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淡泊的人,禪意淡雅的畫

廖星君的水墨畫給人以清淨、素雅、飄渺、空靈的意味。星君畫畫喜淡,這和莊子的“遠塵”、“洗心”之求有同,和董其昌所言“古淡天然”之淡境也無異,他的淡還是一種自身清秀淡雅的氣質散發出來的靈氣。氣質是天生的,接觸過星君的人或許便能感受到他的平和淡泊。

廖星君:祖籍桂林,現居北京。北京師範大學畢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文化部青聯美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國家畫院盧禹舜工作室畫家。專業從事繪畫課題研究與創作,有多幅作品在國家級美展中獲獎、展出並被收藏。


2012年 作品《清蓮禪意》榮獲中國美協、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主辦的“2012造型藝術大展”最高獎——優秀獎 ·北京·中國美術館

2011年 作品《妙法蓮華》榮獲中國美協主辦的“中國當代花鳥畫展”最高獎——優秀獎 ·南昌·江西美術館

2010年 作品《心中丘壑》榮獲中國國家畫院、桂林市政府主辦的“第二屆中國山水畫藝術雙年展”銀獎 ·桂林·桂林美術館

2009年 作品《汶川記憶》入選中國文化部、中國美協主辦的“第十一屆全國美展壁畫大展” ·北京·中央美院美術館

2009年 作品《中華脊樑》入選中國文化部、中國美協主辦的“第十一屆全國美展綜合材料畫展” ·哈爾濱·黑龍江美術館

2009年 作品《萬物生機》榮獲中國工筆畫學會主辦的“全國第二屆工筆山水畫大展”銅獎 ·北京·軍事博物館

2008年 作品《忠義堂會》榮獲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第七屆工筆畫大展”最高獎——優秀獎 ·北京·世紀壇美術館

2008年 作品《月亮汪汪》榮獲中國美協主辦的“2008年全國中國畫展”最高獎——優秀獎 ·南寧·廣西博物館

2008年 作品《雲漫翠微》榮獲中國美協主辦的“首屆中國畫線描藝術展”最高獎——優秀獎·鄭州·河南美術館

2008年 作品《好漢頌歌》榮獲中國美協、中國文聯主辦的“2008造型藝術新人展”新人獎 ·北京·中國美術館



廖星君出版畫集有:《和光同塵——廖星君山水品》、《妙法蓮華——廖星君花鳥品》、《21世紀有影響力中國畫家研究----廖星君》、《水墨門第----廖星君卷》、《當代最具學術價值與收藏潛力國畫家----廖星君》、《中國國家畫院盧禹舜工作室畫家----廖星君》等。其作品發表於:《美術》、《藝術世界》、《國畫家》、《畫風》、《藝術人生》、《國畫經典》、《翰墨典藏》、《收藏》、《盛世寫意》、《畫廊畫家》、《美術報》、《中國國家畫院教學文獻》等刊物。



與大多數藝術家從小學畫不同,1978年生於廣西桂林的廖星君從小便是一個成績優異的孩子。像所有普通家長一樣,父母對廖星君的期望便是好好學習,考一個好的大學。然而,兒時看別人寫對聯的經歷卻改變了廖星君的一生。請來的人如行雲流水般寫字的姿態吸引了他,於是廖星君便從書店買了一本柳公權的字帖,開始自學書法。



自古以來書畫不分家,從書法轉向繪畫也似乎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這好象是老天賦予的一種天分,通過一個契機讓我自然而然地開始走上這條路。”廖星君淡淡地說,“小時候每次寫字和畫畫都會讓我安靜下來。



”漸漸地,廖星君拿的獎越來越多,家人的態度也從最開始的反對到後來的支持,但父母的表態仍然是要考一個“正常”的大學。廖星君終於聽從了父母的意願考入了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



真正的轉折點是在廖星君大學畢業並且有了一份很穩定的工作後。那時,中國山水畫大師盧禹舜的畫院招生,在桂林時就很喜歡盧老師畫作的廖星君打算試一試,於是他把自己的作品拍成了照片,製成了一本簡易的畫集寄了出去。



兩個月後,在廖星君覺得自己沒希望的時候,錄取通知書來了。廖星君成了盧禹舜門下的弟子。跟著老師學畫的過程開闊了廖星君的眼界,他成了盧禹舜的得意門生,並開始在國內外不斷獲得各大獎項。他從此踏上了繪畫之路。

 


 

常言道“字如其人”,在廖星君這裡便成了“畫如其人”。廖星君說自己是一個很“宅”的人,平時在家的愛好就是讀書、習字與作畫。他喜歡那種“閉眼即是深山,讀書即成淨土”的生活狀態。



大學時的中文專業讓廖星君對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中國畫的意境就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通過畫來表達詩的意境。他認為中國畫不僅要有繪畫性,更要有文學性和哲學性,“極致的文氣與禪意就是我的追求。”



故而他的山水和花鳥畫都和諧的統一在他傳統的古典氣質和現代的清新氣息之中。廖星君說自己畫裡的那些鳥、那隻蟬、那些持一把古琴安坐於天地間的人是自己的化身。畫家在畫畫時將自己靈魂的一部分也畫進了畫裡,希望觀者能感覺得到自己平淡如水的心境。



有評論家認為,廖星君深厚的水墨及造型功底和清新高雅的個人風格固然重要,但他更為看中的是這位藝術家對佛學思想的深入理解和表達。“擁有了宗教靈魂的妙手佳作,或會成為傳世的神品,如得點睛之龍,書寫當代水墨繪畫的歷史。”














































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