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中人文关爱不可或缺

新冠疫情不仅打乱了大家的正常生活,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安全,也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些影响。为了保障群众身心健康,西安市一些小区通过开设心灵驿站、咨询热线,或邀请专业人士参与等方式积极提供心理疏导、心理支持、情绪支援、危机干预等方面的专业咨询服务,收到良好效果。

01心理疏导需求明显上升

疫情发生以来,以国家注册二级心理咨询师、陕西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西安星星之光心理工作室创始人兼首席咨询师张晖为首的心理援助专业团队,承接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即为在疫情期间产生心理问题的群众或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心理干预。“以前或许大家没有非常重视群众的心理健康,而这次疫情催化了心理疏导需求的明显上升。”张晖说,大家正在经历着重大的消极事件,身心正在对这种急性的应激产生反应,如果在这个时候没有关注自己的心理,及时处理不良情绪,就会发展成急性应激障碍。

由于长时间呆在家里或被隔离,部分人群的情绪明显变得消极,焦虑、恐慌、愤怒、抑郁等似乎变成了主流情绪,主观幸福感明显下降。“在我接待的案例中,疑病和躯体反应的个案比例高,有的求助者没有躯体反应,只是想到自己去过某个地方,就怀疑自己也可能感染,会产生心慌、失眠、头疼和焦虑等自动化反应。”张晖表示,小区管控不让随意进出后,有人闷在家里时间一长就会与父母或子女产生亲子矛盾或冲突。

“连日来,社区工作人员每日进行消毒作业、宣传防护知识、摸排人员、入户登记……几乎每天都是连续工作14个小时以上,大家的心理压力实在不小,有一些人员产生了焦虑、不安、失眠等情况。”长乐坊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同志说,“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人文关爱不可或缺”。

02从“心”出发播撒温暖

一天晚上快12点时,张晖接到来自某社区工作人员的电话,说辖区内有一隔离人员可能会有极端举动。原来,这名隔离人员是从境外回来的,由于原本就有患病史,再加上隔离多日,一个人实在呆不下去,当晚大喊大叫要出门,情绪已经到崩溃边缘。闻此,张晖立即进行危机干预和心理救援,对隔离人员的焦躁情绪给予了安抚、共情,又分析了严峻形势下出于安全保障考虑必须隔离14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一步鼓励他一定再坚持一下,直至胜利解封。“除了安抚当下的情绪,我们要做的还有引导他们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当前和今后的生活。”张晖说,“之后几天,我也一直持续关注他、关心他。”

西安市部分社区已经通过开设心灵驿站、咨询热线,或邀请专业人士参与等方式积极提供心理疏导、心理支持、情绪支援、危机干预等方面的专业咨询服务。“老这么在家待着,也不能出门运动,真想跑出去晒晒太阳、吹吹风……”“今年春节我没有回老家,一年没回去见父母了,实在想念老人啊……”疫情期间,不少群众拨通了长乐坊街道开通的“心灵驿站”咨询电话,倾诉所思所想所惑。为了做好居家留观群众的生活保障和关爱服务,长乐坊街道邀请西京医院心理医生组建疫情防控工作“心灵驿站”咨询服务队,为居家留观群众和一线工作者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

“从前一段的慌乱、恐惧到现在‘轻装上阵’,用积极心态全力投入到工作、生活,我很感谢‘心灵驿站’!”这是“心灵驿站”咨询师展示的咨询者发来的短信内容。两个月来,“心灵驿站”心理支援团队通过电话、视频或面对面形式,已累计为长乐坊街道辖区人员提供心理咨询200余人次。

03重视日常疏导提供持续服务

“此次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让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社区疫情联防联控一线的工作人员、志愿者,还有居家隔离人员等心理承受能力都受到极大考验。我们也从中看到,群众的心理健康也将成为社区工作的重点。”长乐坊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张晖说,心理干预有一定的专业性,社区开展相关工作应在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充分发挥热线、微信等多种手段,社区可以为有需求的群众及时提供心理援助和心理疏导服务。“心理干预不是一次性就能解决问题的,需要长期的疏导和关注,所以社区在开展相关工作时也要注意持续性,提供跟踪服务。”张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