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遗书,9岁男孩跳楼自杀!击溃他脆弱防线的究竟是哪根稻草?

文 | 贰人余

ID | er-ren-yu

1

最近看到一条新闻颇感震惊,江苏一个9岁的小男孩,因撞碎学校玻璃担心受罚,回家后不敢告诉家长,在经过激励的思想斗争后,留下一纸遗书跳楼自杀。

震惊之余,人余君查了查资料。

数据显示,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其中,小学生自杀率占比高达31%。

姑且不论数据真假,只需随意打开网页搜索,不仅得到的结果触目惊心,自杀的原因五花八门,就连自杀的方式,也是如此的一致。

被父亲责骂,跳楼:

讨厌第一名,跳楼:

被惩罚,跳楼:

成绩差,跳楼:

……

看到以上数据,你是否有那么一瞬,怀疑过孩童们的勇气?

2

据悉,江苏这位男孩姓王,9岁。

家住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就读于镇江华阳实验小学。

今年3月8日(周五),该男童在与同学打闹时,撞碎了学校消防栓玻璃。

由于班主任休婚假,男童撞碎玻璃期间是由另外的老师代班主任。代班主任跟男童讲:“这个事不要紧,等你们班主任回来之后再处理,你回去跟家长讲一声……”

男童在历经了3天的思考后,终究是没有勇气把实情告诉奶奶,于3月12日(周二)上学前,留下一纸遗书,背着书包从17楼纵身跳下自杀。

(▲小男孩的遗书)

这封遗书中的许多字,男孩甚至都不会写,只能用着拼音以及不太通顺的语句代替着表达:奶奶,我上周五把学校的玻璃撞坏了,我知道要惩罚,所以我跳楼了。

3

有人说,这孩子没担当,不就一块玻璃吗?能有多大事,自杀都敢,还怕担责?

的确,在成年人看来,这的确只是一块玻璃引发的血案!这和前不久王思聪校长在微博撕逼时冒出的惊人语录有异曲同工之妙——都9012年了,居然还有没出过国的傻X。

9岁的男童,600元的玻璃,这毫无疑问是件大事。

再者而言,男童何曾惧怕担责?真正的逃避者,定然会推脱、撒谎、不承认。

相反,人余君从中感受到了一个悲凉凉的词汇,叫做“以死谢罪”!

(▲小男孩跳楼事发地)

是的,这就是谢罪——年少的王姓男童,他并没推卸责任,他将犯错当成了犯“罪”。

犯错可以弥补,犯“罪”不可饶恕,由此我确信男童是有但当的人,虽然他才9岁。

只不过这谢罪的方式,让我们唏嘘惋叹不已,为男童感到不值,因为这谢罪的方式,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4

天大的事,你我都曾遇到过,它犹如一道鸿沟,遇到时是挫折,跨过时叫成长,绕开的叫逃避现实,走投无路的不少选择了自杀。

成年人尚且有承受不了心理压力而自杀者,况乎孩子乎?

孩童也是人,也有担当,除了喜怒哀乐之外,还有一颗脆弱的童心。当一个听话的孩子将那份但当无限放大,犯错便成了深深的恐惧,犹如犯罪一样。

诸位扪心自问,在你的童年、少年生涯里,还会少了类似的犯罪般末日恐惧?

某天爸妈不在家时,你摔坏了家中的热水壶……

在教室一时兴起,玩篮球不小心打碎窗玻璃……

早晨来到学校,快上课了才发现自己忘带红领巾……

某天体育课嗨皮过后,猛然发现系在脖子上的钥匙串不知哪里去了……

……

以上种种,人余君小时都经历过,限于篇幅和主题,也不想浪费过多字眼去描述。但终归还是想以自己经历争取点发言权。

人余君小时总遗失东西,从圆珠笔到手表,从钥匙串到红领巾。正如“墨菲定律”所说,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但幸而从没掉过人。

遗失最频繁的,要当属钥匙。至于圆珠笔和红领巾之类的物事,说不清是遗失还是其他原因。

只说在大约六七岁左右的样子,首次因失落钥匙在心底产生了“逃避”。

那之后的每一次,但凡发现有随身物品丢失亦或犯其他错误时,顷刻间便是乌云罩顶,瞬间感觉缤纷的世界没了颜色。

除去害怕问责之外,还有不少自责和懊悔。次数多了后才会明白,自责和懊悔,都不能让时光重来。

闭目回想——破镜不能重圆,才是年幼时想要逃避的根本所在!

年幼时,人余君是个听话的孩子,住在空旷的乡下。后来遇上“天大的事”,一边嘀咕自语想对策,一边幻想着如何才能远走高飞——逃避现实世界中那“不可饶恕”的错误。

有时在田间地头漫无目的地走上一番后,发现自己并走不了多远,也避不开已然犯错的事实。

于是乎,一咬牙,鼓足勇气又硬着头皮走了回来。心中念念有词:只要过了这一劫,世界仍旧缤纷……

如若当年人余君不是住在乡下,而是居住高楼。那……

历史不可假如。

5

年少时,最害怕的不是担当!

而是勇于担当过后,并不能够得到应有的理解和原谅。

压死骆驼的,绝不是那最后一根稻草!而是长久以来所背负的,每一根稻草。

归根结底,这不是某个学校出了问题,也并非某个家庭的问题,而是我们的传统教育,日渐彰显着它的弊端。

都说父母(监护人)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没错!

但你同时也是孩子心中最大的“恶魔”!

你多对他以鼓励,他将努力让自己做到更好;你时常对他释放凶残,他的人设早晚玩完。

他们,真的还是孩子;他们,真的只是孩子;他们,真的会比你们更频繁犯错!

所以,请对他们多几分宽容,一份理解,一丝关怀。

文化知识固然重要。

但是,你往一副千疮百孔的灵魂躯壳里,塞满了知识又如何,且非无用之功?

黄荆棍子下的确能出好人,但你怎敢保证他不产生“抗体”?当你发现黄荆棍子不再管用时,只能归结于:越长大,就越不听话。

最近爆红网络的流浪大师沈先生,面对媒体时再三强调:

我从小热爱文学,还喜欢绘画,但父亲却对此深恶痛绝……在父亲的约束和压力下,我进入了审计局工作……如果当时父亲能心平气和的针对我的喜好和我交流,我一定不会选择审计专业,也不会是现在的样子……

遗憾的是,直到沈先生流浪多年后,他的父亲才在临终前留下了悔恨的泪水。

正如一纸遗书,纵身跳下高楼的江苏9岁男童,如今再多的惋惜痛心,都已于事无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