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蔓——《人间烟火》

主编/梅明

好的艺术作品,经得起风透脊梁的指指戳戳,经得起嬉笑怒骂的起承转合,经得起繁华散尽的雨打风吹,兜兜转转,浮浮沉沉,最终汇入了兴衰更替的历史长河。

暖场

岁末年初,诗人导演叶笑天邀请我去为当代艺术画家王慧斌拍专题片,一进屋,央视制片人那兰陀在那等着,满屋流彩,把人认熟用了两个小时的品茗时光。

快中午了,几辆车载着大家先去吃饭。

我和王慧斌在一辆车上,借这个机会,我给他讲:“今天能不能来个文艺批评家,底色要有力的衬托主色调,内容才能丰富一些。刚才屋子都是夸奖声,可惜18夸我都会,就是不会批评,何况从一个嘴里说出来也不合逻辑。”

他笑了,今天是请了一个厉害的来,远了些,直接在吃饭的地方会合。

于是把胡天遥给盼来了,为我的大作把弦绷紧点。

果然一来就是个下马威,胡天遥听说我圈子多,把他高调批评冷军的文章交给我,让我广为传播。

这下犯难了,胡并不知道冷军是我的校友,更不知道湖北大学学通社以宣传优秀校友为己任,但当着满桌子贵客的面,我也不好不应承下来。

思来想去个把礼拜,突然领悟了,这不和宣传王慧斌一回事吗?只要有比底色更绚烂的主色调,炮火越猛越好。只是可惜了,让来自中央美院,号称“京城第一刀斧手”的胡天遥大才子“甘当了一回人梯”。

文中所有风景图,均是我拍摄的湖北大学艺术学院,原老图书馆。

北京客场胡天遥评冷军

标题《冷军一幅画卖6000万元,究竟是不是一场骗局?》

一看这个标题,就能感受到脖子边的凉风。

(炒作冷军等人的写实油画造成巨亏,引发美丽道连锁画廊老板沈桂林集资诈骗卷款潜逃。这是沈老板在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

我特别强调,文中没有特别强调,图中带眼镜的是卖画的,不是冷军啊。

痛批的主要依据有二:

一、技法是西方玩得不要的

“油画作为舶来品在中国起步较晚,写实油画更是如此。写实油画作为艺术门类早在照相机出现之前的1860年代就已寿终正寝了,之后艺术院校只是将它作为基础训练技术加以保留。现如今,随着计算机绘图能力的突飞猛进,欧美国家的美术院校早就关闭了最后一家写实工作室,并将写实技术从基础教学科目中拿掉。”

“作为古典绘画主要特征的写实绘画,更加只是技术的累积。如果说现代或后现代尚有点创意和思想,那么写实绘画跟艺术毛关系没有。”

二、超写实油画相对于电脑后期和数码拍摄不值一提

“绘画是作为人类古老的记录型态而出现的,现代文明的记录方式早以呈多样化,立体化,动态化,甚至全息化和智能化的趋势。古老的静态欣赏模式早已被现代科技所颠覆和打破。试想冷军用一年时间画一幅画时,数码相机却在不到一秒时间早已完成了拍摄和出图的一系列工作。正可谓是,画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事实上,绘画作为古老手工技艺,其技术含量是低下的,所承载的思想也是局部和有限的,这点我们可以用大芬村的事实来加以印证。大芬村的画家们大多是来自各地的农民工,通常他们都是训练两三个月后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画家。另外很多离退休人员闲来无事,找个地方培训几月也能画个画,写个书法。可见绘画的技术门槛是很低的,可以说,只要你有闲有意愿,人人都是艺术家!”

中场休息 梅明提不同意见

我知道冷军这个名字,是几年前在京城某牛杂,汪总编找了半天,把他自认为最好的两期送给我。

其中一期就有介绍冷军的,虽然只是位列地方艺术家之列,但篇幅明显厚了不少。

对于胡天遥所说的两点,我的意见不一样:

一、西方玩得不要的,并不一定是中国不要的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多少人发家致富,都是打了中西时间差。当然了,这种机会后面越来越少。

很多当代艺术作品是我看不懂的。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能够看懂。

我反倒最喜欢冷军从街头找来的小姜小唐小罗,这不就是张家的李家的王家的吗?主题超越了技法,他还真是个《人民艺术家》,冷军自己或许不这么认为。

二、绘画既是美术基本功,也是神圣的艺术

我在湖北大学新闻传播系学过一年半的绘画,懂了点皮毛 ,大芬村的农民工几个月就能上手,对我而言如同神话。

就我估计,从小学绘画,素描三年,水粉两年,速写一年,油画五年,求学游历几年,再怎么也得二十年有所小成吧。

除冷军外,文中的艺术家人像都是我拍摄的,王慧斌一眼就看出我的摄影作品受了某某画家作品构图的影响。

电脑数码技术纵然发达,电影固然绚烂,美术基础和审美品位依旧是大厦的根基。

汪总编跟我讲,梅明你镜头感那么好,不拍电影可惜了。

我今天敢做视觉传播,不还是仰仗名画看得多吗?

如果能像在座的一众画家直接拿起画笔,那就更幸运了。

湖北主场锣鼓喧天

标题【湖北日报网】冷军回湖大给学弟学妹上课 “大师课”上了近7个小时

发布时间:2017/10/28

首先看下作者阵容 罗欣 贺俊 黄士峰 杨元业 吴珊 杨焱雯 编辑:史凡

这点文章用六个人写吗,剧透一下,排在第四的作者,是湖北大学宣传部的杨部长。

湖北大学党委书记尚钢亲自为冷军颁发“湖北大学特聘教授”聘书。

(在尚钢书记的直接关心下,《沙湖诗风》得以出版,沙湖诗派得以形成。诗画一家,群星闪耀。)

楚天都市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只能容纳200多人的会议厅,挤满了300多名学生,不少人都是坐在地上,观摩和聆听“大师课”。

上午,冷军从10时画到12时,下午从2时画到近7时。

从该文我深刻领悟到,报道自家校友,调门稍微高几分,是我们这种文化语境所喜闻乐见的。

几点总结,代终场后的新闻发布会

一、百家争鸣是艺术进步的最佳形式。

二、多类型艺术家联合必有硕果。

三、学习尚钢老师,用谢仲成诗歌结尾,画龙点睛。

《结果——回母校湖大有感》

人世间的许多事

看到的并非都是真相

或者

发生的 眼睛看不见

比如我离开了

你还在

身离开了 心还在

离开的时候

藤蔓刚刚学会攀缘

如今

它们已经抵达屋顶

似乎十几年的光阴

都有慢慢爬行的痕迹

都有那些灰尘 悬在半空

只有我再次离开

起伏的脉搏

惊落那些正要葱油的叶子

《现代名人研究》统一刊号:2257/SG

诗人简介

谢仲成,湖北大学1994级中文系校友,沙湖诗派代表诗人,主持了诗集的编撰工作。

我是同系1993级,但上学时没见过他,二十年后因编诗集才相识。

回看他大学时的照片,颇有贾宝玉的影子,所以其诗歌中充满温情是理所当然的。

最后一幅图片是我2017年回母校第一批摄影作品中最满意的,根据谢仲成诗歌实景原地拍摄。

期待下一场

文如棋局,为何叫藤蔓?

棋局泾渭分明,藤蔓拉拉扯扯,更识人间烟火。

2.这文章跟王慧斌有啥关系?

这要从谢仲成写起,本文在换了一个文化生态后,对谢仲成《藤蔓》做了全新的阐释,期待对王慧斌的当代艺术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