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河補水 嘩啦啦的“幸福音”順流而下

新京報訊(記者 耿子葉)經過幾天的奔流補給,官廳水庫向永定河補水的水頭,目前位於北京豐臺永定河園博湖。4月26日,園博湖水位達到57.8米,蓄水量1055萬立方米。

新一輪生態補水的到來,將有望打破永定河北京段25年來的乾涸河段,這一消息對永定河沿岸的人們來說,莫不是這個春天裡聽到最好的喜訊之一。

城因水而生,因水而興。晨光中的北京,因為多了嘩嘩的流水聲增加了不少生機,也增加了幾分靈動之氣。往日干涸的永定河迎來新水,兩岸周邊村民也坐不住了,想要一看水頭的風采,“家門口的護城河有水了”“小時候的永定河回來了”“聽著這嘩啦啦的流水聲,真幸福”。

永定河迎來新水生機勃勃。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

缺水京都 “解渴”之路

在北京,人們擰開水龍頭,少有擰不出水的時候,但這並不意味北京不缺水。

北京的常住人口超過2000萬人,鉅額人口的負載,讓本就水資源匱乏的北京,成為中國的“渴望之都”。

多年來,北京形成了水資源量年平均約為21億立方米,2018年,全市用水總量為41億立方米,水資源缺口巨大。

北京,一個嚴重缺水的特大型城市。

節水、南水北調、再生水、四方調水……幾十年來,北京看不見的“水戰爭”一直在進行。目前,按照當前北京市居民用水實行的階梯水價,第一階梯用水量不超過180立方米,水價為每立方米5元,價格雖居全國高位,但顯然,相較北京的缺水程度並不成正比。

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前,河北省安格莊、黃壁莊、崗南、王快四座水庫持續向北京應急調水。

2014年,南水北調中線通水,每年計劃調水10.5億立方米。2018年,中線全年累計向北京調水12億立方米。據此前北京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珍惜用好寶貴的南來之水,北京始終貫徹“節、喝、存、補”的用水原則,在節約高效用水的前提下,優先保障居民生活用水,並利用調蓄工程向水庫和應急水源地補水,增加首都水資源戰略儲備。

由此也可以看出,北京多方找水節水,不僅為解決用水,還需考慮水資源儲備。相關資料顯示,北京正式提出“水資源儲備”,是在2011年初的《北京“十二五”規劃》中。在此後的《北京市“十三五”時期水務發展規劃》也特別提到,繼續加快南水北調市內配套工程和水源儲備與應急工程建設。

曾經乾涸的河床迎來了水。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

針對水資源短缺的局面,北京市另一個發力點是再生水。2018年時,北京市利用再生水已經達到10.7億立方米。據瞭解,目前,再生水已經成為了北京市穩定的第二水源。

可喜的是,近年來,北京缺水問題有所緩解,地下水止跌回升,南水北調來水成為京城的供水主力,懷柔、平谷等應急水源地得以休養生息。2019年10月底,北京平原區地下水平均埋深22.78米,與南水北調水進京前相比,地下水位回升2.88米,地下水儲量增加14.8億立方米。

而後,北京的人均水資源量也由100立方米提高到150立方米左右,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首都水資源緊缺形勢。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國際公認的缺水警戒線為人均1000立方米,北京人均用水量與之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一河永定 予生予長

今年,北京城3065歲了。

這座與水結緣的城市,曾因水生,因水成。水是血液,河是根脈,北京城的“血脈”,溯源最初便是永定河,這條河亦被稱作北京人的“母親河”。

北京的河流不少,緣何永定河為“母親河”?這不得不從永定河的發源說起。一路往永定河上游追溯,可到管涔山天池,在那裡當地人們叫她桑乾河,山間的涓涓細流匯聚,卷挾黃土高原泥沙流淌而下,在河北懷來與來自內蒙古的洋河相遇,於是才有了新的名字——永定河。

永定河從古官廳湖衝越太行山餘脈傾瀉而下,自上游裹挾而來的泥沙、石礫迅速沉積,形成了一片扇形洪沖積地貌,造就了一片坦蕩的平原,燕山山脈和太行山山脈如同臂膀,將這片平原環抱於胸前,因此有了北京灣。

“永定河,出西山,碧水環繞北京灣。”在曾經的歌謠中,也不難發現,永定河之於北京的分量。

經300萬年的漫長積澱,永定河孕育出北京小平原,而永定河又用她3000多年的慈愛,塑造出北京這座城市,可謂予生、予長。

沿著永定河騎行的路人。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

北京城現在的大多數水源,都曾來源於永定河故道,包括如今的昆明湖、什剎海、長河、玉淵潭、蓮花池都是永定河孕育的遺蹟。

縱觀永定河史記,也會發現,“母親河”也有喜怒無常的時候。古時永定河因其遷徙無常,被人們稱為“無定河”。直到清康熙三十七年,清政府在盧溝橋以下築堤,為使河道永久安定,造福民眾,康熙皇帝特賜名永定河。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永定河水量依然豐沛,時有洪水發生。新中國成立後,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庫便是官廳水庫,1951年10月正式動工,1953年攔蓄洪水,水庫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43402平方公里,佔永定河流域面積的93%,基本控制了上游洪水。此外,經過多年治理,永定河北京段形成了由堤防、水庫、水閘樞紐、蓄滯洪區等組成的防洪工程體系,堤防總長122.05公里,防洪標準達到了百年一遇。

防洪能力提高、水患解除後,永定河又面臨斷流、生態系統退化等問題。上世紀80年代,由於氣候變化和水資源過度開發等原因,永定河環境承載力變差、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平原段成為一條基本乾涸的河流。

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逐漸被提上日程。2016年底,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國家林業局印發了《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總體方案》,計劃利用5到10年時間,將永定河打造成為貫穿京津冀晉的綠色生態廊道,逐步恢復成“流動的河、綠色的河、清潔的河、安全的河”。

黃河之水 再度進京

“缺水情況有所緩解後,我們有條件地考慮了生態補水。”北京市水務局局長潘安君曾在“市民對話一把手”訪談中表示,經過幾年的持續治理,北京水環境質量有了明顯的改善,為統籌調度好水資源提供了環境條件。

潘安君表示,2019年,“引黃入京”生態補水首次進行,萬家寨向官廳水庫引黃水量2億立方米,官廳水庫向下遊河道進行補水,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和北京的母親河永定河有了歷史性握手,實現跨流域生態調水。

補水後,北京永定河有水河段達到130多公里,生態補水使地下水水位回升,地表和地下同步修復,生態環境得以很大改善。

今年1月1日起,友誼、洋河、冊田等水庫開始向官廳水庫集中輸水,春季引黃1.2億立方米。4月20日,黃河水與上游水庫調水在官廳水庫短暫“碰頭”後,官廳水庫開閘放水,向下遊永定河流域北京段進行生態補水,這也是黃河水第二次流入永定河,兩河實現第二次“握手”。

在汛期來臨前,抓住有利時機進行生態補水。官廳水庫本次向永定河補水將持續至5月25日。據水利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將向下遊永定河流域北京段生態補水2.6億立方米,預計一個月後,補水水頭將流經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到達北京市與河北省交界的大興區榆垡鎮崔指揮營村,斷流25年的永定河平原南段有望通水。

北京市水務局公佈的永定河全流域示意圖顯示,永定河流經北京、河北、天津,由天津永定新河入渤海,全長747公里,流域面積4.7萬平方公里。其中,北京境內段流域面積3210平方公里,全長170公里。

此次補水永定河北京境內將實現全線通水,預計形成水面1700公頃,河道周邊區域地下水埋深預計平均回升2-10米,市民的親水空間和首都西南區域水生態環境將進一步改善。

永定河兩岸的人們來看水頭。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

開閘放水後,水頭的到來,讓永定河兩岸的人們感到興奮,隨著永定河沿線河道內的水流量不斷增大,隨之而來的水流景觀也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好去處。

眼看著,乾涸枯燥的河床覆上新水,一前一後的河道景觀,千差萬別。水能帶來的不僅僅是生命,還有一份歡愉和欣喜。在記者實地走訪中發現,有市民從海淀專程駕車到門頭溝,“特意來看水,在北京頭一次看到‘黃河水’,實在是難得。”還有96歲的老爺爺在岸邊,聆聽水聲,感受流水。

自4月20日官廳水庫開閘放水六天以來,新京報記者此前發佈相關補水消息受到關注,許多網友留言詢問本次補水的流向和時間。因此,記者據北京市水務局公佈的信息,梳理出本次補水水頭時間表如下:

4月20日8時,永定河北京段生態補水工作正式啟動,補水水頭約20日14時前後從河北省懷來縣幽州村入北京境。

4月21日8時,補水水頭到達門頭溝區王平鎮落坡嶺,補水水頭預計21日晚間到達三家店攔河閘。

4月22日8時,補水水頭到達門頭溝區妙峰山鎮陳家莊,補水水頭預計22日11時到達三家店攔河閘進入永定河平原段。

4月23日8時,補水水頭到達豐臺區永定河園博湖。

4月24日-26日,補水水頭位於豐臺區永定河園博湖,園博湖水位、蓄水量持續上漲。

截至26日,官廳水庫出庫流量在38.8立方米/秒-40立方米/秒之間,以下為2020年永定河生態補水動態圖。

2020年永定河生態補水動態圖

逐水尋美居 看向京南

汩汩河水帶來的“辛福音”,還將一路南下,經崔指揮營村出北京進河北。

順著永定河水的流向,逐水而下不足百公里,可以發現另一顆“明珠”,便是河北固安。“天子腳下”的固安,地處京津保三角腹地,被越來越多人美譽為“京南明珠”。

隨著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運行通航,固安距新機場8公里的優勢越發凸顯。據固安人民政府發佈相關消息,固安將著力打造機場生態節點,通過機場滯洪溼地等工程,周邊增加5萬畝森林溼地,進一步完善機場及臨空經濟區的整體生態格局。屆時,隔音、降塵、減噪,環繞新機場的溼地生態系統,將成為市民的親水空間。

永定河不僅是京津冀地區重要的水源涵養區、生態屏障和生態廊道,她還串起了京津冀晉四省市的水脈、文脈和人脈。

固安是一座有著3000多年文明史的古城,歷史悠久,底蘊雄厚。眾所周知,北京有“燕京八景”,殊不知,固安還多兩處,為“固安十景”。

在“固安十景”中,八景桑乾古渡,說的便是永定河的古渡口。永定河原名渾河,上游人們也叫她桑乾河,而固安是北京以南的重要門戶,南北客商與物資往來繁多,在古時的固安,桑乾河邊的古渡口非常著名。

尋蹤覓跡,尋根問宗。顯然可見,對永定河有這份“母親”的依戀,不僅是北京人,還有固安人。

現代的固安,永定河為之“母親河”的分量依舊不減。今年,河北固安開啟了八大綠色生態工程,其中就包括永定河生態景觀帶。城水相依,人水相親,永定河既是固安的文化源頭,也是城市生態的底板,永定河流域生態環境的提升,固安的人居環境隨之改善。

如今身在固安,方可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城在園林裡,人在畫卷中。尤其當下,在春末初夏的固安,目之所及全是綠色,在新綠的裝點下,道路平坦開闊,花草欣欣向榮。

相關數據顯示,固安的綠化覆蓋率將近45%,而這離不開以自然生態資源為背景,以城市公園、街心花園、庭院綠地為點綴的網絡化城市生態綠地系統,如今,正成了廣闊固安的城市“綠肺”。

綠色宜居的生態環境為固安注入了活力,使得固安成為北京高素質人口居住生活的第一站。依靠低密度宜居生活、交通便捷等優勢,固安也成為新一代購房者新寵。在永定河與京開高速交匯處,水清岸綠的永定河可期,河畔的永定河孔雀城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眼光,宜居指數也將隨之進一步提升。

自從官廳水庫開閘放水的消息傳來,沿線老百姓翹首以盼的日子可以用手指頭數了,這條母親河重回“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日子將不遠,當地人宜商宜居的幸福腳步也越來越近。

新京報記者 耿子葉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