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王朝发展鼎盛的时候,为什么没有积极对外扩张?

luke杨


个人观点,远了就不是自己的了。就想北方大草原,你可以打下来,可怎么驻守?你不驻守当地人不鸟你,你驻守,人少了守不住,人多了费用太高,并且没人愿意一辈子守在那里,守上几代,中原王朝会怀疑你,想要你命,不反死全家,反了可能荣华富贵。

海外同样道理,比如印尼,打下来要花很多钱,镇压狠了人家和你拼命,不镇压他们加速发展,必然谋求更多权利,中原王朝也不是善良之辈,你生活好了就有人想取代你,弄差了就必须投入大量军队维持秩序,得不偿失。

交通能力决定国土范围。


lihhsd


意识决定思维,思维主导行动。古代中国强大时,不去海外扩张、侵略殖民是因为局限于中国的传统思想:粮草未动,兵马先行;上兵伐谋,其次伐交,不得已才会兵戎相见。统治阶级受到地域的限制,通信条件的阻碍,封建王朝的愚民、弱民思想,根本无法突破向海外扩张,侵略殖民的制酷。

我们都知道古代战争的军事理论,集兵家大成于一体的《孙子兵法》,开篇明义的提出了用兵是国家的大事,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的下下策。凡用兵都是粮草未动,兵马先行,就食于敌是迫不得已的行为。这在思想上就已经决定了中国古代统治阶级向海外扩张注定的是一件劳命伤财的事情。



几万几十万大军的作战,粮草是一个必须解决的大问题。受到路途和运输条件的限制,断敌粮草就成了古代战争获胜的不二法门。看看三国时期曹操打的官渡之战,摧毁了袁绍的粮草大营,5万人就打垮了袁绍的30万大军。完全是因为古代的中国人缺乏了一种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就食于敌,财源滚滚的殖民思想。

中国传统上是个农业国家,地大物博,东临大海,西有青藏高原,南面丛林环绕,北边地广人稀,气候寒冷,道路崎岖,通讯极不发达。能够统治中原,保证国家的繁荣昌盛已经是中国古代统治者的智慧极限。在中原大地上由于骑兵匮乏,跨地域作战的机动性受阻,中国古代的强国实行对外扩张,侵略殖民的思想意识不充分。

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打下殖民的疆土横跨半个地球,完全是由于蒙古帝国的无敌铁骑大军所决定的。马背上的军队其机动能力和打击范围是蒙古帝国能够不断地向外侵略和殖民的有力保障。游牧民族的特性,就是打到哪里吃到哪里,走到哪里就打到哪里。因为蒙古铁骑是一支职业的武装力量,完全是靠打仗为生的。向外扩张,侵略殖民是他们的本性。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强国,在完成了中原大地的统治之后,为了巩固其统治集团的利益,往往会采取以文御武的策略。采取愚民弱民的措施,刀剑入库,马放南山,害怕老百姓以武犯忌,举国上下并不提倡持狠斗勇。杯酒释兵权,屠杀能力出众的军事将领比比皆是。统治者对外扩张,侵略殖民的意识淡薄。从而也就决定了中国古代的强国无法推行向外扩张,侵略殖民的格局。


明上孙山需努力


中国古代领先世界这个说法其实是个谣言,不过是天朝上国尽善尽美这一谎言的翻版,就从军事技术上说,我就没觉得中国古代哪里领先了。
比如弩炮,欧洲领先于中国
还有回回炮这种配重投石机,也是通过欧洲传入中亚,再传入中国
再比如火炮,欧洲也是领先于中国将火器大型化、重型化,尤其是重型火炮。在火器方面,中国一直依赖于外部输入。

而且在工程建筑方面,中国古代也不见得就一定强于欧洲。比如说,古代欧洲建筑基本都是砖石建筑,例如古罗马斗兽场。


还有古希腊罗德岛高达33米的太阳神巨像,而且还是以青铜铸造。
再比如拱券,长期被西方人用于建筑,也是美轮美奂,拱券的建造涉及到非常严谨的工程力学计算,而中国古人只能把拱券用于墓葬,因为不需要多少计算,而且中国古人也没有工程力学的概念。
再者,在天文学方面中国也不如人家,比如说欧洲很早就认识到了地圆,进而提出了地球观以及地心说。而中国呢,还是天圆地方,明末利玛窦来华的时候进献了地球仪,结果还有一堆士大夫引经据典的反驳,直到清朝中期才开始有知识分子接受地球观以及地心说,因为皇帝认可地球观和地心说。
而且,经济生产方式方面,欧洲也远比中国高明。因为欧洲从古希腊开始,但凡是有声有色的强权绝大多数都是古希腊、古罗马工商业文明的延续。

而中国古典时代是典型的农业文明,农业文明就是在固定地域内创造价值,而工商业文明是跨地域创造文明,同时工商业文明通过商品交换的方式还可以带来财富增值。同时由于工商业文明,欧洲产生了逐利精神以及探索精神,这也是为什么地理大发现、资产阶级革命以及工业革命等创举才能在欧洲产生;正是得益于此,欧洲才能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进步,为后来的工业革命打下了科学基础。


而中国的农业文明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不需要依赖商品交换,一户人家一年的劳动所得就可以满足下一年生产生活需要。所以这就是把人绑在了土地上,把一个人从动物变成了植物,让人丧失了进取精神,只知道读书耕田。

所以,我从不认为中国古代领先世界。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