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父母的悲哀:亲手堵住了孩子的嘴,却抱怨他和大人无话可说

文/叮当派好习惯

叮当派好习惯,持续推送教育热点、好习惯养成方法、学习干货等丰富内容,助力3-12岁儿童“学习、情商、性格”三方面优化!欢迎转 发、收藏本文~

“你为什么把牛奶都全部倒掉了,妈妈有没有说过不能浪费食物!”

“不是我,是......”

“你说说,你小小年纪不学好,还学会撒谎了,倒了就倒了嘛,你承认一下错误怎么了??”

“老婆不好意思啊,刚刚不小心把宝宝的牛奶撞翻了,又在打电话,就没有及时收拾。”

“对不起宝宝,妈妈误会你了。你原谅妈妈好不好!"

以上这个小情景不知道有多少家庭曾经经历过。

尤其是在我们父母比较忙的时候,我们可能更是会忽略了孩子的话,先入为主地冤枉、委屈了孩子!

其实,像这样的小事,每天都在上演。

而父母们,时不时会“冤枉”孩子,这听上去好像没有什么大不了,但是日积月累的情绪,对孩子的成长,影响重大。

叮当派好习惯曾经看到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小学四年级时,网友参加了学校举行的作文比赛,没想到她写的文章得到评委老师的一致认可,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她想象着爸爸看到获奖证书时合不拢嘴的样子,开心极了。

可没想到回家告诉爸爸这个好消息的时候,爸爸就说了一句“这肯定是你抄的”,便转身离开了,留下被泼了一头冷水的她。

她呆呆地站在那里,不知所措,仿佛真成了抄袭者。

爸爸或许以为此事可以这样翻篇了,殊不知他已将女儿的心击得粉碎。

从那之后,网友便不知道该怎么和爸爸相处了,爸爸从此再没走进她的内心。

图片来源:搜狐网

许多孩子学习和生活上有什么事情,不管开心还是不开心的,在向父母述说时,稍不如意,就被打断。家长不让孩子把话说完,轻则斥责,重则打骂,对此,孩子只能将话咽回去。

据某一项调查,70%以上的父母承认没有耐心听孩子说话。

其实,孩子是很敏感的,家长不喜欢听他说话,他们马上就感受到了。

孩子会觉得爸妈不想听我说话,那我就不说了呗。久而久之,越来越封闭内心,和父母成了“敌我关系”。

去年有起案件令人惋惜和思索,上海17岁男孩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妈妈开车接他回家,路上一直在批评他。

结果,男孩不堪忍受妈妈没完没了的指责,竟然开门下车,直接从大桥上跳了下去,当场身亡。

孩子的行为固然极端,心理也过于脆弱。但是如果他的妈妈少说几句,多听听孩子的想法,也不会逼得他跳桥了。

针这个问题,心理咨询师杨永全表示:

“当孩子说话时,家长表现出没有耐心,甚至不让孩子把话说完,这样做可能给孩子带来伤害。”

父母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最近大多数地区都还没开学,父母也就成为孩子最亲密的人。如果父母不听孩子说话或者不让孩子把话说完,孩子就只能把想说的话藏在心里,导致心理的压抑。

(图片来源:叮当派好习惯)


对于父母应该怎样倾听孩子的话杨永全认为:

“父母应该耐心地倾听孩子说话,不要抑制孩子的表达欲望。孩子说得对,要鼓励、赞扬;说得不对,要正确引导、教育。

特别是当孩子犯错时,家长更要平心静气地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从而建立起平等、健康的亲子关系。”

我们天生都有表达欲,渴望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也渴望有人愿意听。

成年人有时候将想说的话硬生生逼回去都会很很难受,更何况是孩子呢?

(图片来源:新浪网)

如果父母们能对孩子的倾诉多一点耐心,不急于打断孩子的话,那么孩子遇到事情时就会乐于向父母倾诉,与父母建立良好的沟通。

仔细倾听孩子的诉说并回答孩子的问题对加深亲子关系大有裨益,这可以加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而且不仅仅这会让孩子的表达能力有明显提高,也会养成他愿意倾听别人说话的能力。

唯有这样,我们在学习中就会更加努力,生活中就会更加自信!

其实,上面所说的,这其实就是霍桑效应。

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然愤愤不平,生产状况不很理想。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这个厂请来包括心理学家在内的各种专家,在约两年的时间内找工人谈话两万余人次,耐心听取工人对管理的意见和抱怨,让他们尽情地宣泄出来。结果,霍桑厂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这种奇妙的现象就被称作"霍桑效应"。

这个历时9年的实验和研究,学者们终于意识到了人不仅仅受到外在因素的刺激,更有自身主观上的激励,从而诞生了管理行为理论。

就霍桑试验本身来看,当这6个女工被抽出来成为一组的时候,她们就意识到了自己是特殊的群体,是试验的对象,是这些专家一直关心的对象,这种受注意的感觉使得她们加倍努力工作,以证明自己是优秀的,是值得关注的。

对于孩子也是一样的,当我们耐心地去听孩子说话的时候,孩子也会觉得自己是被关注,被重视的。

如果父母们能对孩子的倾诉多一点耐心,不急于打断孩子的话,那么孩子遇到事情时就会乐于向父母倾诉,与父母建立良好的沟通。

(图片来源:叮当派好习惯)

一位母亲问她5岁的儿子说:“如果妈妈和你一起出去玩,我们渴了,又没有带水,而你的小书包里,恰巧有两个苹果,你会怎么做呢?”

儿子想了一会说:“我会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

可想而知,那位母亲听到孩子这句话会有多么的失望,但她没有训斥儿子,而是摸摸儿子的小脸,温柔的问:“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儿子眨眨眼睛说:“因为我想把最甜的一个给妈妈。”瞬时母亲的心里充满深深的感动。

如果妈妈没有接着倾听孩子的话,是不是就会误会孩子呢?所以学会倾听孩子真的很重要。

仔细倾听孩子的话,并回答孩子的问题,能够促进亲子关系的加深。这可以加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而且不仅仅这会让孩子的表达能力有明显提高,也会养成他愿意倾听别人说话的能力。

叮当派好习惯认为: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一起好好地听完孩子的话吧,有时候就几分钟,你少看一会手机都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