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世紀殺妻案至今仍在敲打我們的神經「@裸嘢李 轉」

【圖文均來至網絡】

最近電影市場淡出鳥——說一部目前最火的美劇吧——《美國犯罪故事》目前已發佈6集,IMDb上評分8.7。

米國網友推特狂刷屏:我根本沒法好好看《美國犯罪故事》!坐立不安,來回踱步,實在太緊張了。



我真心太太太想看今晚《美國犯罪故事》裡那場著名的公路追擊啦!



媒體口碑也一路走高。
爛番茄新鮮度97%,Metacritic90分。


《名利場》這句話說得棒呆——


這部劇找到了美國人最敏感的一根神經,還敲擊了一遍又一遍,每一遍都能敲出新感覺。



恩,這根“美國人最敏感的神經”,就是被稱為米國“世紀大審判”的——
辛普森殺妻案
這是美國司法史上爭議最大的案件。
《衛報》稱此案—一個美國人永遠難忘的故事:種族,性,暴力,體育,好萊塢……
而唯一的目擊者,是一條狗。
當事人O.J.辛普森,90年代美國收入最高的橄欖球星,出演過20多部電影。


人氣高到——有粉絲把辛普森的臉紋到大腿。


案件的導火線是1994年6月的一個晚上。
O.J.辛普森前妻妮克·布朗家的狗狂吠個不停,引起路人注意。


隨後,他們發現,妮克·布朗和一個意大利餐館侍者朗高曼,死於一起,死狀慘烈。


警方原打算去O.J.辛普森家,通知死者家屬,卻意外發現種種對他不利的證據——
案發現場(妮可家)的鞋印跟辛普森的限量版球鞋一模一樣。


兩隻沾血皮手套,一隻落在案發現場,一隻在辛普森家院子。
手套上的血,被證明就是辛普森的。


他的座駕,也被發現有血跡。
他本人,亦無法提供案發時段的不在場證明。
看起來,辛普森殺妻證據確鑿無疑。
這起明星案件引起全美關注。
庭審當天,克林頓總統推開軍機國務,前國務卿貝克推遲演講,華爾街股市交易率下降。
整個美國為之停滯
據CNN統計顯示,在辦公室,在酒吧,在大街……超過1億美國人收看了審判直播。



結果卻是——辛普森被無罪釋放


群眾譁然。
明明警方掌握瞭如山血證,法院如何判決無罪,這又如何服眾?
假設辛普森無罪,那真正的兇手,為何在之後十多年,一直沒被抓到?
辛普森案子成為美國人心結。
但直到今天,才有人把它拍了出來。
這個人就是艾美獎常客,當今最著名美劇製片人之一——瑞恩·墨菲。


《美國恐怖故事》、《歡樂合唱團》均出自他手。
瑞恩·墨菲早年當過新聞記者,改行後,一直關注現實題材。
以大膽,詭異的角度破開當代社會。


《整容室》參考了他對整容外科醫生的採訪。


《美國恐怖故事》裡的“怪人”,在現實都有跡可循。


他說,這一次——要拍一個《美國恐怖故事》正常版。
雖然《美犯》沒有《美恐》怪誕花樣的感官刺激。
取而代之的,是紀錄片式的零度冷靜。
但觀眾照樣看得觸目驚心。
很多時候,我們常常被“教育”,電影高於生活。
瞎扯淡。
如果你能原汁原味地還原生活,就夠觀眾喝一壺了。
《美犯》對真實纖毫畢現
大到當年辛普森知道自己被下了逮捕令後,密謀逃亡。
他跟朋友開一輛白色越野車,流著淚,用槍指著自己的頭,要“回家找媽媽”。


小到《時代》雜誌因為把辛普森的肖像印得過於暗淡,遭批判。
一個更黑的黑人比普通黑人更危險的感覺



一個細節都不放過。
《紐約觀察報》影評人Drew Grant說出大部分觀眾心聲:
我本來都把那個案子忘得差不多了,看完這部劇,感覺自己到了神探級別。



跟同樣改編真實案件改編的《犯罪心理》、《CSI》相比,《美犯》的重點並非放用絲絲入扣推理、偵破犯罪。
而偏重紀實性,志在挖掘犯罪內幕。
兩條主線——嫌疑人辛普森,女檢察官瑪西亞·克拉克,交叉並行。
女檢察官克拉克聰明、強勢。


她主持起訴過20宗殺人重罪案,只輸過一場。


靠蒐集目擊證人證詞,就能推理出案件大致發生經過。


每次都能精準發現證詞漏洞。


但辛普森的律師團,也不是吃素的。
為打贏官司,辛普森用每小時500美元高價,請來一支著名律師組成“夢之隊”。


雙方對抗勢均力敵。
克拉克剛找到將辛普森完美定罪的證據。
就被對方經驗豐富的律師團見招拆招。


一集之中,雙方能交手兩三個回合,節奏緊湊。
看得人手心冒汗。
而導演在紀實過程中,也不偏幫哪一方。


O.J.辛普森是不是殺人兇手,至今是謎。
現實中,辛普森從來沒有對任何人松過口,哪怕是他的律師。


故事視角像蛇,一寸寸接近真相,又被嚇退。
好幾次,當我們和警察一樣,確認辛普森一定是殺人兇手。
當警方打電話通知辛普森妻子的死訊時,他沒有問妻子是怎麼死的



常常畫風一轉,他又無辜了。


Sir實在太愛這種被捉弄的感覺。
在這裡,不得不讚瑞恩·墨菲的鏡頭語言。


老練沉穩。
鏡頭面對O.J.辛普森,就用最普通的平移,自然光。


而不是暗示兇手/反派常用的仰拍,陰影鏡頭。
不給答案,只有密密麻麻的問號
第一集有兩個前後呼應的畫面。
第一次,出現在辛普森接到妻子死亡消息的電話。


第二次,則是辛普森站在妻子屍體前。


辛普森背影慢慢拉開,背景音樂詭異。
我們就是看不見人物的表情。
瑞恩·墨菲曾說,他的目的是——
如果你看完十集之後,不能確定辛普森有罪與否,但是能說的出法庭為什麼這麼判,那麼我們就成功了。



其實現實中,辛普森勝訴,與其說他無辜,不如說是洛杉磯警方的失誤。
過早清理現場,沒有錄影——
比如現場女屍肩頭有7滴血,按角度鑑定,都不是她自己的,也不屬於另一個受害者朗高曼。


劇照對現場的還原度幾乎100%
這本是一個重要證據。
但洛杉磯警方居然自己把血跡洗掉。
而且,明明有沾有辛普森血跡的手套,但他本人怎麼也戴不上去。


有說這手套是警方自制的偽證
還有這個案件爭議的焦點——種族矛盾
當年在法庭上,辛普森能勝訴的一大原因,就是他的金牌律師們,抓住了警方的漏洞——
幾樣主要的證據,都由警官福爾曼發現,
他是最重要的證人。


然而,他有嚴重的種族歧視傾向,曾在採訪錄音裡說“黑鬼”(nigger)這種侮辱性的稱謂,超過40次。
還在法庭上撒謊,試圖隱瞞,導致法官質疑檢方所有證據的真實性。
在這個時候,一個刑事案件,已上升為種族矛盾。
一個帥氣迷人,天賦非凡的普通黑人孩子。
通過努力獲得成功,卻被從神壇上推下,扔進監獄,如同很多黑人一樣。
他們不願相信這是真的。





看看當年辛普森被判無罪後,不同人種截然不同的反應。
黑人們歡呼雀躍,衝上街頭。


許多白人則神情黯然,甚至破口大罵的,氣出眼淚。


真相可能就這樣被洶湧的民意掩蓋。
說到底,辛普森值得我們重新檢視的點太多了。
該案件甚至打開了無孔不入的現代八卦大門。
事無鉅細。
比如辛普森被戴上手銬5秒鐘即被鬆開,但照片即刻就登上各大媒體頭條。



而檢察官克拉克,作為案件裡唯一的主要女性,更成了八卦小報的重點關注對象。


瑪西亞·克拉克由《美國恐怖故事》裡的莎拉·保羅森扮演
媒體盯著她的外形(而非案件)——


頭髮太卷,妝太濃,笑得太少。
報道她的離婚過程,以八卦聞名的《國家詢問報》還把她在海灘赤裸上身的圖片放上報紙。


她的生活也被扯進來。
辛普森有多年虐妻史。
而這個強勢,獨立的女人,辦案時,正辦理離婚。
所以,辛普森一案結束之後,她辭去了職務,搬去了郊區跟她的孩子們一起住。
十多年後提起,還是覺得當時這個事件是個創傷。


在今天,辛普森一方面被當作體現美國司法正義的亮點。
因為法官在判決時,死守住了美國法律最重要的底線——
程序正義
即相對裁判過程(相對於裁判結果而言)的公平,法律程序(相對於實體結論而言)的正義更重要。
這是司法制度透明,規範,執行到位的結果。
如英國哲學家培根所說——


犯罪不過是弄髒了水流,而錯誤的審判則弄髒了水源。



一次錯誤的審判,比十次犯罪更有害。
但另一方面,如果不是“豬一樣”的執法部門在破案時不停犯下事故。
如果辛普森沒錢僱傭每小時500美元的“夢之隊”。
他又能不能反敗為勝?


尤其與Sir之前推薦過《製造殺人犯》對照來看。
你會發現一個事實——
即使在公正的美國,富翁也比窮人,更容易依靠制度,逃脫司法制裁。
這種帶血的真相,太讓人慾罷不能。
對辛普森瞭解越多,《七宗罪》這句經典臺詞印在Sir腦中越深。



最後,想看的,A站有在線汁源。(不要再問我A站的問題了,有問題找X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