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只有放弃无用的社交,才能有时间独立思考

文/唯晨

社会上有个词叫“应酬”指的是一种带有应付性不得不参与的社交,但凡是应酬十有八九其形式被设定为饭局。

饭局之所以被称为“局”就是因为其具备目的性,带着明确的目标任务去吃饭组局,所以吃饭只是借口,达成目的才是重点。

清人曾写下饱含心酸《饭局》:“自笑平生为口忙,朝朝事业总荒唐。许多世上辛酸味,都在车尘马足旁。”

历史总是高度相似,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没发生太大的改变,《增广贤文》说:“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从来都是这副模样。

有人的地方就存在“二八定律”这世上大部分人都是陪衬,真正的主角从来只有少数人。

人人都嫌应酬麻烦,恨不得找个清静之处闭关修炼,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想不应酬就不应酬。

不少人认为人脉是混出来的,其实不然,《战国策·齐策三》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些圈子强融不进,上升无捷径,唯有修炼自身。

层次是个很玄的东西,它抽象地存在着,虽然说不清道不明但每个人心中自有定数,层次越高的人,越不合群。

放弃无用的社交,才有空独立思考

相声演员郭德纲曾多次强调自己私下里是个内向的人,首次听他这么说时我还认为那只是个包袱,逗得观众一笑便完成了“人设”的反差萌。

后来他又不止一次认真且诚恳地表示自己在台下真的很内向,相比参加聚会饭局,更愿意一个人待在家里读读书写写字,他说如果表达可以选择的话自己更愿意安安静静地写点东西出来,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在台上表演。

世界总会分为表象和本质两部分,很多从事喜剧行业的人其本身并没有所表现出来的那么有趣,比如卓别林,周星驰,罗温·艾金森(憨豆先生)皆不是什么喜闹之人。

要知道无论是搞科研还是文艺创作抑或其他行业,若不能静下心来独立思考,沉住气去改变创造,根本不可能做到所属行业的顶层。

这世上每个人每天的时间都相同,不同之处是有的人时间成本低有的人时间成本高,一事无成者多终日无聊,日理万机者常争分夺秒。

很多人会为了吃顿“好的”就去参加凑数的宴席,还有那些宁愿在超市门口排几个小时队只为领两只鸡蛋的人,他们的时间几乎没有成本,生活往往混乱且聒噪,而这些人也多半是穷人闲人。

当一个人不能或不愿静下心来思考改变时,他离荒度此生便不远了,由于日复一日陷在纷杂且无用的社交中,只有放弃无用的社交,才有时间独立思考。

性格孤僻和灵魂独立是两码事

​《乌合之众》里有这么一句话:“一个群体中的个人,不过是众多沙粒中的一颗,可以被风吹到无论什么地方。”这便是大部分人的从众心理,随波逐流的合群只会让自己更加没有自我没有前途。

随大流的人大抵有两种,一种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什么从众,更明白从众之后的下一步要怎么做;另一种则是完全不懂为什么要这么做,不过是抱着别人都这么选择我也跟着凑个热闹的心态,这种人往往在告别上一个选择后对生活依然不知所措。

人若没有独立的灵魂那便是轻飘飘的沙粒,随便起一阵风就能将其吹走,有了自我认知和清晰思维的人则是一颗种子,生根发芽而在天地间伫立。

性格孤僻是不善言谈,灵魂独立是不愿言谈,尽管表现相似,但内在的有无之分让它们成为两码事。

胸有成竹者多半不动声色

俗话说:“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很多时候人一开口便露了底,真正的高手往往低调得很,才不会招摇显摆,他们不仅对自己策略精益求精还懂得韬光养晦守口如瓶。

大概没有人不喜欢被人赞扬,所以才会有许多人但凡有点小成就便沾沾自喜四处炫耀,为的就是听听旁人对自己吹一波彩虹屁。

从经济学上来说这种行为被成为“宣传”也就是为自己打广告代言的意思,人在判断一件事物的时候难免会带着感情色彩,大家都更愿意相信那个自己曾听说过的人或品牌。

可有一点很重要,有实力支撑的宣传才会事半功倍,毫无实力的虚假宣传只会自砸招牌,胸有成竹者多半不动声色,成事之后自然备受关注。

那些以为在酒桌饭局上才能谈成事的人,多半谈的也不是什么正事,无论经商还是从政都是十分严肃的事情,打铁还需自身硬,成事还靠真本事,聚多无益。

今日话题:吃饭喝酒真的能成事吗?

唯晨说:愿你的生活 在遇到我的文字后 更加美好

感谢您的支持,喜欢请关注唯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