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十年是超车时代,这四种父母将会被“淘汰”,看你中了吗?

马云曾经在大数据峰会上说,未来三十年是最佳的超车时代,是重新定义的变革时代,如果我们继续以前的教学方式,不让孩子去体验,不让他们尝试琴棋书画,我可以保证,三十年后孩子们找不到工作。

马云的一席话,也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支持,孩子未来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取决于当前的学校教育,但是在此之前,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熏陶,将决定孩子以后发展的方方面面,由此,也会产生一波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而有些家长的教育方式,是注定被时代所淘汰的。

未来教育中,这四种父母势必被“淘汰”

1、溺爱孩子的父母

司马光在《家苑》中写道,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而中国的老话中,慈母多败儿,都点出了家庭教育的痛处,一个母亲,如果过分溺爱孩子,当他闯了祸,不是责罚和改正,而是第一时间为他开脱,推卸责任,那么这个孩子成长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小。

过分溺爱孩子的父母,总喜欢包办孩子的一切,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巨婴,生活中也处处见到这样的父母,你只要学好习就可以了,其他什么事都不用管,爸爸妈妈都替你操着心呢,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生活不能自理,情商极低,脱离父母后,就像是温室的花朵遇到了大太阳,不是欣欣向荣,而是被晒得脱了水,又如何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父母也不可能一辈子把孩子护在羽翼之下,他们有老的一天,孩子也要有一双足够强壮的手臂,撑起自己的未来。

2、丧偶式育儿的家庭

如今带孩子的重任,基本都压在妈妈身上,爸爸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缺席于家庭教育,这种看似明确的家庭分工,其实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没有好处,缺乏父爱的孩子会怎么样,他会缺乏对家庭完整度的认知,会对父亲这个角色模糊不清,而没有丈夫的宝妈会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孩子身上,导致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大于夫妻关系,母亲过度关注孩子,会让孩子感受到过大的压力,而母亲身上的怨气和坏情绪,也同时会加诸在孩子的身上。

在孩子的人生课程中,母亲的力量有限,很多东西都需要父亲来承担,而父亲长期的责任缺失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男孩需要父母这个榜样的力量,长期处于女性环境中,性格上会比较懦弱,而女孩缺乏父亲的关爱,对她以后的择偶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爸爸爱妈妈,爸爸和妈妈同时爱着孩子。

3、只养不教的家庭

在过去的家庭中,生孩子就是多添一双筷子的事,只要吃得饱穿的暖,孩子就自由生长,而如今,有这种想法的家庭不在少数,他们不考虑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只养不教,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是什么结果呢?

小区里有一个孩子,天天在外面疯玩,有一次把物业刚种的小树都折断了,几个大人看到了就说了她两句,谁知道这个孩子竟然骂出了很难听的话,一问才知道,她是住在爷爷奶奶家,爸爸妈妈不住在这里,每天一大早把她送过来,很晚了才会接回去,她的爷爷奶奶对她不上心,孩子只是玩够了就回家吃饭,小区里几个宝妈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跟她玩,觉得这个孩子没家教。

孩子的成长,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父母需要教育她为人处世的规矩,告诉他该有的礼貌和道理,把孩子生下来就丢开,跟喂个宠物有什么区别?这样的孩子,性格一旦形成,想要改掉会很难,他长大后,也会变成人人讨厌的“熊孩子”。

4、离不开手机的家庭

科技带给人们的便利是无法想象的,有了电就有了电灯电话,后来又有了电视机,电脑和手机,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大事,手机正成为绑架一代人的工具,每个人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一直到深夜才肯放下,小到几岁的孩子,大到70岁的老人,都学会了玩手机,这其中当然也包括父母,一边玩手机一边陪孩子,嘴上说着管孩子,但其实只是换一种方式看手机罢了,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他们也会有样。

手机已经占据了父母的心,他们看不到孩子的变化,每天只是敷衍地陪着孩子,而这样的父母,也会养出同样的“手机迷”,孩子的学习耽误了,眼睛也看出了近视,父母想要教育出优秀的孩子,首先要学会自律,只有你优秀了,孩子才能受到熏陶,武亦姝的爸爸,下午四点半就准时关掉手机陪伴孩子,武亦姝文武双修,迈入清华大学,这就是父母自律的例子,手机带给人们的只是一时新鲜,但毁掉的却是孩子的长久。

拥有一个好家庭,拥有一对用心的好父母,孩子的人生路上就成功了一半,才能谈到未来可期,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用心呵护,孩子才能具备核心竞争力,在未来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