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将同学扔下四楼,层出不穷的校园悲剧该如何避免?

广西省都安县教育局通报称,9月16日8时40分左右,都安县安阳中学九年级学生黄某轩与八年级学生韦某存因发生口角、争执,致使韦某存从教学楼4楼跌落到一楼球场边的塑胶跑道上。目前黄某轩已被刑事拘留,韦某存神智清醒。

根据监控录像显示,一名黑衣男生被另一名高个男生从教学楼4楼走廊抱起,扔了下去。

这两位同学在走廊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

不管事件真实原因是什么,事情已经发生,无论谁对谁错,对于两个家庭都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

我们能做的,就是探究事件背后的原因,找到可以预防的方法,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根据黄某妈妈所说,“孩子不爱说话,性格有些内向,为人老实;尽管个子高,在学校经常受欺负。”她也问过同学,同学的反馈是“大个子,就看他不爽”。

如果这些属实,那么黄某就很有可能遭受了校园霸凌

虽然黄某的极端行为,可能是因为遭受了霸凌,不得已反抗造成的悲剧,但这并不代表他所做的就是合理的。

排除校园霸凌这个因素,黄某由于被激怒,

没有恰当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无法控制自己的愤怒,也是造成这场悲剧的原因之一。

校园霸凌、冲动易怒都是青春期孩子经常面临的问题,也是校园悲剧发生的常见原因。

为什么校园霸凌层出不穷?孩子怎么样才能更好地控制负面情绪?我们该做些什么才能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极端行为的背后:长期压抑的负面情绪

遭受校园霸凌的孩子,往往内向敏感,不合群,缺乏自信和安全感,经常生闷气,不善于交流等,而黄某也基本符合这样的特征。

根据挪威学者Dan Olweus的定义,校园霸凌是指一个学生长时间并重复地暴露于一个或多个学生主导的负面行为之下。

这就意味着,霸凌是长期且不止一次欺压,会造成负面情绪的长期积压。

正常情况下的吵架是不可能采取如此极端的行动的,而黄某之所以这样,很有可能就是他内心长久以来一直被压抑的负面情绪,超过自身消化能力的爆发。

催化剂:对霸凌的错误认知和淡漠意识

很多网友说,韦某只有1.69米,而黄某1.8米,不可能不自量力地去挑衅。

然而这其实是一个误区。

霸凌并不只是暴力霸凌,它是以多种形式存在的,包括肉体上的暴力欺凌,辱骂、中伤、团体排挤的言语霸凌等。

据调查,校园霸凌最常见的对象就是胖学生,85%的超重学生曾在学校被霸凌,但由于他们块头较大,一般都遭受的是言语霸凌。

学校也是一个弱肉强食的小社会,当一个人受欺负时,他自然会成为猎物,从他身上寻找乐趣成了理所当然的事,霸凌可能成为一群人的狂欢。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16年发布的校园霸凌报告称,全球学生中,每4个学生中就有1个曾遭遇过霸凌。

在中国,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数据显示,2016年前11个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提请批准逮捕的校园涉嫌欺凌和暴力犯罪案件1881人;2017年同期,这个数字翻了一倍。

2017年,腾讯研究院调查了36,000名网友,超过半数表示自己亲身遭遇过校园霸凌,四分之一的网友表示自己曾霸凌过别人。

数字令人触目惊心,但可悲的是,还有很多家长和老师没有意识到,自己身边的孩子正在遭受校园霸凌。

黄某也曾跟母亲说过在学校被欺负,但是其母亲并没有给予任何有效的帮助,只是让他跟老师讲;而黄某的反馈是“说了,没用”。

家长和老师对霸凌的淡漠意识不仅加剧了霸凌者的肆无忌惮,也是这一悲剧发生的催化剂。

黑羊效应:围观者的狂欢

其实,我们都知道找老师没有用,甚至会让霸凌者变本加厉,因为霸凌本身就毫无道理可言。

2015年4月,北京第105中学女生遭五名女同学掌掴谩骂的视频在微博上流传。视频里,穿校服的女孩面颊红肿,被30余名学生团团围住。每声清脆的掌掴声后,便是一阵围观者的笑声,“把这精彩一幕拍下来”、“让她知道什么叫黑社会”的喊叫声不绝于耳。尽管被打女孩频频低声说着“对不起”,仍未被众人放过。

这些旁观哄笑的孩子,无非就是为了寻求群体认同感,而充当了霸凌者的同谋

除了霸凌者的行为,一双双冷眼旁观的眼睛,甚至围观叫好的欢呼,都是一把把杀人于无形的刀,刺向遭受霸凌的孩子,让他们本就敏感的心灵千疮百孔。

根据央视调查,每四起校园暴力,便有一起聚集了大量围观者。

心理学上著名的“黑羊效应”为这种现象提供了解释。

在现实生活中,黑羊效应是指一群好人欺负一个好人,其他好人却坐视不管的诡谲现象。

其实,“黑羊”的过错微不足道,甚至根本就没有犯错;“屠夫”并非大奸大恶之徒,也不是要故意伤害他人;“白羊"”以为置身事外就事不关己,却料不到自己也会转变成“黑羊”或“屠夫”。

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关系就如同日渐扩大的死结,无人能解。

等“黑羊”消失后,一切才恢复平静,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但回头细想事件最初的起因,却没有人能说得出来。而伤痛依然留在受害者身上,久久不能康复。

被霸凌的孩子就像白羊群中最特别的黑羊,一举一动都会成为被人挑起攻击的理由。

而加害者也不见得是坏人,却在群体意识的逼迫下成为持刀的屠夫。

大多数人都这样不知不觉成为了霸凌者的一员而不自知,这也是校园霸凌始终无法杜绝的原因之一。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将校园霸凌扼杀在萌芽中呢?

在美国政府官方反校园霸凌的网站上,设立了“What can you do(你能做些什么)”的专栏,详细规定了老师、家长、学生乃至社会对防止校园霸凌所肩负的责任。正如该网站上所说的那样

对于校园霸凌,社会需要你立刻、马上,采取对策。

无论家长、老师,还是孩子自己,都应当为此做出努力。

家长:坚强的后盾

2010年在对家长的调查中,有六成表示,霸凌现象比以前更为严重。有半数家长认为责任在家庭,有四成家长认为责任在学校。

事实上,在反校园霸凌这件事中家长的作用至关重要。家长才是孩子最坚强的后盾,也是孩子求助的第一个对象。

作为家长,首先要意识到自己应该行动起来,参与其中,

而不是等到悲剧发生,再把责任归咎于学校或者其他人。

一旦孩子告诉家长自己遭受了霸凌,家长应该做的是关注他们的诉求,去求证,然后帮助孩子找到解决办法,而不是当作同学间的小打小闹

如果孩子已经遭受了很严重的霸凌,那么不论对方用什么样的言辞狡辩,家长一定不能退让,也不应接受对方的其他妥协方式。

霸凌者对孩子最大的伤害不是身体上的,而是心灵上的,只有真心实意地道歉,才能抚平孩子心灵上的恐惧和愤怒。

家长必须意识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被“霸凌”的经历是对孩子心灵的严重摧残,置之不理或随意处理,都会导致孩子逐渐封闭自我,轻则影响孩子成年后的工作和交际,重则自暴自弃,甚至放弃生命。

当然,我们不能只做后盾,等到孩子遭受霸凌再行动,防范其实更为重要。

首先,家长要培养孩子自信、健全、阳光的人格和人际交往的能力,这样可以降低孩子遭受霸凌的几率。

其次,多关注孩子在学校的经历,鼓励孩子多沟通、多分享,以便及时发现不正常的情况。

再次,也要培养孩子对霸凌的正确认知,拒绝霸凌,但也不能做霸凌者的帮凶

另外,美国学校老师教育学生应对“校园霸凌”的方法也可以作为参考。

勇敢地直视对方的眼睛,并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老师知道了会批评你的”。(Tell them to stop.)逃离现场,不要让他们得逞。(Walk away).跑不了的时候,保护自己,不提倡正面反击。(Protect yourself.)告诉老师或者你信任的长者,寻求帮助不是软弱的表现。(Tell an adult you trust.)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不要跟欺负你的人去一些私隐的地方。(Find a safe place.)和信任的伙伴在一起,结伴同行。(Stick together.)寻找新的朋友(Find opportunities to make new friends.)

学校:正确的引导

根据央视新闻2017年的调查显示,三成校园暴力起因于“比较刺激,有快感”,部分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强大,而九成以上被调查者上传群殴视频目的是“炫耀给更多人看”

由此可见,很多实施霸凌的孩子根本意识不到对他人的伤害,甚至意识不到自己正在施暴。

因此,为了避免孩子成为施暴者,或者有一天也会沦为遭受霸凌的人,必须对他们加以正确的引导。

正确引导是制止孩子内心之恶的一道屏障,这一点需要家长、老师和社会共同完成。

由于孩子们大多时间都待在学校,学校的教育能够施加的正面影响会更多。

国外学校防患“校园霸凌”事件的一些方法可以借鉴。

每个学校都需要认真地评估自己学校的“校园霸凌”情况。(Assess Bullying in Your School )

要认真收集和分析校园霸凌事件的发生频次、地点、时间、学生;家长如何处理、学校的处理方式是否有效等。学校需要在家长同意的情况下,对校园霸凌情况进行定期的全面调查。

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Engage Parents and Youth)

美国学校认为,要让整个所有人一起参与,包括学校、家长和学生自己,提升每个人反校园霸凌的意识。

制定政策和规范。(Create Policies and Rules)

根据法律和学校的自身情况,设计和制定出一整套规则,在学校形成一种强烈的氛围:校园霸凌,零容忍!

创造安全的环境。(Build a Safe Environment)

美国学校会利用各种形式来营造正向的氛围,包括校职工会议、全校集会、班级和家长会议、学校官方致家长信件、学校官网、学生手册等。

在日常教学中体现。 (Educate Students and School Staff )

美国学校会在学校的日常教学和活动中,选择反校园霸凌的题材和课程。另外,也会培训相关老师和职员,以便在霸凌事件发生时,他们有能力合理正确地介入和处理校园霸凌事件。

为何愤怒?如何控制?

愤怒是很正常的一种情绪,每个人都会经历。如果能够正确处理,就没有问题。只有在一个人无法控制的时候,愤怒才会是有害的,会对自己和他人的生活造成伤害。

如同黄某一样。

根据通报,两位同学发生了争执。黄某之所以采取这种伤害他人的极端行动,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被韦某激怒,而他当时又无法控制自己的愤怒

因此,正确处理负面情绪的能力非常重要。

根据美国心理学协会研究,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受愤怒情绪的影响,无法适当控制愤怒的情况在青少年中更为普遍。

对于青春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在经历着激烈的变化,因此他们会经历更频繁的情绪波动,有时候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冲动行事。

很多时候,他们的愤怒可能是

只是其他潜在的负面情绪的伪装,如沮丧,尴尬,悲伤,恐惧,羞耻或脆弱。

无论是什么原因,只要他们要有能够正确应对的能力,就不会产生糟糕的结果。

家长要做的,就是帮助青春期的孩子正确应对负面情绪并以更积极的方式处理愤怒。

英国心理健康公益组织MIND提出了控制愤怒的三步法:

识别出愤怒的早期征兆

人在生气、愤怒的时候,会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从而出现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身体紧绷、出汗、颤抖等情况。

愤怒虽然无法避免,但是如果能够尽早识别出这些生理上的变化,就可以以一种更健康、更有建设性的方式应对。

给自己时间和空间理清楚来龙去脉

在意识到自己即将要爆发的时候,最好能够撤离出当时的情境,让自己冷静下来思考。比如:

去散个步,从1数到10,或者找朋友或者家人聊聊天,但要确保的是找的这个人不能参与其中。

这样不仅可以缓和紧张的气氛,也能够更清楚地思考来龙去脉。

采取一些可以缓解和控制愤怒的措施

不同的措施对于每个人的作用不同,找到对自己有效的方法并加以实施很重要。

MIND提供了一些方法作为参考,比如深呼吸、放松身体、冥想、锻炼等。

另外,也可以选择合适的方式发泄一下情绪,比如撕报纸、打枕头等;还可以做些自己喜欢的请求画画、写字,或者洗个热水澡,听听轻松的音乐等。

我们不能保证所有的方法都有效。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因此家长要在和孩子的互动交流中,摸索出适合他的方式。

如果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采取了极端行为,很有可能是由于遭受霸凌或者其他原因,情绪被长期压抑,没有得到释放,一旦到达某一顶点,就有可能失控,正如黄某。

正常情况下,稍加引导,孩子们都可以正确处理愤怒的情绪。

期待:互相协作 共创和谐

层出不穷的校园悲剧,时时刻刻都在触碰着家长们的敏感神经。

人民网曾针对校园安全发布了一篇文章《从来没有100%的安全,只有100%的防范》。

霸凌随时可能发生,没有人能够确保自己的孩子不会遇到校园霸凌,能做的只有防范。

作为教育者,家长和老师要做的,就是一起对孩子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约束,培养他们的正确意识。

教会孩子自保,培养孩子健全、阳光的人格,让孩子具备应对霸凌和挫折的能力,才能够防患于未然,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最后,希望各位家长、老师都能够意识到校园霸凌的普遍性和对孩子的危害,立刻行动,让孩子能够在更美好、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你是否目睹或者遭受过霸凌,或者曾经霸凌别人?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我是森兰姐姐,持续学习和分享教育知识、育儿干货,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