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如果希特勒不攻打基辅,而是直接拿下莫斯科,结果会如何?

共跳滴水线子


二战德军正因为分兵攻打基辅,虽然是一场大胜,但是丢掉了进攻莫斯科的时间。而苏联进行保卫莫斯科战役赢得了宝贵的准备时间,从这个角度去看,德国尽管取得了空前的一次大规模围歼战役,因为在接下来的莫斯科战役中,德军最终失去了最好的进攻莫斯科的时机,而对于整个战争而言,德军也开始走向了失败。

德军没有想到的是,苏联在基辅驻扎着一支庞大的苏联红军,包括几乎整个苏联的西南方面军,当时是苏联红军在东线的最大一支部队,百万以上驻军严正以待。

这也意味着德军突前的中路集团群侧翼面对着一支庞大的红军部队的威胁,所以德军最高统帅部面临抉择,是向莫斯科继续进攻还是先消灭南面的苏军。

当时德军的南方集团军群是没有足够力量单独包围及消灭基辅的苏联军队的,所以按元首希特勒要求中央集团军群抽调部队支援南方集团军群,博克不得不派原属中央集团军群的第2装甲集团及第2军团向南支援南方集团军群进攻基辅,史称最大的围歼战开始了。

德军的快速进攻很快对苏军完成了包围,使的基辅的苏军措手不及。德军铁蹄的正面突击和随后的翼侧突击,把基辅的苏军割裂成几个孤立集团,面对着被德军围歼的危险处境。最终致使苏军遭到惨败,导致南部战线陷于崩溃。

虽然基辅战役上百万的苏军损失约70万人,有665000人被俘,德军击毁或缴获884辆坦克,3718门火炮,3500辆车辆,可谓战果辉煌。但是,苏军持久而顽强的抵抗意志,最终导致德军的“闪击战”战术失灵,也使德军在主要方向即莫斯科方向的进攻受到了迟滞,使苏军统帅部赢得了进行保卫莫斯科战役的准备时间,从而对胜利完成莫斯科会战具有决定性意义。





文旅揽胜


关于古德里安分兵南下基辅是一笔糊涂帐。

西方历史学家认为这是完全得不偿失的一场行动,在基辅迫降了大概30万人,但都是乌合之众,而浪费了6周的时间使得莫斯科战役受阻,并最终没有攻下莫斯科。

而德方的军事专家认为,南向迂回是必然结果,因为收缴的物资相当于德军发动巴巴罗萨战役之初的全部物资的一半,并占领了乌克兰的粮仓和油田。

当然无论如何,古德里安确实是南下了,而莫斯科也没有攻下。

如果古德里安不南下,那么我认为在1941年10月德军必然攻占莫斯科。

至于后果,我认为那将是德国与苏联的一个新的布列斯克条约。

在德军逼近莫斯科时,所有的官僚、外国使团、军政要人都纷纷逃离,甚至有说法是斯大林都选择了离开,随后又回来。当时苏联计划将行政中心移到古比雪夫。而占领莫斯科的意义在于,不管是不是一座空城,毕竟是苏联的心脏,而那时的苏联几乎弹尽粮绝了,首都的失陷,会带给苏联高层难以克服的巨大困难,等不到美国的租借物资,苏联很有可能会和德国议和,这样德国稳住彼得堡、伏尔加河、黑海一线,占据了苏联的欧洲部分,二战可以说就已经结束了。


甲申十七年


事实证明总参谋总长朱可夫大将智者千虑,宏图伟略。他主张放弃乌克兰首府基辅是多么的果敢英明,而暴跳如雷的斯大林解除了其总参谋长之职。任命另一个主张死守的将军,白白损失了65万余人,仅有1500O余人突出重围。做为🇩🇪德国元首希特勒有其总体布局,他不能攻入乌克兰而致基辅围而不打,形成影患,在其身后有一只那么大的集团存在,且那里厂矿极多,物质丰富,为其补充物资的必取之地。希特勒从主观上有令苏联政府斯大林,顾此失彼分身乏术之策,因而在众人反对下,分兵三路攻打,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和列宁格勒。这三处不论那一地被攻破,皆会产生重大危机,这三处也是重要的军事工业经济命脉所系。但事与愿违,这三处军工重镇皆牢牢控制在苏联红军手中,正是因为有朱可夫元帅这样的运筹帷幄的将领的杰出指挥,第一年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的进攻和闪击战,初期成果巨大。到其各路大军分进合击的散乱攻击下,被苏联红军一一化解,如果当时元首集中了五百万大军进攻莫斯科市,那么苏联统帅部也会相应布局以重兵与之决战,惑许战争可以早日改变。从工业经济基础上,当时苏联优于德国,希特勒旨在速战速决,以优势武器打苏联一个措手不及。正是由于基辅战役,和朱可夫元帅的启用,挽救了俄罗斯民族,他一人在三个战区担当付统帅总司令,加上苏联人民的英勇无敌,和广大的战略纵深和雄厚的重工业经济基础,历史上的成吉思汗,拿破仑个各折戟莫斯科城下。这年冬天的极寒天气也犹如神助的埋葬了德国法西斯主义,古德里安,曼施坦因在老谋深算,也阻止不了希特勒,在战役的关键时刻掉链子瞎指挥,向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调走第四装甲集团,在墩克尔克停止进攻等等皆为败笔耸招。伟大的苏联红军和人民不拒困难和困苦,正义必须战胜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