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不吃饺子?南方人的餐桌上,可以有多少种打开方式?

人世间最令人回味的,莫过于开始和终结这两个极端。每年的年末,都是以冬至收尾。

民间有句老话,“冬至大于年”,可见冬至在人们心中的分量

在冬至,除了北方的饺子以外,在吃的这一点上,南方可以说是百花齐放。

江南:团团圆圆吃汤圆

冬至里的汤圆在南方人的餐桌上算是主角,吃汤圆在南方也有老话,讲的是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因为汤圆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最早也被称作“浮元子”,圆圆的汤圆自有“团圆”、“圆满”的意思,民间有“冬至大于年”的说法,甚至很多地方,都将冬至称之为“小年”。

对于南方许多地方来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因此过了冬至吃了汤圆,也就算是“长大一岁”

南方人说,小孩子盼着长大,也就更盼着冬至里圆圆甜甜的汤圆,而当曾经的孩童长大,新年也不像记忆中那样充满年味令人期盼。

于是冬至吃汤圆,就成为了对于新年过往中“仪式感”的履行。

川滇:冬至杀猪做腊肉

在川滇等地,冬至也是杀猪、吃羊肉、做腊肉的好时候。

按照农村的习俗,这一天要杀猪烘腊肉,各家各户请来屠宰师傅是必不可少的。一上午从烧水磨刀开始,也就忙得再难停下来。


在村子里,多是当天宰猪,之后用盐腌制放于陶瓮中。十余日后取出熏干,称之为‘腊肉’,用来招待亲朋好友。

在冬至这一天制作的肉,也被称作“冬至肉”。

除了猪肉,羊肉也是四川人冬至必不可少的美味。

究其原因,有老人称是因为“羊”与“阳”同音,人们认为吃羊肉不但可以让身体强壮暖和,还有助于增长“阳气”,羊肉也就成为了四川人冬日滋补的主要食物。

杭州:吃完年糕年年高

同样是为了讨吉利的传统吃食,年糕在杭州也是饭桌上的“一方霸主”。

从清末开始,杭州就有了吃年糕的习俗,“糕”谐音“高”,无论是杭州的农村或是城市,年糕,都意味五谷丰登、年年高、节节高。

讲究的家庭,在这一天三餐上都要做出不同风味的年糕来。

农村里打起年糕来更有过年的气氛,这也是件隆重的事情。蒸好的糯米粉放入石捣臼,爱吃甜的人家,还要加上一点糖。

真的“动起手”来,即使在冬天,穿着棉袄也是不行的,人们要脱去厚重的外套,只着单衣,把木锤抡圆砸向石捣臼。随着这一锤一锤的响声,家里也变得热闹起来。

吃完冬至的年糕,再过一个月就是过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