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点“玻璃心”,多点同理心-今日头条-手机光明网

近一个月,我觉得二班战士武晶杰有点“不对劲”。平时爱说爱笑的他,训练间隙也不和战友交流,总是一个人坐着若有所思。休息时间,我有意找他打牌,大家“甩”得热火朝天,到他那却一直出“默”牌。

经过多方了解,我才知道,这个刚调到连队的上士,是“背包袱”来的——1年前,他和妻子领证结婚,因为婚礼安排等一些家庭琐事谈不拢,两家父母产生了矛盾,也让他们夫妻俩关系紧张起来。

休假回家前,我叮嘱他:“一定要和爱人还有岳父母好好谈谈,姿态放得低一点,咱平时不在家,凡事多担待。”还跟他约定,最少要和女方见两次面,去岳父母家拜访一次。

为了帮助他解决问题,我还先后打电话给他的父母、岳父母和妻子,从中说和调解——“阿姨,我是小武的指导员,他是有点小孩子脾气,但人很实诚,在单位表现不错……”“叔叔,两个孩子结婚很不容易,咱们还是得往一起劝……”

没想到,他归队前夕,我接到他妻子电话,语气着急,问我到底是劝和还是劝分——原来因为一些矛盾,他炮筒子脾气又被点着了,原本缓和一点的双方关系因为他情绪激动又“僵”了。看着自己苦口婆心做的工作就这么“毁于一旦”,我很生气,打了个“兴师问罪”的电话,态度不太耐烦:“一堆人陪你瞎耽误工夫,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归队销假时,好像知道有“疾风骤雨”等着他,他小心翼翼地站在我门口:“指导员,这个事我向你承认错误……”

“走,咱俩去操场走走。”此时的我,也冷静下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站在他的角度想,两人相处这么多年却要分道扬镳,心里肯定很苦恼。我一边静静地听他说,一边不时插上两句,给点客观的意见,还帮他分析女方家的想法,又把解决方法捋了捋。

“翻两圈?”心里的包袱慢慢卸了下来,他听了我的提议,在“精气神”训练场,比起了翻轮胎,一个来回过后,我们两人大汗淋漓、有说有笑地回去了。

这样一件生活小事,却让我回到房间后想了很久——指导员是连队的“大家长”,理应为家庭成员操心,小到战士在工作生活中的小错误、思想上的小波动,大到考学提干、立功受奖、产生家庭矛盾、突遭家庭变故等,都要靠上去做工作。有时为集体做了很多,部分官兵却不认可,有时费尽心思为官兵排忧解难、架桥铺路,有的战士却并不领情,这个时候难免会伤心失望、有挫败感。但是转过来想,就像奋力挖井而没有出水,可能是挖得还不够深,也可能是挖错了地方。

此后,我一直关注着武晶杰,轻装上阵的他状态提高了不少。在跨区驻训演练中,他既当驾驶员又当专业指挥员,把整个班组管理得井井有条,每次行动都完成得干净利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