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宫第一案,靖难之役后,建文皇帝到底去哪了?

明洪武十年(1377年)12月5日,朱允炆出生于应天府(今南京),为懿文太子朱标次子,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明洪武三十一年(1399年)继皇帝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

建文帝在位一共四年(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然后发生了著名的靖难之役,皇位便被他自己的亲四叔给抢走了。而被抢走皇位的建文帝的下落,却成为了一桩疑案,引得后世众说纷纭。现在流传比较广泛的就有两种说法,我们来看一下。

建文帝 朱允炆


第一种:自焚而死

根据永乐年间史书的记载,继位后的建文帝采用了齐泰(兵部尚书)和黄子澄(太常寺卿)的谋略,决定削藩。

1398年末,即朱允炆即位之初的几个月中,朱允炆就开始着手,先后对周王朱橚,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齐王朱榑,以及岷王朱楩动手,在一年之内五个举足轻重的藩封被废之后,燕王朱棣便成了下一个目标。

明成祖朱棣


朝廷知道朱棣是最棘手的,因此不敢大张旗鼓的行动,但这样一来反而给了燕王集结部队和作准备的时间。

可是朱棣不敢轻举妄动啊,因为自己的三个儿子还在南京城里做人质的啊,所以燕王在1398年和1399年搞了许许多多鬼把戏,又是装病,又是装疯,请求遣反他的儿子们。

直到1399年6月朱允炆才准许他的几个儿子回到他们父亲身边,燕王这才决心抗命朝廷了。

1399年7月末,燕王抓到了一个把柄,打着“清君侧”旗号起兵“靖难”。史称“靖难之役”

朝廷和燕王之间开始了一场长达三年的对峙。

建文四年六月,燕军渡江直逼南京城下,谷王朱橞(huì)与曹国公李景隆大开城门迎降,京师遂破,燕兵进京。

建文帝眼看大势已去,心中心灰意冷,明知必死,便下令焚宫,顿时火光冲天,建文帝便和马皇后,以及嫔妃侍从们跳入火中自焚。

在燕王军队抵达后,扑灭火势后在灰烬中发现了几具烧焦了的残骸,据太监说它们是建文帝、马皇后和他的长子朱文奎的尸体。

史书记载

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明史·恭闵帝本纪》

上望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中,还白上,上哭曰,公然,若是发呆耶!《太宗实录》

不期建文为权奸逼胁,阖宫自己焚燃。《明实录·太宗实录》

第二种:出家为僧

建文帝 朱允炆


另一种说法是,朱允炆逃离京城后,颠沛流离,千方百计逃避追杀,后隐居于湄江的观音崖一带。出家当了和尚,自称应文和尚,留下了许多对联诗话,终了一生。

在长期的流亡过程中,朱允炆一直鞭策自己。希望有东山再起的一天。但后来他慢慢地发现,自己数数管理国家的能力的确胜过自己,也就慢慢地打消了这个念头。

有联为证:“有梦难圆,尘世着魔迷木性;无风易醒,洞泉悟道静凡心。“轻风吹拂着平静的心,沉醉于大自然之中,哪还管什么皇权富贵,都是过眼云烟。

多年以后,朱允炆触景伤情,咏联一副:“家从京畿而来,回首五岳峨眉,此等山川甲天下;帝似尧舜以后,伉怀秦皇汉武,如我王孙旷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