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普陀山”——永春千年古剎舟山惠仙岩

舟山惠仙岩


舟山惠仙岩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達埔鎮境內,山形險峻,形態各異的奇石,各種奇異怪樹,堪稱一絕,風光旖旎的一十六處名勝景觀,被世人譽為“閩南普陀山”。


巖中供奉吳公祖師,相傳吳公祖師俗名吳昭應,永春岵山吳坂人,生於宋神宗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其父早故,母子相依為命,苦撐著度日,他十三歲來惠仙岩出家,皈依佛門,終成正果,於宋徽宗大觀二年(公元1108年)顯化成佛,供奉於惠仙岩。


千 年 古 剎



據清朝乾隆五十二年編修的《永春州志》記載,:“舟山綿亙三十里,形如仰船,內有巖名惠仙岩,昔有仙人服煉於此。”

舟山海拔941米,其山險峻,而山頂卻似行船,船頭較高,船尾稍低,中部略陷為船底,船腹橢圓寬大,形成一個面積約3平方公里的高山小盆地。山上有始建於隋朝的千年古剎“惠仙岩”,是佛教吳公祖師的道場,“舟山”也因此得名。


據舟山村民世代流傳,千年古城始建於隋朝末年,當時社會動盪不安,盜賊烽煙四起,民不聊生,又常有洪澇災害肆虐達埔桃溪兩岸村民,於是村民遷居海拔千米的舟山,環山興建高3米寬2米的寨牆,全部用石頭壘砌而成,並設有東西南北4個方位的城門。山寨首領與各地盜賊約定:“入寨者不殺”,勒石為碑,以紀其事。舟山因此聚眾,休養生息,盜賊不能侵擾,官府不能管轄,成了世外桃源。北宋初年,舟山人興建惠仙岩,供奉如來佛祖、觀音菩薩,僧人眾多,香火旺盛,有佛殿三座,禪房120間,佛像108尊,和尚70多人。宋徽宗大觀二年(公元1108年),吳昭應在此坐化成佛,被村民尊為“吳公祖師”。


2002年春,永春縣達埔鎮達理村鄉賢組織下,成立了永春舟山惠仙岩旅遊區,經過多方發起募集資金,開發舟山,建設舟山。特別值得讚譽的是,遠離舟山50公里的上姚村姚氏宗親對舟山的建設一直十分關心,傾注了極大熱情,奉獻了30餘萬元,馬來西亞各界熱心人士虔誠奉獻,舟山惠仙岩現已完成正殿、護界殿、鐘鼓樓、橋亭、金亭、放生池等工程,舟山的開發和建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又投資近200萬元翻建惠仙岩上下殿,新建上下殿,飛簷翹脊,琉璃瓦屋面,大門兩側分別貼上4堵青石影雕,給惠仙岩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驅車至景區,入口為護界殿,供奉護界將軍及千里眼、順風耳。






吳 公 祖 師


吳公祖師俗名吳昭應,系延陵吳在岵山塘溪村吳坂吳姓二世祖吳原忠之長子。

吳昭應出生於北宋·神宗·熙寧五年壬子(1072年),父早故,母子相依為命。13歲時到達埔舟山惠山岩打雜、種菜、放牛。他兒時就聰慧過人,悟性特強,誦經拜佛,虔誠有加,一生尊敬長輩,奉母盡孝,與眾人志趣道合,處事技巧靈活,異於常人,常有驚世駭俗之舉,處處流露出仙風道骨。徽宗·大觀三年戌子(1108年)36歲時,在舟山坐化。舟山惠山岩和尚為其塑造金身,佛號吳公祖師。






進入大門,兩側立四大天王,威嚴赫立,大殿正中供奉吳公祖師,和藹慈祥的祖師金身坐於殿中,背後為如來佛等,大殿兩側分塑十八羅漢金身。










橋亭建在景區左側,橋中供奉觀音菩薩,前後樹木蔥鬱,綠意盎然。



惠仙岩歷經多年建設,規模浩大,設施其全,景點眾多。












神奇四角竹




小清新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