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四种经济形态” 牵引产业迈向高端化轨道

  海西新闻网讯(青海日报记者刘法营)在“十三五”面临收官、“十四五”开始谋划的关键时期,今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紧盯国家和省上的发展导向,聚力打造“四种经济形态”新引擎,助力经济产业向高端化方向发展。

  生态经济“开枝散叶”。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目标,推动生态与农业、工业、文旅等产业深度融合,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的生态文化体系,推进海西德都蒙古省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依托海西特色生态资源和产业基础,重点发展清洁能源、生态旅游、生态畜牧、蒙藏医药、高原康养等产业,探索生态产品实现路径,描绘生态与发展互促共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循环经济攀援上行。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以打造柴达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升级版”为目标,培育引进一批建链、补链、延链、强链项目,构建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高产出的循环产业集群。以争取《柴达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总体规划》年内获批作为有力抓手,将更多重点项目纳入国家和省重大工程。实施一批园区重点产业项目,进一步优化特色产业布局。加快推进格尔木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德令哈工业园铁路专用线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步伐,使园区的承载能力、配套功能、服务效能和辐射带动取得新提升。

  数字经济搭起“云梯”。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产业领域的广泛运用。推进数据备份中心、智慧城市、大宗工业产品电子商务等大数据平台建设,率先在德令哈、格尔木主城区实现5G规模商用,年内5G基站建设达到150个以上。以推进海西大数据中心、海西工业互联网等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飞地经济”蓄势待“飞”。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依托援青、招商、园区平台,在协调对接中力争年内落户一批“飞地经济”项目。推动州内天峻、乌兰、都兰等地区产业项目落地德令哈飞地经济产业园。支持藏青工业园发展,做实浙江工业园,同时抢抓国家支持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东西部扶贫协作等历史机遇,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力争海西“飞地经济”发展走在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