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對中國歷史有怎樣的影響?

文史多景閣


歷史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地球很大,但世上的發展卻大相徑庭,現在的中國就是獨尊儒術的產物。

俗話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百家爭鳴的時期終究是短暫的,但我們仍然可以從世界上找到一些國家,他們可以代表法家,墨家,兵家等許多門派思想的影子。

由於每家的思想都不是一句話能夠概括的,下面我只簡單的例子,哪天心情好我用圖文單獨寫出來,謝謝大家的支持。

美國是典型的法家思想代表:富國強兵,依法治國,反對禮制,極權主義。

以瑞士為首的幾個歐洲小國則是墨家思想的代表:兼愛非攻這四個字每個接受過義務教育的人都耳熟能詳,其最大的作用就是提高了人民的幸福指數。

戰火中誕生的國家——阿富汗,不用說大家應該也能猜到我想說的是兵家思想:人可貧賤,不可受辱,可富有,不可糜爛。這是對全民組裝的阿富汗最真實的寫照有沒有。

世界上發生不同的大事件各家的優勢和劣勢就會展現出來,世界大戰也好,新冠疫情也好,百家爭鳴,天道輪迴。


鞦韆搖籃


影響有好有壞!

漢武帝時期,百家爭鳴,為改變這種局面,形成專制統一思想;漢武帝採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儒家為正統學說,排斥其他各家。並大力推行儒學,開舉太學(古代最高學府),以儒家五經為本,教化後來者,使得儒家思想成為我國封建社會正統思想和幾千年來思想的主流,進而鞏固了“大一統”思想…!

除統一、固化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也有它消極的一面,一味的文化專制,獨尊一家,使得其他各家學說思想漸漸失傳,不僅壓制了後學者的思維進步,也造成了後學者思想保守,守舊,封閉以及落後的困局!





博弈娛樂新媒體


我覺得最大的影響就是奠定了中國以後兩千多年的思想基礎。

漢武帝時,在“無為而治”統治思想指導下的帝國政治已出現了若干危機,積累的社會矛盾已呈爆發趨勢,這使得漢王朝不得不對以往的治國理政觀念進行反思,也不得不採取相應的積極措施應對危機。在統治思想上,逐漸脫離黃老學說,轉向積極有為的儒家學說,成為漢代統治者一個必然的選擇。

建元元年(前140年),漢武帝採納丞相衛綰的奏議,凡是學習申不害、商鞅、韓非、蘇秦、張儀學說的人,不得被推選做官。這意味著,法家、縱橫家的思想被摒棄。與此同時,迎儒家耆宿申公來朝,並仿古制,設明堂辟雍,改歷易服,這意味著漢武帝要用儒家思想來修禮儀,整頓已經頗為混亂的社會秩序。

建元五年(前136年),漢武帝下令置《詩》《書》《禮》《易》《春秋》五經博士,儒家的各門經學在官府中更加完備。

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在《舉賢良對策》中建議:“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就在這一年,武帝將不治儒家五經的太常博士一律罷黜,提拔了布衣出身的儒生公孫弘為丞相,優禮延攬儒生數百人,還批准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

因此,班固在《漢書·武帝紀》中這樣評價讚揚武帝:“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

其實,“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說法並不見於漢代史籍,這是近代的說法,1916年,易白沙先生在《青年雜誌》上發表了題為《孔子平議》的文章,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利用孔子為傀儡,壟斷天下之思想,使失其自由”。正因如此,近年來,有學者質疑漢武帝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策的真實性。我們認為,從歷史事實去考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種政策還是被推行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