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介祺鉴藏考释《二百镜斋古镜拓本》最精最全本面世

陈介祺,清代最负盛名的收藏家。《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赞誉他为“清代金石学家中收藏最富的一位”。

陈介祺的藏品质精量富,青铜彝器、权量诏版、玺印、封泥、陶文、镜鉴、刻石、砖瓦、古币、泉范、碑帖、书画等无所不包,总量超过两万件。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毛公鼎就曾是他的收藏。他还在晚年制作了被誉为“印谱之冠”、“印学之宗”的《十钟山房印举》。


200枚古镜收藏 精品中的精品

铜镜是古人妆奁照容的日常用品,一般是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造。铜镜制作精良,形态美观,背面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清末以来拓制铜镜背面铭文纹饰成为金石学传承研究,以及书画篆刻取法的一个部分,备受人们喜爱。

陈介祺藏镜不仅数量多,更以质量高而闻名于世。所藏二百镜斋古镜拓本最受世人追捧,只惜佳拓、全本难求。但是在之前的出版物上,也还没有见到过“二百”镜的全貌。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影印民国时期“蟫隐庐影印本”《簠斋藏镜》,全书收录108镜,黑白影印,墨色浓黑,层次单一。

辛冠洁编,文物出版社出版《陈介祺藏镜》收录182镜。宣纸线装,双色影印,铜镜拓片为黑灰色,钤印红色,少有陈介祺题识。

《国家图书馆藏陈介祺藏古器物拓本选编·铜镜卷》收录183镜。轻型纸,三色影印。无陈介祺题识,用假彩底色铺衬。

这类图书因目前书店内都已售罄,网上炒作价格都已超出定价数倍。

直到2019年上海嘉禾拍卖出现的一件陈介祺《二百镜斋古镜拓本》五册。册页内足足收入了200枚拓片!

《二百镜斋古镜拓本》五册(21×21cm×200),成交价:RMB322万元,上海嘉禾2019年

“此套古镜拓中不乏佳镜、孤品。古镜纹饰既有秀丽雅致,亦有高洁明快,更有气势恢弘之物。古镜铭文书法精湛,篆、隶、楷各显其美!册中还分别有吴郁生、郑孝胥、邓实、叶恭绰、褚德彝、程文龙、张颐、方若、宣哲、张䌹伯等题跋考释,洋洋大观,堪为巨制!今二百镜斋藏镜原物已散失殆尽,精者且多流诸海外,是拓全豹且经簠斋翁亲笔题释,恐悬千金亦不易得也。”


唯一一套全本册页!

收录最全

这是目前所见存世唯一一套陈介祺藏二百镜斋全本册页(其余皆百数十面),故为收录最全。在此套拓本出现之前,世人只从文字记载中知陈氏藏有200面铜镜,难窥真面,本书的出版可将200面镜拓完满展示于读者面前。

陈介祺拓题《二百镜斋古镜拓本》,纸本墨拓,经折装,共五册,每册四十面,集西汉、新莽、东汉、三国、两晋、隋、唐、南宋、金、明等时期的铜镜拓片共计200面。

光绪二年(一八七六)陈介祺致吴大澄书曰:“今春拓敝镜,藏不皆精,共百七十纸,奉鉴,自名二百镜斋,以好之不笃未补足。”时年簠斋六十四岁。本次影印之《二百镜斋古镜拓本》中,第八十一号东汉早期镜,簠斋题字曰“癸未三月廿五日乙巳得之东武”。时为一八八三年,簠斋七十一岁,为其逝世前一年。由此可知,陈介祺收藏并拓全200面铜镜当不会早于其逝世前一年。

全部都有铭文!

自钤自题多 堪称最佳珍本

除六纸外,其余每页皆有陈介祺以楷书或篆隶书题名摹释。分别钤“簠斋” “簠斋藏古”“二百镜斋藏镜”三印。说明陈介祺对其的高度喜爱和珍视!

楷书题名及释文

绕镜一周题释文

篆书题名及释文

下表简单罗列了部分公私藏二百镜拓本情况:

由上表可见,目前馆藏或市场所见陈介祺参差不齐,可分优劣好坏,而其中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其自钤自题的多寡!如此本这样每页皆题的几乎未见!故可视为陈介祺自藏秘玩本。

陈介祺尤其重古器物上的铭文,对所收古器物臻选极严,本书中所有镜拓皆有铭文。据他至吴大澂的信函“今春拓敝镜,藏不皆精,共百七十纸。”以及同治四年(1865)"抱残守缺斋"影印出版《簠斋藏镜》,全书一百零八镜,编者宣哲说:“此书所以较陈介祺所说的百七十之数少六十八纸,估计是汰除不精者的结果。”可知其经手的铜镜当远不止200方,最终入藏的200方铜镜应该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精品中的精品。

陈介祺之后的藏家张絅伯跋语:“右竟拓二百纸,适符簠斋藏竟之数,每纸自题,间密加注辞,盖为全拓而留以自玩者。戊辰秋,客青岛时,其后人并竟三十余来归,为之忻憙累日,急付装治,求友人题跋,以资传彰。”可知此本是在陈介祺逝世后由其后人从家中拿出售予张絅伯。

每册首尾处有吴郁生、郑孝胥、邓实、叶恭绰、褚德彝、程文龙、张颐、方若、宣哲、张絅伯等近代名人题跋考释数则。


“拓法第一” 惟妙惟肖

“古镜有三美,文体之古雅如风骚,书法之茂密如缩小汉碑,至其花纹之富丽,更可考见古代之图案画焉。”——邓实

这“三美”在陈介祺古镜拓本中都完美地展现出来。陈介祺在继承“乌金墨拓”的传统工艺基础上,自己创造了墨色淡如罗纱的“蝉翼拓”和“立体拓”(亦称“形拓”)。他留下的拓片数以万计,所拓铭文浓淡适宜,连器物全貌、形制、花纹都神韵毕俱,被称为“古今拓法第一”。此套《二百镜斋藏镜拓本》为陈介祺亲拓自存完本,每册四十纸,共二百纸,拓工精美,惟妙惟肖。

由于是陈介祺特别珍视之自玩秘藏本,故钤拓特别精良。每一帧拓制都精致细腻,纤毫必现。

纹饰细节拓制清晰

裂痕拓制

锈迹拓制

拓本对比

据说陈介祺家中所招募的拓工有等级之分,低级拓工拓本或者拓制不满意者都售予商贾,只有顶级拓工拓制的绝品才为陈氏自藏秘玩。

纵观全本拓片,墨拓层次分明,不仅铭文、纹饰笔画清晰明了,就连铜镜上的裂痕和锈迹都精心拓出。题识均用纤细小楷或篆書精心书写,而且拓本的钤印也如同钤盖印谱一般精心钤盖,不使印泥有一丝污损。


时间跨度大 资料性强

由于200面铜镜所涉及的地区、时代各不相同,所以有多种多样的铭文展示,或篆或隶或楷、或粗或细、或圓或方,不论于古人书法借鉴、文学研究、礼仪研究,均有很高的价值。可以为考古、书法、篆刻提供极为丰富、真实的研究资料和参考依据。

例如:西汉铜镜的铭文往往字数偏少,字体以汉隶为主,也有与汉印相似的缪篆体,以及故作圆润的变篆体。东汉铜镜铭文,特别是东汉中后期的铭文开始多样化,出现“新有善铜”“青盖”“吾作明镜”等系列铭文,其字体的主流为成熟的汉隶,并见变篆体。唐代铜镜的字体则是十分成熟的楷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西汉中晚期

东汉中晚期

王莽时期

唐代

明代

晚清杰出艺术大师赵之谦,书画篆刻均能开宗立派,至今影响巨大。于篆刻对秦汉玺印、宋元朱文、皖浙两派均有深刻研究,并广取铜镜、钱币、权诏、汉器及各类碑版文字入印,为六百年来摹印家立一门户。黟山派创始人黄牧甫亦多从汉镜铭文中取法运用于篆刻之中。

鲁大东拟汉镜铭书法


高清扫描 精细印刷 详注释文

裸脊 180度平摊阅读

《陈介祺藏自题二百镜斋藏镜拓本》沿用我社金石类图书原拓高清扫描,原大影印的出版方式,并按照原拓本分为五卷,每卷有镜拓四十纸,共二百纸。每卷首尾处的近代名人题跋考释及陈介祺自题跋语数则,极具学术价值,今亦按照其所在原拓本位置编排于每卷之中。

本书编辑过程中为方便读者阅读和研究,于题跋和镜拓侧边加注释文,镜拓释文以铜镜名称、时期、铭文释文、陈介褀题名、陈介褀释文等部分组成。


童衍方主编 上博专家断代 鹏宇考释

共同传承金石文脉

本书由著名篆刻家、书法家,西泠印社副社长童衍方老师担任主编。编辑过程中童老师不仅撰写序言,提出诸多宝贵意见,还亲自请上海博物馆的的周亚、马今洪二位专家对书中的铜镜进行断代及定名。中国美院任策先生、四川鹏宇博士为本书中的铜镜铭文做了校订释文。鹏宇博士是李学勤教授的最后一位博士,铜镜铭文专家,正在研究近万面两汉铜镜铭文,故对本书铭文的准确考释做了最后把关。

陈介祺,字寿卿,号簠斋,生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卒于光绪十年(1884),是清代集藏古、鉴古、传古于一身的著名金石学家。《清史稿》称“介祺积学好古,所藏彝器、金石为近代之冠”。其所藏除彝器、石刻外,扩大至玺印、封泥、砖瓦、钱币、泉范、兵器、铜镜、镜范等。均至真至精,主张“藏而不传,与不藏同”,曾曰:“必重文字,尤重真知。”吴大澄赞曰:“藏器之精,纸墨之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然非好之真,不知拓之贵,亦不知精拓之难。”陈介祺所传墨拓名重一时,片纸只字人皆宝之。《二百镜斋古镜拓本》是其倾尽一生购藏拓制而成,故而弥足珍贵。


点击下方 立即带回家

陈介祺鉴藏考释《二百镜斋古镜拓本》

出版 / 上海书画出版社2020.8

书号 / 9787547924143

装帧 / 精装12开2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