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自己忘不掉的,转变成孩子的噩梦

明天就五一小长假了,之前了解到国内原定是放假一天的,后面不知道哪位,想一出是一出,给大家争取了四天的小长假。

那种单休或者5.5天的社畜真实的枯辽,好端端的,为什么要放假?连续上了九天甚至十天的班简直要吐了。

好了,多了几句嘴,讲正事,今天是“国际不打小孩节日”,一开始觉得,这是什么山寨节日啊,但是一查,还真是正版的!

有意思了,在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之际,居然还存在这么一个正经又不正经的节日,据说是1998年,美国的一个叫做“有效管教中心”的民间组织号召发起的,到现在已经有百十个国家的民间组织参与了这个活动。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美国人打孩子已经有非常普遍的群众基础了。但是由于美国人的法律意识非常的强,所以他就发起了一个国际不打小孩日。这还说明什么?说明了在全世界范围内,打孩子是一个大人们都接受不了,但是又都控制不住的恶习。

天可怜见,这样的日子早点出现,那爹地小时候在面对爸爸的拖鞋和妈妈的锅铲时就有了无穷的底气:

“今天国际上有规定不能打小孩,不然会抓起来判刑的!”

爹地之所以会有如此感慨,只是因为当年的经历太震撼。

打起孩子来,父母的创造力是无穷的,正所谓“远取诸物,近取诸身”……

巴掌拖鞋,衣架皮带……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

现在科技发达了,各类育儿号还美其名日:打孩子是一项技术活,哪里该打,哪里不该打,都得打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我:???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说法,到了现代社会,我们已经被教育到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父母,打孩子是一种陋习,打孩子是父母没有本事的表现……

几乎受采访的每一个家长都认为打孩子是不对的,但是你要问每个孩子,或者你问每一个成人小时候是否挨过父母的揍,似乎每一个被采访者都或多或少受过父母的体罚。

这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为什么我们成人总是说一套做一套?

虽然饭团是个女孩子,年轻小小的,我疼都来不及,哪还舍得下手呢?一直以来爹地都是不提倡无谓的棍棒教育。

但是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有一个原则必须遵守:罚必有法,罚不可辱,法必周知,法必有理。

可以打打孩子,但是必须是你已经制定了某个规则,并且这个规则孩子是知道的和认可的。

有的父亲经常无厘头拿孩子撒气,伪装的还好,客人来的时候笑语盈盈,客人一走立刻暴揍一顿,理由变化不停千奇百怪。

这样只会毁掉孩子对世界的认知:不知道做错了什么,不知道为什么被罚;

然后我保证:这种父亲必然吃他的自己种的苦果,也毁掉自己孩子的一生。

罚必有法:惩罚孩子必然是依据某些不更改的原则;

法必周知:孩子知道这些原则;可以做成表贴在墙上;加减都申明,孩子大了之后,甚至可以讨论法条有无道理、刑罚是否过重;

法必有理:这些原则必须是符合社会规范和儿童成长的——如不可偷盗、不可骂人等;但不应该是不可控制的(孩子还小无法做到)或者主观的和很难量化的(如说话太吵)

罚不可辱:惩罚和人格侮辱区分开,不能一边刑罚一边辱骂对方人格,我觉得用鸡毛掸子无感情的打几下,比辱骂一个小时强上万倍。

总而言之:上述法则很多家长做不到,很多人就不配养孩子;又或者上辈子他孩子杀了他全家,这辈子过来还债的。

小孩小时候偶像和学习对象都是自己父母,父母自信尊重他人,孩子也学坏不到哪里去;相反,你自己就暴躁、不知道自己干什么、情绪化用事,你就会发现你孩子和你一样暴躁不可控;

家暴家庭长大的父母,很多都把自己童年习得的那一套用在自己孩子身上,不自觉的。

你要知道,在教育孩子上面有上限的。

第一个:你自己的修养水平——你超越不了自己,就算你理论学得天花乱坠,你还是做不到比自己更强;

第二个:孩子自身的运气——这个是完全不可控的;

孩子本来就是无辜的,选择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也都是不能选择的,如果他们选择投胎于你,那本身就是缘分。

而你担负着保护和教育对方的义务,未来还会得到上述行为的审判:幸福收益或者痛苦无奈;因此,努力去教育和影响对方、尊重和爱对方,总不是最坏的选择。

在如今来说,体罚已经不仅停留于字面的意思了,如果一不小心可能和家暴对等。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报告指出,全球2岁至4岁儿童中,有3/4儿童(约3亿人)曾在家中遭受养护人的心理攻击或体罚。

在30个有关数据的国家中,3/5的1岁左右儿童经常遭受暴力管教。同时,在这些儿童中,近1/4曾被用力摇晃以作体罚,近1/10儿童的脸部、头部或耳部等身体部位曾遭受击打。

那么体罚会给孩子带来什么伤害呢?我们从生理和心理方面来分析,上文提到的打孩子是一项技术活,还真的是,如果你一不小心打到了孩子这些地方,那你就要引起注意了,或者一不小心可能会造成生命危险:

后脑勺:可能会引起一些呼吸衰竭并发症。

太阳穴:太阳穴遭击打,可能对视神经发育不利。

拧耳朵:可能会导致鼓膜穿孔。

打屁股:可能造成孩子脊椎损伤。

那么从心理上来看,对孩子的伤害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被打激发了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开始和父母抗争,为了缓解对抗同时也缓解父母的内疚心理,父母不得不花更多的精力来给孩子洗脑,告诉他打他是教育他,是为他好。

如果他接受洗脑,相信打他是对他好,那么他长大以后也会同样地打自己的孩子;如果他不接受洗脑,那么亲子关系会非常紧张,给家庭带来冲突和烦恼,孩子带着逆反心理长大,会更容易形成叛逆、不合群、挑战权威的个性特点。

第二种情况:孩子在被打之后变得听话了,这是一种退缩来保护自己的方式。

退缩的孩子不敢抗争,容易形成内向,自卑,不爱说话,畏惧权威的心理,他们会觉得没有安全感,很怕受到伤害,同时没有强大的自我,会习惯性地附和别人的意见,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他的潜能发挥,对智商的发展也会有一点影响。

所以,从这两方面来说,打孩子都对孩子产生了不少负面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在有“打孩子”风气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不少重要的心理指标都受到了影响。他们的自卑程度往往更低,而攻击性、失落感和焦虑程度往往更高。

也许恰恰是因为缺乏稳定的情绪状态,这些孩子们在智力水平、学业水平以及注意力水平的发展,经常有所欠缺。而恰恰是这些欠缺,又很容易把他们重新带入“挨打”的恶性循环。

越表现不好越挨打,越挨打就越表现不好,在这种情况下,体罚已彻底丧失任何管教的意义。

在一个正常的家庭里,没有家长喜欢打孩子,也没有小孩认为自己应该被打。

家长体罚小孩,无非是因为当下想不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没有精力去想怎么办。

对孩子来说,最直接的影响是之后的不敢作为,遇到问题也不敢和家长商量,因为害怕挨打。

不要暴力对待自己的孩子,要让孩子成为你控制情绪的原因,而非发泄情绪的出口。

今天应景的就说这么多了,那我们下期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