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在乡人驱逐疫鬼时,孔子为什么要“立于阼阶”?

小仙仙贤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先弄清楚“立于阼阶”是什么意思。

关于孔子在驱逐疫鬼这种场合做出此举,在《论语·乡党篇·第十四章》有所提及:“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其中的“傩”指当时驱逐疫鬼的民俗仪式,而《朱子集注》将“阶”解释为东面的台阶,即“阼阶,东阶也”,以揖宾客,承祭祀等。所以这句话大意为:乡里人在迎神驱鬼时,孔子总是穿着朝服站在祖庙东边的台阶上。

北宋经学家邢昺认为,孔子之所以这样做是尊礼的表现,目的是为了让神明安定。根据皇侃的《论语义疏》,傩这种风俗始于周朝,举办的过程是:夏官方相氏画上金黄四眼,身披熊皮,执戈扬矛率领数百人一起叫喊着驱逐疫鬼。孔子担心这样声势浩大的场面会惊扰神明,所以此时会穿上也可用于祭祀仪式、并使神明安定的朝服,即“所以朝服者,大夫朝服以祭,故用祭服以依神也”。

我们再来看看孔子为何要站在东边的台阶。首先是由古代房屋的构造、方位决定的。考古发现早在原始社会中国先民就习惯将村落房屋修建成坐北朝南的走向,所谓坐北朝南一般指房屋位于北侧、门朝南开。祖先之所以把房子修成这样,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自然现象的朴素认知,渴望达到顺应天道、颐养身心的效果。傅佩荣先生提到如果房子坐北朝南,台阶一般修建在东西两侧供人上下,所以孔子只能站在东侧或西侧台阶。

虽然都是台阶,但站在东阶和站在西阶还是有区别的。众所周知,在中国文化里“东”这个方向也常常代指主人、主办人之意,比如东道主、房东、做东等。《礼记·典礼上》提到过这两个台阶:“主人肃客而入,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也就是说东阶是主阶,一般供主人行走,而西阶是宾阶,供宾客行走。孔子选择站在东阶,以示自己是主人,肩负组织驱赶疫鬼仪式有序进行,以及守护祖先神灵不被热闹场面惊扰的重任。

可见“立于阼阶”只是孔子的一个小小的举动,但里面亦藏着关于传统习俗、古建筑讲究等国学知识,所以说《论语》博大精深,值得后人细细玩味。


东方国学


看到有人戴着面具作法,孔子立马穿戴整齐,站在台阶上冷眼相看,这是做什么?是示威?还是想借自己的威力抵挡鬼怪。


《论语·乡党篇》记述:“乡人傩,(孔子)朝服而立于阼阶”,是说每当乡里有人请巫师做驱逐疫鬼仪式时,孔子就穿朝服,立在宗庙的台阶上。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虽然孔子没有说一句话,但却隐藏着正与邪较量。



孔子是儒家的代表,他推崇礼法,主张做什么事情都要按礼法规定的去做。《论语·季氏》指出:“不学礼,无以立。”礼, 对于人来说,是恭敬辞让、恭俭庄敬、立身之本,对于国家而言,君臣,乃至百姓,知礼守礼,国家才能和谐安定。

孔子还向老子问礼,学到了一切事物要顺就自然。

“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

天子是一国之主,按礼法替一国百姓祭拜宗庙后,一切既有定数,万事不必强求。


然而民间百姓并没有孔子这么高深的思想,他们在艰辛的劳作中,经常会遇到麻烦,该下雨时不见一丝雨水,庄稼快收割时却大雨倾盆;丰收在望,蝗虫扑天而来,百姓颗粒无收;瘟疫肆虐,饿殍遍地,百姓却欲哭无泪……

劳苦大众为了平安生活,就会在巫师的带领下,戴上面具,披上兽皮,手执戈矛,大家一起呼喊咒语,驱逐疫鬼恶魔。


作为儒家领袖,孔子不但看不上民间这种不入流的宗教仪式,而且担心惊天动地的呼喊会惊扰宗庙神明,给国家带来灾祸。于是他穿上祭祀用的朝服,想利用这种祭祀穿的衣服的魔力,抵御邪气。他高高地站在宗庙台阶上,希望通过自己正义的力量,阻挡邪气进入宗庙,以安抚神明。

为什么孔子不倚仗自己的威望,或天子的势力,直接制止民间跳摊舞驱鬼神的仪式呢?


孔子一向主张敬畏鬼神,儒家相信有鬼神,但不主张去追求、崇拜。“子不语乱力鬼神”,对待一切与鬼神相关的事,儒家采取“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策略,不阻止,不参与,不评论,坚守儒家理念,不为邪恶污染,约束之中见心的自由,于恭敬辞让之中见心的高明,将自己的心充斥于天地,力求与天地相通,“天下归仁焉”。

孔子是想和自己的行为感化百姓,回到尊崇礼法的正道上来;也想通过自己的行为维护神明权威与安宁。但他的行为却不接地气,脱离老百姓的生活,只强调礼仪,却忽视了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聋王异史


《论语.乡党篇》载:“乡人傩(百姓驱逐疫鬼的民俗仪式),(孔子)朝服而立于阼阶。”意为:百姓举行驱鬼仪式时,孔子总身穿朝服站立在祖庙东边台阶上。孔子为何如此?

北宋邢昺释意,孔子此举为尊礼,使神明能得以安宁。“傩”始于西周,巫师画上金黄四眼,披熊皮,执矛挥戈率众百姓声嘶力竭叫喊着驱逐疫鬼。孔子恐神明因此受惊,故特意身穿可使神明安定的朝服站在东阶。

而站东阶亦有讲究:《礼记》云:“主人肃客而入,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意为主人走东阶,客人行西阶。孔子站东阶,以显示主人身份,负责傩这个仪式有序进行,以防祖先神灵被惊扰。

儒家相信有鬼神,但“子不语乱力鬼神”,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因此,孔子穿朝服立东阶,显然是想利用祭祀时穿的朝服来镇邪,阻止被百姓驱逐的疫鬼进入宗庙惊扰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