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神的祕密花園

阿勒泰

坐落於新疆的最北部

與俄羅斯、蒙古和哈薩克斯坦接壤

國境線長達1175千米

有三個對外開放的邊境口岸

是重要的邊疆地區

傾臥在阿爾泰山南麓

下轄1市6縣的

阿勒泰地區

被額爾齊斯河和烏倫古河環抱

南緣毗鄰準噶爾盆地

地處內陸腹地

又四面環山

本應乾旱難耐的阿勒泰

卻因茂密的山區植被

變成了幽幽綠島

藏著那

“亞洲唯一瑞士風光”

然而

阿勒泰的角落

並不只似瑞士那般的

冷酷仙境

這一片神的秘密花園

自古以來

就有人

守護

為那金山妖嬈

為那銀水嫵媚

為那牧歌悠揚

以崇拜

以眷戀

循環不止

生生不息

01 金山妖嬈

阿爾泰山

是中、哈、俄、蒙的界山

呈西北-東南走向

綿亙約2000公里

我國境內的

是阿爾泰山的中段南坡

西部寬

東南漸窄

海拔亦向東南漸低

高山可見冰蝕地貌

亦發育著

以主峰友誼峰和北側奎屯峰

為中心的現代冰川

降雨和冰雪融水

孕育了許許多多冰斗湖

和浩浩湯湯的

額爾齊斯河和烏倫古河

(阿爾泰山冰斗湖)

山地植被呈垂直分佈

自下而上

分別是

山間盆地

1100米以下山麓草原帶

1100~2300米之間的森林帶

和能夠作為優質的夏季牧場的

2300米之上的

山地草甸帶

阿爾泰山區的天然林

是中國唯一的

泰加林

“泰加”一詞來自俄語

指生長在寒溫帶的針葉林

(阿爾泰山泰加林)

深秋之際的

阿爾泰山林區

似是上帝

打翻的調色盤

紅、黃、綠、白

極盡鮮妍

阿爾泰(Altai)

在突厥語和蒙語中的意思都是“金子”

位於草原絲綢之路的中心的

阿爾泰山

被《後漢書》稱為“金微山”

新舊唐書作“金山”

古有諺語稱

阿爾泰山

“七十二條溝,溝溝有黃金”

黃金開採

在清朝乾隆年間已有記載

被稱為自然瑰寶的狗頭金

也曾在

阿勒泰地區的清河縣

頻頻現世

沙金在水流搬運中沉澱

自然金、石英和其他礦物的

細小顆粒互相吸附

聚集形成集合體

形狀不規則

似狗頭者居多

因得狗頭金其名

(狗頭金)

阿爾泰山間

富蘊縣城內

有小鎮

可可托海

因礦成名

可可托海

蒙古語意為

“藍色的峽灣”

可可托海三號礦脈

是世界地質聖坑

稀有金屬的“天然陳列館”

曾以一己之力

為我國償還了前蘇聯40%的債務

是國家的

“英雄礦”和“功勳礦”

產出鈮、鉭、鈹等稀有金屬

還盛產

海藍寶石和碧璽

(海藍寶石)

(碧璽)

可可托海國家地質公園內

還保存著1931年

波及全球的

八級大地震的

真實記錄

卡拉先格爾地震斷裂帶

該遺蹟是世界地震史上

最壯觀

最驚人

也是保存最完整的

地震遺蹟

阿勒泰地區的

另一個縣城

福海

則擁有著與山區

迥然不同的

風貌

在吉力湖東岸

烏倫古河入湖口

海濱風光與峽谷神韻

並蒂攜手

營造出巧奪天工

雄渾壯美的

海上魔鬼城

自福海向西北

便能抵達

布爾津縣

額爾齊斯河

一河兩岸

自有兩重天

丘陵彷彿披上了

雲霞的外衣

顏色斑斕

正如其名——

五彩灘

流水的切割

大風的侵蝕

在這片乾旱的土地

肆意揮灑

河岸岩層的抗風化能力

卻強弱不一

不同力量的對抗

形成了奇異神秘的瑰麗景觀

盡顯天地妖嬈之色

02 銀水嫵媚

額爾齊斯河

《舊唐書·西突厥傳》中稱“多邏川”

唐人稱其為“安習水”

《元史》稱“也兒的石”河

形成已有300萬年的歷史

發源於阿爾泰山南坡的

額爾齊斯河

自東南向西北奔流

北岸支流

喀拉額爾齊斯河

克蘭河

布爾津河

哈巴河等

依次匯入

共同構成典型的梳狀水系

額爾齊斯

河水湯湯

先流入哈薩克斯坦齋桑湖

又注入俄羅斯鄂畢河

最終奔向北冰洋

是我國

唯一流入北冰洋的外流河

全長2969公里

在我國境內546公里

沿途是豐饒的綠洲和牧場

風光迤邐

有“銀水”之稱

支流哈巴河的河漫灘上

有一片28公里長的白樺林

秋日裡樺葉染黃泛紅

樺幹挺拔銀裝

與藍天綠水交織

儼然油畫裡的風景

冬日裡的白樺

呈現出硬淨的美感

修長俏麗

又遺世獨立

額爾齊斯河的水量

僅次於伊犁河

是新疆第二大河

流經富蘊縣境內時

河水下切侵蝕作用

形成了近百公里長的大峽谷

峽谷兩壁

是陡峭的花崗岩石峰

峽谷內部

雲杉、青松、白樺

和種類多樣的楊樹

競相生長

與疊石相望

是世世代代

永不疲倦的

守護著蒼涼而幽靜的河水

喀納斯湖

來自友誼峰、奎屯峰的冰川融水

和大氣降水

從地表或地下洩入

20萬年前由構造斷陷控制的

古冰川作用侵蝕

冰磧物阻塞山谷形成的

湖盆中

成為了

喀納斯湖

(喀納斯冰川)

喀納斯湖

位於喀納斯河的發源地

主要的洩水渠道即為喀納斯河

喀納斯河向南西流淌

與禾木河相會形成布爾津河

成為額爾齊斯河的重要支流

(喀納斯湖入河口)

喀納斯河谷地區

發育典型的冰蝕地貌

如冰斗和冰川穀

冰川穀橫剖面上形似U型

又被稱為U型谷

(喀納斯河谷典型的冰川侵蝕地貌)

喀納斯

蒙古語意為“神秘而美麗的地方”

湖形如彎月

全長24.5千米

平均寬1.9千米

湖水深197米

是我國最深的冰川淡水湖

喀納斯湖所轄水域

有灣名臥龍

當地人稱卡贊湖

意為“鍋底湖”

是以其形命其名

臥龍灣

是喀納斯河

側蝕沖刷而成的一連串

岸線曲折的河灣

俯視如蛟龍戲水

與臥龍灣姊妹伴生的

是月亮灣

它形如彎月

寧靜不爭

溫婉柔美

喀納斯奇景奇談繁多

有穀風吹聚而成的

千米枯木長提

也有常將飲水的馬匹拖入湖水的

神秘“水怪”

大紅魚(哲羅鮭)

還有雨過天晴時的

雲海佛光

福海縣境內

坐落著北疆最大的內陸湖泊

烏倫古湖

又名“布倫托海”或“福海”

湖盆是由斷層陷落而成

而水源則來自發源於阿爾泰山的烏倫古河

烏倫古湖

素有“戈壁大海”的美稱

湖水水質優異

生物繁榮

欣欣向榮

清河縣城的套查干湖

是典型的冰蝕冰磧高山湖泊

在針闊葉混交林的掩映下

與清風白霧相擁

別有一番景緻

03 牧歌悠揚

阿勒泰地區有5000餘戶牧民

上百萬頭牲畜

三月中旬 牧民離開冬牧場開始北上

四月 進入春秋牧場接羔

六月 進入夏牧場

大雪封山前回到春秋牧場

十一月下旬再次回到冬牧場

隨著時代的發展

這種遊牧方式越來越少

但是仍有一部分牧民依然堅守這種傳統

阿勒泰的四季牧場中

夏牧場分佈在中、高山帶上

冬牧場分佈在

有逆溫現象的

中、低山帶草原和荒漠草地上

俗稱“冬窩子”

千百年來

生活在阿勒泰的哈薩克族牧民

“四季轉場,終年放牧”

自三月至十二月

趕著上百萬頭牲畜轉場

夏牧場的繁忙始於6月

牧民趕著自家牛羊大面積進山

行程達1000公里

歷時15到20天

轉場所在之地

隊伍綿延不絕

浩浩蕩蕩

塵與土共舞

遮天蔽日

逐水草而居

牲畜的遷徙不如候鳥靈動

卻更動人心魄

那是遊牧民族幾千年來

繼承的來自土地

和生靈的

力量

八月下旬的阿勒泰山區開始降雪

牧民下山向南

去向溫暖的秋牧場放牧

十一月底

牧民開始打點行囊

趕著牲畜

向溫暖的冬窩子跋涉

度過寒冷漫長的冬季

終年轉場

循環往復

是阿勒泰這片被神偏愛的土地上

一道獨特壯觀的人文景觀

也許很多人對於阿勒泰最初的幻想

都來自於作家李娟

她用柔美的筆觸

寫出了阿勒泰牧場的散文詩

上面是天

深藍明淨

下面是草場

一碧萬頃

森林在右邊浩蕩

群山在左邊起伏

身邊河流淙淙

奔淌不息

前面是山谷的盡頭

後面是山谷的另一個盡頭

自己的馬

自己的牛羊

自己的駱駝

在不遠處靜默······

那是阿勒泰

是神的秘密花園

也是山谷裡的居民

虔誠的歸地

美編:ZYN

校對:陶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