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50岁,你也不一定能懂得这三件事

2019年,我49岁,这一年的生活与我前48年截然不同。

这一年里,我结识了知音的编辑,习惯了有书的陪伴,爱上了今日头条多彩的生活,视野越开阔自己越渺小,涉猎越广博心中越有新的渴望。

我和儿子说,从你出生到你上大学的20年间,妈妈停止了生长,沉默于柴米油盐,禁锢在家长里短,用原有的知识体系把你抚养成人,让你思维和视角缺少格局,为人处事欠宽容大气,实在对不起!


就算50岁,你也不一定能懂得这三件事

|惯性是一种恶习,打破才能成长

大学毕业,结婚生子,传统文化的教育让我努力做一个贤妻良母,这个贤、良都是要以家人的评价来展示和回馈的,稍有疏忽就会被耳提面命。

“妈,老师说我驼背让你去买背背佳。”

“媳妇,你都多久没做红烧鱼了。”

别看只两个一句话的要求,我要去研究儿子为什么驼背,是书桌原因还是站姿不对,背背佳都有什么牌子,带上后利弊是什么,如果不好使还要采取什么措施。

红烧鱼要用什么鱼做,葱姜蒜是否齐全,家里的调料够不够,儿子不喜欢吃鱼要搭配一个什么其它的菜。

每天的日子被做好贤良塞得满满的,且乐此不疲,二十年弹指而过。

儿子上大学后,需要我贤良的人少了一个,但长久的习惯使然,在最初的两年里我仍囿于这样的生活。

去年底偶然打开一个链接,知音的一个公号十点阅情写作班招生,我是科班中文专业毕业,未婚之时尚有作品见报,随着儿子出生划开了我人生的分水岭,如今写作已是一个遥远的梦。

重新审视自己的二十载,捡不出什么耀眼的东西, 工作日复一日,生活年复一年,抬起头,可以看清未来每天清晰的轨迹,忽然起了一种恐慌,这已经成惯性了吗?我不要这样。

就算50岁,你也不一定能懂得这三件事

相继参加了十点阅情两个培训班,又转战知音真实故事入门班、基础班,又有幸进入头条优质作者培训班,从每天200字,到500字,到2000字,虽然艰难,但我发现也不是不可以,完成后成就感满满,内心从来没有如此充盈。

我逐渐进入了一个成长的时空,有目标,有收获,稿费从80,到300,到1000,价值感爆棚。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能让习惯支配自己。

习惯的生活方式容易使人产生安逸舒服的固定态势,产生惰性,不思改变,只有打破这个惯性才能看到新的世界,获得新的成长,而且,只要你愿意,什么时候不都不晚。

就算50岁,你也不一定能懂得这三件事

|格局大了才发现,原来自己那么无知

笛卡儿说“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这句话是我一年来的深刻体会。

曾经的我不看电影电视,不刷微博热搜,不追剧不知道NBA,参加学习班后,天南海北各行各业的人聚在一起,各种大事小情奇闻八卦,各种思想碰撞开花,站在二十年前视角的我感到那么的无力和无知。

看着文友发表的作品,罗森塔尔效应、弗洛伊德结构理论模型等心理学概念被随手拈来引证旁博,我才知道心理学不只是一门学科,更是生活和写作的指导。

长久地浸润在一种生活模式里很容易固步自封,自得、自傲且自以为是,对于超出认识范畴的观点有着本能的排斥与抵触,面对大家推崇的媒体工具,知乎、豆瓣、头条、抖音等把我搞得焦头烂额。

我一边努力一边彷徨,我和时代中间隔着那么深的鸿沟,无知的我可以吗?


就算50岁,你也不一定能懂得这三件事

上个月《少年的你》热映,但周冬雨早就引起了我的关注,2010年高考时,她的英语只考了26分,拍完《山楂树之峦》后,接受采访,还得窦骁做翻译,她当众说过“我说不好英语”,我还用来给儿子做过反面教材。

谁知,在今年5月的戛纳论坛上,当主持人介绍完周冬雨后,她用一口流利的英文侃侃而谈,我在心里低呼“这还是7年前的她吗?”

我知道演员的生活疲惫而奔波,自主时间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7年,她用7年刷新了自己,周冬雨说“谁都不是一开始就完美的,面对失败接受它,再改变它,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有一种豁然的感觉,虽然明年就50岁,但现在我有时间有精力做任何事,况且这个年龄可以不问前程不问收获,只管努力就好,还有什么可恐惧的呢?

无知真的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自己的无知浑然不觉,那样就再也没有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了。

就算50岁,你也不一定能懂得这三件事

|不只观点文需要观点,生活也需要

今年十一以前,我一直在学习研究新媒体故事文的写作,随着写作习惯的逐渐形成,思路想法的不断更新,发稿平台的日益扩大,我对故事文的感觉越来越顺手,并开始不满足于单一的文体创作,恰逢有机会进入头条优质作者培训营,我又开启了观点文这个全新领域的学习。

观点文顾名思义必须要有立得住的观点,可是,我对我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发现,我是一个没有观点的人,我的故事都是通过情节、细节和语言来推动,唯独缺少观点的展示,哪怕在结尾需要升华的时候也很苍白无力,这对于观点文写作无异于无米之炊。

为什么会这样?我开始对自己进行深层次挖掘,从成长背景、个人喜好、为人处事等方面进行探究,我发现生活中我就缺少主见,习惯于被动执行,主要表现在:

1、内心有想法,但是不愿表达出来,怕不完善的想法被否定;

2、交流中出现矛盾考虑的是息事宁人,从不主动站在认为正确的一方,甚至有时口是心非;

3、在家里一切以先生和孩子的意见为意见,认为这是贤良的最佳表现;

4、容易被说服,因为总觉得自己的想法不完善,所以当别人强势推出观点时愿意默认,虽然明知他人的观点也有瑕疵;


就算50岁,你也不一定能懂得这三件事

回看一下自我总结心里有些不甘,这不就是人云亦云的墙头草吗?没有自我。

那么主见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百度词条里这样说:主见,形容自己对事物的确定的意见或见解,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那么,我来倒推一下,缺少主见就是因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很大程度是因为不自信而把自己的想法扼杀掉,不自信的原因往往是担心被他人否定。

作为一个具有正常思维的人,谁都不会漠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我们谨言慎行就是不愿意授人以柄,但是因为他人的评价丧失自信,怯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似乎有些得不偿失。

如果让自己活在别人的目光和唾液里,缺乏主见,匍匐在别人的脚下,也许一辈子将是唯唯诺诺、随波逐流的窝囊废。

常言道:成见不可有,定见不可无,既然找到了原因我尝试着改变,抛开顾虑,先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并尽可能地论证它,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丰富它,我发现,不论做任何事,顺着心中所想的去做,独立思考,拥有自己的主见,收获的才是真正的快乐。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