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树白粉病是什么症状,该如何防治?采用这些方法才是硬道理

核桃白粉病在各核桃产区都有发生,是一种常见的叶部病害。除为害叶片外,还为害嫩芽和新梢。干旱季节,发病率高,造成早期落叶,影响树势和产量。

【核桃树白粉病症状】

该病在5月进入初期,6月7月为盛期,8月逐渐减少特别是高温高湿天气易发生。叶面产生褪绿或黄色斑块,严重时叶片变形扭曲,皱缩,嫩芽不展开。并在叶片正而或反面出现白色、圆形分层,即病菌的菌丝和无性阶段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在分层中产生褐色至黑色小粒点,或分层消失只见黑色小粒点,即病菌有性阶段的闭囊壳。

【核桃树白粉病病原】

病原菌属于真菌中子囊菌门的山田叉丝壳菌和核桃球针壳菌两种。山田叉丝壳的菌丝外生,稀疏,易消失。分生孢子无色,椭圆形,单生,大小为(20-29)μm×(12-15)μm。闭囊壳多在叶背而聚生或散生,黑褐色,球形,直径为73-130μm。

附属丝5-10根,坚硬,直或微弯,基部褐色,顶部又状分枝2-3次,末枝反卷。子囊4-6个,无色,广卵形或椭圆形,大小为(49-73)μm×(38-44)μm。子囊孢子3-8个,无色,单胞,椭圆形,大小为(16-23)μm×(10-15)μm。

核桃球针壳菌的菌丝叶背生,灰白色,斑块状,常存留。分生孢子单独顶生,棍棒形或顶端突出倒卵形,大小为(43-66)μm×(14-26)μm。闭囊壳聚生,褐色,扁球形,直径为153-241μm。附属丝5-22根,直或微弯,透明,无隔膜,基部膨大成球形,顶端尖细。子囊10-24个,无色,长椭圆形或长卵形,有柄,大小为(59-103)μm×(24-45)μm。子囊孢子两个,无色,椭圆形,大小为(23-44)μmx(14-25)μm。

【核桃树白粉病发病规律】

病菌以闭囊壳在落叶或病梢上越冬。翌年春季气温上升,遇到雨水,闭囊壳吸水膨胀破裂,散出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到幼嫩芽梢及叶上,进行初次侵染。发病后的病斑上多次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秋季病叶上又产生小粒点即闭囊壳,随落叶越冬。温暖气候,潮湿天气都有利于该病害发生。植株组织柔嫩,也易感病,苗木比大树更易受害。

【核桃树白粉病防治方法】

1、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抗病性,病虫害控制不到位所造成树势减弱,也可发生。

2、冬季清园:冬季落叶后进行修剪,剪除病枝,清除园区残枝病叶病集中销毁,以减少发病来源;冬季至翌年开春发芽前用3-5波美度石硫合剂进行全园喷酒。

3、药物防治:进入夏季,5月初使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酒,或使用腈菌唑、苯醚甲环唑、代森锰锌等核桃树上下周到喷雾。

★ 总结:任何果树重在管理,一分种、九分管,以提前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辅。今年某病虫害在某时间出现,明年出现的时间几乎相同,经验是日积月累,时间越长相信你也会成为种植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