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眼”筑防线,辽宁用卫星捕捉“疑似火点”

有一只“千里眼”,紧紧盯着辽沈大地,不放过任何一个火点。

有一个团队,全天候防火值班,人机互动分析形势,及时预警。

这只“千里眼”就是气象卫星,这个团队就是辽宁省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

今年3月末以来,我省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持续处于极易燃烧或容易燃烧状态,森林防火形势十分严峻。而这个团队正利用“千里眼”,为全省森林防火工作构筑起第一道“防线”。

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省生态气象和遥感中心全力以赴进行林火遥感监测,并制定了《辽宁省森林火灾卫星遥感监测业务规范》,实行全年365天防火值班。

每天,值班人员要接收处理包括3颗风云卫星在内的7颗到境卫星数据,这7颗卫星到境时间从凌晨到深夜不等,值班人员对卫星遥感图像进行图像彩色合成、波段等级调整等技术手段进行热点判断。

一般说来,正在燃烧的火区呈鲜红色,并伴有蓝色的烟,已经燃烧过的火迹地是暗红色。为了提高热点判别的准确性,值班员还要进一步甄别,排除噪声点、水面耀斑、云顶耀斑等干扰点,并认真确定热点的位置是否是森林,以及经纬度信息。

在经过这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判别为林火后,值班团队会立即通过电话、微信、网络传送等方式报告给省森林防火预警中心。根据反馈信息,再进行反复排查、监测,持续关注研判火情发展形势,制定火情监测图。

气象卫星由于每天都到达辽宁,可及时发现林火,客观地说气象卫星的视力不如高分卫星。但高分卫星几天才到境一次,但分辨率可达米级,用高分卫星数据甚至可计算出过火面积。当发生重大森林草原火灾时,省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会与中国资源卫星中心协调制定高分卫星观测计划,对过火面积进行评估。

3月以来,省生态气象和遥感中心通过卫星遥感监测到全省范围内森林热点共56处,即刻报送省森林防火预警中心,经反馈确为森林火点的有6处,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扑救方法防止火情进一步蔓延,林火均在当天被扑灭。

(辽宁日报:胡海林 通讯员:李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