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喝酒才能既尽兴又不伤身?

五一假期将至,虽然疫情防控期间,大家尽量不要聚众,真是非常想聚一起也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小聚免不了喝酒,今天要谈的就是和酒有关。


有的因为疫情半年没见,假期小聚,推杯换盏在所难免。很多人对酒的感情非常复杂,既喜欢酒,又怕喝多了影响健康。


中国古人对酒有着很透彻的认识。诗人说,酒有着水一样的外表、火一样的秉性。用传统学问的思想看,水是阴、是湿,火是阳、是热,酒阴中有阳,是湿热的结合体,有功有过。清朝医家陈士铎这样概括酒的功和过:


少饮有节,养脾扶肝,驻颜色,荣肌肤,通血脉,厚肠胃,御雾露瘴气,敌风雪寒威,诸恶立驱,百邪竟辟,消愁遣兴,扬意宣言,此酒之功也。若恣饮助火,则乱性损身,烂胃腐肠,蒸筋溃髓,伤身减寿,此酒之过也。


怎么看饮酒


酒喝下去后,主要走肝胆和脾胃系统。肝喜散,酒性辛散,正好投其所好。肝藏血,酒入肝则温通血脉,改善气血循环,润泽每一寸肌肤,使人容颜不老。肝胆主生发,人体的各种兴奋,都与肝有关。酒入肝,使气血兴奋起来,抵抗外邪的能力增强,人就不畏风雪严寒等外邪的入侵;使精神兴奋起来,就给人兴致,给人灵感,让人忘掉烦恼,且抛开平时的顾忌,畅所欲言。谁说饮酒就伤肝?适量饮酒还能疏肝呢。


适量饮酒对脾胃也有好处:酒是温性的,能温脾暖胃,使肠胃兴奋起来,加强蠕动,促进消化;脾喜欢芳香,酒的芬芳之气能醒脾开胃。而且,芳香化浊,凡是芳香的东西都能驱散浊气,酒的芳香不但能驱散人体内的浊气,还能驱散我们周围环境中的浊气,所以古人说它能辟邪、去恶。


中医提倡喝什么呢?喝一点儿味道醇香的黄酒。酒量大的、想多喝几杯的人,可以在酒里放个话梅;酒量小的人,可以在酒里加点儿姜丝,而且还要喝温酒。因为如果我们所喝酒的温度低于人体体温,胃里就会感觉到凉,这样胃就需要给酒进行加温,从而额外消耗了阳气。


所以,喝温酒不伤胃,喝凉酒是最伤胃的,而且先了伤胃,之后就会伤心——这些都是中国人几千年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当然,饮酒过量,对人体刺激过度,那就不好了。在精神上,醉酒容易使人乱性,说些不该说的,做些不该做的,事后追悔莫及。在生理上,容易助长体内的湿热:湿热在肝胆,则出现脂肪肝、黄疸、胆囊炎、胆结石、高血压、胁痛、腋臭、阳痿、阴部瘙痒、阴部溃疡等,还给乙肝病毒带来很好的生长繁殖环境;湿热在肠胃则伤肠胃,导致肠胃糜烂、胃炎、胃下垂、肠炎、痔疮、肛瘘等,湿热在肌肤筋骨之间则破坏肌肤筋骨,导致各种皮肤病、风湿病、类风湿病、痛风。尤其是各种肝病病人,包括乙肝病毒携带者和有脂肪肝的人,都要尽量少喝酒,最好不喝酒,因为喝酒要加重肝的负担。可偏偏很多这种病人喜欢喝酒,结果,往往喝到最后,忽然有一天不想喝酒了,见到就都厌烦了,这就坏了,赶紧检查去吧,说不定就是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喝酒喝到这个份上,就悔之晚矣。


别啤酒「阴」了


啤酒并不算上品。原因在于它是低温发酵的产物,酒体中富含大量二氧化碳,且其味多苦、酸,所以啤酒性阴寒这事已经没跑了。为了获得更加的口感,一般的饮用温度都在15℃或者更低,这无异于寒上加寒。


凉啤酒下肚,骤伤脾胃阳气,造成中焦阳气虚弱,无力运化。又因啤酒的酒精度相对较低,畅饮之时必然会摄入大量水液。若中阳不足,脾脏运化水湿的功能就会相对较弱,湿气也就随之产生了。一寒一湿,久聚成邪,损伤脾阳,形成痰浊水饮。


且夏天贪恋清凉或冬日保暖不善,本身就使自己处于阳气不足的状态。倘若无所顾忌豪饮啤酒,只会使护卫人体的阳气更加虚弱。一阳衰而百病生,各种疾患也就接踵而至了。


给您的建议是尽量不喝,特别是中焦虚寒、阳气不足的朋友。



喝大了来杯浓茶?


有些人认为,酒后喝浓茶或咖啡有醒酒作用。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酒后饮浓茶,茶中的咖啡碱等成分作用于人体,可迅速发挥利尿作用,促进尚未分解成乙酸的乙醛(乙醇代谢的中间产物)过早地进入肾脏。乙醛对肾脏有较强的毒性,可使肾小球和肾小管细胞受损,给肾功能带来一定危害。


少整点儿,睡得香?


这句话我在酒桌上听了无数遍,其实只是一种片面的认识。酒虽能暂时抑制大脑中枢系统活动,使人加快入眠,然而酒后引起的睡眠与正常生理性入睡完不同。

酒后入睡,大脑活动并未完全停止,甚至比清醒时还要活跃得多。因而,在酒后醒来的人常会感到头昏脑胀、头痛发懵。经常夜饮入睡,还可能导致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神经炎及肝脏疾病等。

另外,睡前饮酒还最易致「胃不和」。所谓「胃不和则夜不安」,贪饮不仅影响脾胃消化功能,还必然影响睡眠质量,使人夜卧难安。夜晚饮酒入睡后,代谢减慢,肝脏代谢功能也相对减弱,酒中的有害物质(甲醇、杂醇油、氰化物及铅等)更容易积蓄,对健康极为不利。所以,失眠者切莫以饮酒助眠。


解酒有招


关于解酒,这里给大家分享两个适用度比较广的小方


枳椇子6克,葛花6克,生山楂12克,陈皮6克,西洋参3克。以沸水冲泡,用杯盖闷5分钟后即可饮用。


此方不仅可以预防醉酒,还能极大程度解酒毒,减少醉酒对身体的损伤,适合于白酒、黄酒、米酒、清酒等醉酒者。

但要特别提醒的一点是,此方并不适合长期服用,且在未饮酒的状态下禁用。原因在于葛花「无酒毒者不可服,服之损人天元,以大开肌肉,而发泄伤津也」(《本经逢原》)。别想着依靠外力能让自己千杯不倒,酒是大老虎,越过了怡情的边界就会是吃人的猛兽。


啤酒酒醉,橘皮盐茶是不错的选择。做法是:

取新鲜橘子2只,将橘皮洗净,以少许食盐揉搓1分钟左右。而后洗净食盐,剥下橘皮置于杯中,加入2克食盐,以沸水冲泡,闷10分钟,开盖即饮。


此法不仅能解啤酒醉,有效防止寒凉伤脾胃,还能消除醉酒后的口臭。


针灸处方:中脘、内关、胃俞、合谷、风池


加减:呕逆不止配足三里、膈俞、天枢;躁扰不安配神门、太冲、印堂、丰隆;昏迷配百会、中冲、劳宫、涌泉。


操作:手法用平补平泻法。


单方


葛花15g,水煎服。

白萝卜500g,水煎后,去渣饮服。


特别提示

人命关天的事,务必要提醒大家:

在服用抗生素,特别是头孢类、甲硝唑类、替硝唑、沙星类期间,千万不能喝酒。

因为酒精和这些药物相遇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造成心跳抑制,严重的话是会嗝屁的。而在服用感冒药、降压药、肠胃炎药、抗过敏药等时也不宜饮酒。简单粗暴一句话,吃药的时候就别摸酒瓶子。


「饮酒莫教成酩酊,看花慎勿至离披」。对一切美好的体验,总是物极必反。喝酒的最佳境界便是微醺,一切都刚刚好,一切都在萌发之中,一切都是恰到好处的轻盈和闲适。这和三个月大的奶猫、四月初的香椿嫩芽以及全仁权先生的歌曲一样妙不可言。心有醉意,万物皆酒,愿你只需一口饮,便可消得万古愁。


假期愉快,顺祝君安。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侵删。有问题可留言或者私信我,觉得对您有所帮助,记得看后点击关注,后续内容更好看,也可以转发给身边朋友看一看!记得关注。@头条小助手#健康科普排位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