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工作容易和社会脱节?

不要再叫我彦祖了了


现在的世界都是一天一个样,变化很快,如果一个人长期不与外界接触,接触不到社会的新事物和新信息,很快会与社会脱节,跟不上现代社会发展,思想和意识还是只停留在过去。

1.教师

教师这个职业越来越规范和严格,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很多老师假期都是在培训和学习中,平时上课起得早,晚上备课又睡得晚,也几乎时间思考和关注社会新事物。

并且老师的工作环境都是和天真无邪的学生在一起,看不到社会许多方面,是与社会隔绝的存在。老师又是高级知识分子,看问题角度本来就与社会普通人不一样,很多家长会发现,有些老师的思想很难用社会正常思维去交流沟通。因为老师有自己独特见解,很多老师都活在自己和书本的世界。所以教师很容易与社会脱节!

2.全职妈妈(家庭主妇)

全职妈妈很容易与社会脱节。全职妈妈每一天重复做着家里所以的事情,一全身心的投入到家里,也没有时间到外面学习,看看外面世界的发展变化,几乎不与外界接触,意识里只有家和家周围的空间;就算有接触,也只和身边一样工作的全职妈妈在一起,每天聊一些家里孩子和老人的琐事。长时间下去处于这样封闭环境,习惯于这样生活,会对外界会有抵触,甚至抑郁。所以有句话,全职妈妈很难进入职场!

3.建筑工人

很多建筑工人都是早出晚归,大多数没有太多知识,靠自己体力劳动去换取生活报酬,周围都是从个农村出来打工的人,他们每天只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做完,考汗水拿到属于自己工资,每天在一个固定的工地中重复劳动,与外面繁华的城市形成鲜明对比,也没有时间去学习新事物新知识,就只有年轻的那么几年有体力去出卖,当他们老了又会回到农村去,所以也是与社会脱节的群体。

4.基层文艺工作者

很多文艺工作者可能不承认自己与社会脱节,甚至认为自己是走在社会发展的前面。但是正是这样的认知,才导致很多文艺工作人员与社会发展脱节。

文艺工作人员工作的特殊性,专业性较强,并且要有经济基础才能支持他们做这个工作,艺术给人感觉“贵”,他们是一群专业的人员,为社会创造美好的作品,心都在文艺工作上,文艺作品高于生活且来源于生活,但是基层文艺工作者,往往自认为要走在社会前面,要潮,所以物极必反。


云小南呀


什么工作会与社会产生脱节呢?我是这么理解的。

首先,所谓的与社会脱节,其实上是一个比喻,我理解的与社会脱节是:“一个人过于封闭,没有更多的和社会各种事物进行接触,造成了对社会各种事物的陌生和无知。有时候个人更多的停留在意识型态里面,没有进行社会实践,也可以说是与社会脱节。”

从这看来,我理解有两种情形的工作有可能会出现与社会脱节的情形。

第一、如果一个人的工作过程,基本上都属于独立的、封闭的、重复的操作型工作,没有更多的交流沟通,更没有对社会各种资源的对接。长期以往,就可能产生社会脱节现象。

比如工厂的流水线上面的某一个工序,这岗位只需要机械性的操作某个东西,无须别人的帮忙,也无须学习新的东西,只需按规定操作即可。这长期下来,个人就只会这一个操作,而对社会上的高新科技完全弄不懂了,从而就形成社会脱节。

至于996的工作制,倒不会出现这种现象。996只是工作占用了个人大量的时间而已,在工作时间,个人是可以从工作中,从网络上,从同事、领导各方面学习新的东西,当然不会出现社会脱节现象。

不过,如果这个996的工作是属于独立的、封闭的、重复且单一的操作型工作,如果个人不抓住机会多向外界学习,倒是会出现脱节现象。


第二、如果一个人的工作过程,基本都属于那种理论型的,且完成不接地气的工作,也有可能会出现社会脱节现象。

比如长期从事理论研究的人员,且这个人长期呆在办公室,并不到社会上进行调研,则也有可能出现脱节情形。

这种情形也曾碰到过,曾经有一位人士,专门从事项目投资的研究。但是他的资料都是在网络上找来的,完全不实地进行调研。

结果,他的方案中就经常出现在某地号召农民一起种百万亩水果、草药等,这个项目启动能够获得多少收益。

问题是哪里有没有百万亩地给你呢?现在能找块10亩的空地都需要征收半年。还有哪里还有农民没有呢?现在我们村的农民,自己的田都不种了。

这种情况我理解也属于与社会脱节。


贰世界


工厂普工,特别是流水线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