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都失败了,竟然是败给了他们

在封建社会,皇帝就是上天之子,代表着至高的权力和身份尊贵,他们可以凌驾于众人之上,掌握着众生的生杀大权。尽管你才华横溢,但依旧不敌为人臣子。

一、建兴五年冬(公元227年)孔明受先帝之遗命「北定中原」,此时先帝所封[五虎上将]仅有常山赵子龙一人独在。诸葛亮率赵云、魏延、王平、马谡、姜维等开始了他的北伐大业。

马谡,字幼常,湖北襄阳人,军事才智过人,从荆州一直到巴蜀跟随诸葛亮任参军(军事参谋)之职,诸葛亮为之器重的人才之一。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魏文帝曹丕病逝两年后,诸葛亮命令将领突然袭击了魏军驻守的祁山,因魏军毫无防备,所以纷纷败逃。

诸葛亮石像雕塑

诸葛亮到了祁山后就决定派兵驻守重要军事据点「街亭」,但是派谁去呢?其实诸葛亮心里早就有了人选,那就是马谡。诸葛亮身边虽然有很多身经百战的将军,但基本都属于老将。赵云,之前诸葛亮命令其出兵斜谷道作为疑兵,魏延在陇西为主力攻克魏军,邓芝为文官兼外交官,王平虽有勇有谋,但实在缺乏作战经验(诸葛亮的内心想法),其他几人皆为泛泛之辈,目前,在诸葛亮心中能委以重任的只有马谡,并且主动请缨,立军令状,诸葛亮当即派马谡做为先锋,王平为副将,镇守街亭,思觉一会,又派高翔带兵驻守在街亭的东北处,一旦街亭出现危机,高翔便可带兵接应,随即出发,马谡和王平带兵来到了街亭。

诸葛亮铜像雕塑

马谡和王平看了看四周,王平说到:「在这五处总道口安营扎寨,敌兵无法偷过去增援」。马谡却说到:「这街亭有座大山,我们上山驻守,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可谓是天险」。王平立即说到:「如果放弃此地去山上扎寨,若敌军切断我军水源,不出几日,我军必会乱作一团」。马谡大笑王平不懂兵法,并谓之为「置之死地而后生」,王平听后叹出一口长气,连连摇头。

司马懿看出蜀军的布防后,大笑到:「平日里孔明自称自己用兵如神,如今也不过如此」。便交代手下切断山上蜀军水源,让魏军士兵只管摇旗呐喊即可,不出五日,蜀军不攻自破。果真蜀军在没水源情况下,被张郃带兵发起了进攻,蜀军溃败而逃。诸葛亮随后依照马谡所立军令状执行军法,含泪斩了马谡!街亭失后,诸葛亮带兵退回了蜀中,并请罚自降三级,第一次的出祁山北伐,以马谡的自恃才大,失街亭而告终。

诸葛亮座四轮车

第二次的北伐是同年的冬天,乘陆逊击败曹休之际,举兵出关,包围陈仓,攻打数十天未破,粮草不足且魏军增援到达,不得不再次退回蜀中。次年初诸葛亮再次率兵欲北伐,魏军先行攻入汉中,诸葛亮调兵遣将,增调援军,加上数月大雨导致魏军粮道不通,遂撤军。诸葛亮兴兵养将两年后,第四次是欲北伐,但刘禅听信小人谗言,阻止了诸葛亮的北伐。而后的北伐皆为外部因素,如粮草不能及时补给,小人谬言等;在最后一次北伐里含恨而终。

综合以上的几次北伐而论,最终诸葛亮是输在了自己,自己用人不当、未处理好与其他同僚关系。由此可知诸葛亮含恨而终,他是在恨他自己。

小伙伴们,你们觉得诸葛亮到底输给了谁了?欢迎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