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专家的眼中“丑书”可以不丑

题记:拙中藏巧,方呈无穷之映;以巧掩拙,终有俗病难医。

美和丑是一种主观认知,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美和丑的概念,才有了这世间百态;相信每个人对美和丑的定义都不尽相同,所以这世界才会如此缤纷多彩。不仅仅是书法一术,这世间万物都可以有美和丑的界定。只不过呢,在不同的事物上,人们对美与丑的认知相似度是不会一样的。在有些事物人们对美与丑的认知相似度高,比如美人;在有些事物上,人们对美与丑的认知相似度低,比如书法。



说到书法,或许不少的人会想起“丑书”一词。“丑书”一词的盛行与网络的发达有关,在网络时代之前,能够入展于书协的作品,相信大多数的普通人是看不到的,那些入展的作品,或许更多时候只是传阅于艺术家、收藏家的圈子内,基于圈子的欣赏水平与鉴赏高度,那时候并不会有不绝于耳的“丑书”之说。不绝于耳的丑书之说,开始于网络时代,兴盛于自媒体时代。到了自媒体时代,各种书法作品的曝光范围,就可以遍及各层民众。或许是“高书难入俗眼”吧,于是就有了大伙不绝于耳的丑书之说。


普通人眼中的丑书却会是专家眼中的上乘之作,这是专家特立独行以丑为美吗?其实并不是所有的丑书在专家的眼中都可以不丑的。比如小编的字,大伙会觉得不好,方家们更会认为不行。大伙觉得不好,是因为小编的字结体太差了;方家们认为不行,是因为小编的字,就没有笔法、章法、墨法。

并不是用毛笔写的字就可以跟书法有所关联,小编的字就只是用毛笔写的字而已。小编之所以用毛笔来抄佛经,是为了郑重其事,是为了表达心中的那份虔诚恭敬。小编在抄经时,心里想的是经义,在意的是佛法,即便是笔笔中锋,也必定是有亏于为书之法。小编的字丑,是因为拙中更不藏巧。少了藏于拙中之巧,在“丑书不丑”的专家眼中,也会认为小编的字是真得很丑。


大伙都能喜欢的字,大概是那种结体甜美秀丽的字,这样的字更容易把观看者的注意引注到秀丽的字形之上,从而选择性地忽略了墨法和字里行间的行韵。正是因为字形太过于美反而容易分散观赏者的注意力,反而不能得以向观赏者充分展现墨法之美、行韵之妙。从观赏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字在观赏点上的定位太过浅薄。胜在外形之美一览可尽,却失于不能反复品味。

秀丽的字体,可以其外形的甜美来藏墨法、行韵之拙。墨法是书法在艺术性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以呢,少了灵动墨法的印刷品是没有艺术性可言的。刻意于外形的勾画,必定有失于率性天真,离开了率性天真,又何谈行韵之妙。甜美秀丽的字形虽然可以藏拙,以巧藏拙,却终有俗病难医。


先是方家才有可能被称为专家,方家的着眼高度一定会不同于普通人。普通人惯习于以入眼的第一感觉来做评判,而方家更为注重的一定会是作品的耐看、耐读、耐品。我们都知道越是简单的字,越是不好写,简单其实也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因为少了其他笔画的约束,越是简单中却能包含越多的变化。同样的道理,拙中却能藏巧,拙中藏巧,方呈无穷妙映。

能入方家眼中的丑书,必定是藏巧于拙的“丑书”。藏巧于拙的丑书,乍看之下会有点咯眼,但是呢,这咯眼却有咯眼之妙,就如影壁,使不能尽览,而成其深幽之趣。就好比是挠痒痒,要先有其痒,挠着才会舒服。少了先前的那个痒劲,挠起来就不会是那么回事了。



丑书之妙,正在于这咯眼之痒,咯得难受,才能品出滋味。以其结体之拙,反而能映呈出墨法之美、行韵之妙。结体是相对可以简单复制的技法,而墨法之美却是无从复制的。只是一味地注重于结体的勾画,作者的文化内涵、艺术品味也就无从流露。无从描摹的人文信息,才是书法作品的精神所在。因此呢,在专家的眼中,丑书可以不丑。

对了忘了告诉您,小编其实并不懂书法,瞎侃了这么些,或许您也觉得有一点点道理吧,小编我虽然不懂书法,却是懂点佛法的,或者懂了佛法,就能善知一切法吧。这篇文章就算小编从侧面弘扬佛法吧。

愿大家都能早证菩提

周襄写于离生别苑 2020 0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