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浮氣躁的時候,讀讀《誡子書》(千古四大奇文之二)

引字:

在百年的歷史史冊中,2020年必然是濃墨重彩的一年,必然是關鍵轉折的一年。疫情疊加技術變革的力量,把本身已經快速變革的經濟社會,推向更為不可預測的終點。

當今世界第一強國美利堅合眾國,遭受了自建國244年以來除了內戰以外,少有的國運重大挑戰---新冠病毒造成的經濟和社會混亂。與此同時,金磚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也被疫情嚴重拖慢了發展的腳步。真可謂環球同此涼熱。縱觀世界千年歷史,有很多關鍵的時間點看似微小,實際上結束了舊的時代,預示著新時代的開始。

從1347至1353年,一種看不到的病毒“鼠疫”,席捲整個歐洲的被稱之為“黑死病”的大瘟疫,奪走了2500萬 歐洲人的性命,佔當時歐洲總人口的1/3。1914年6月塞爾維亞的一名熱血青年普林西普想不到自己的個人行為,會引發如此之大的世界歷史事件的爆發。

疫情造成的社會生活的短暫混亂,疊加經濟冰凍造成的倒退,讓我們這些普通人喪失了安全感。我們意識到經濟增長不是線性一直上升的,還有波折和倒退;意識到和平與發展是世界的主要潮流,但同時危機和混亂也是洶湧的暗流,隨時衝擊著如塵埃中的我們。

在此危機存亡之時,我們當追憶2000年前先賢諸葛亮為勉勵後人,而作下的千古名作《誡子書》。《誡子書》的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在當前這個動盪不安的世界中,有幸我們有強大的祖國庇護。從個人角度中,如何度過這段特殊的歷史時期,我想我們更需要“靜”下來,從“淡泊”中找到自身的力量和支點,從“寧靜”中找到當下為人處世的路徑。相信這世界絕大部分國家和人民的目標仍然是和平與發展,我們終將戰勝病毒和瘟疫。


誡子書

(漢 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心浮氣躁的時候,讀讀《誡子書》(千古四大奇文之二)

譯文:

有道德修養的人,依靠內心安靜來修養身心,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精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勤奮學習。如果不學習就無法增長自己的才幹,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縱慾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險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養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逐漸消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窮困的破舍裡,到時悔恨又怎麼來得及?

《誡子書》的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驗,著重圍繞一個“靜”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為一個“躁”字,對比鮮明。

在《誡子書》中,諸葛亮教育兒子,要“淡泊”自守,“寧靜”自處,鼓勵兒子勤學勵志,從澹泊和寧靜的自身修養上狠下功夫。他說,“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意思是說,不安定清靜就不能為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要學得真知必須使身心在寧靜中研究探討,人們的才能是從不斷的學習中積累起來的;不下苦功學習就不能增長與發揚自己的才幹;沒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學業成功。諸葛亮教育兒子切忌心浮氣躁,舉止荒唐。在書信的後半部分,他則以慈父的口吻諄諄教導兒子: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話看起來不過是老生常談罷了,但它是慈父教誨兒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話,是他人生的總結,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這篇《誡子書》,還指明瞭立志與學習的關係;不但講明瞭寧靜淡泊的重要,也指明瞭放縱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則方面對其子嚴格要求,循循善誘,甚至在一些具體事情上也體現出對子女的細微關懷。在這篇《誡子書》中,有寧靜的力量:“靜以修身”,“非寧靜無以致遠”;有節儉的力量:“儉以養德”;有超脫的力量:“非澹泊無以明志”;有好學的力量:“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有勵志的力量:“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則不能勵精”;有性格的力量:“險躁則不能治性”;有惜時的力量:“年與時馳,意與歲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有簡約的力量。

  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傳遞出的訊息,比起長篇大論,誡子效果好得多。文章短小精悍,言簡意賅,文字清新雅緻,不事雕琢,說理平易近人,讀完之後頓覺在這炎炎夏日,如喝了一大碗冰鎮酸梅湯,冰爽不已,心都靜下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